陳楚
摘 要:在中國,各地鄉鎮企業的發展、大量農村剩余勞力工業化的轉移、以及各地方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布局的調整,使得小城鎮建設具備特殊的戰略意義。城市化趨勢,工業化發展,生產服務系統的社會化要求,再加上鄉鎮企業和人口問題,使得中國的小城鎮建設成了一個關系重大、意義深遠問題。本文主要討論了小城鎮發展的重要性、在規劃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
關鍵詞:小城鎮;規劃問題;發展方向
引 言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我國的工業化發展進程也逐步加快。工業化的發展使得城市規模的擴大和人口高密度的聚集,而大量的都市社會病又迫使郊區城鎮建設迅速地發展。工業化的發展要求產業和勞動力的集中協作,公共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的高度社會化和集中共享,小城鎮開發建設是城市化趨勢的一種表現。特別是現代工業及信息化產業的出現,可分散的生產方式又使小城鎮建設同時也具備了可觀的經濟前途,因而小城鎮建設開發研究已成為世界性的人文地理學和城市規劃學的新課題。
1 小城鎮發展的重要性
隨著我國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農村經濟體制進行了改革,城鄉二元結構也開始實行。這些因素也就為農民脫離農業進入非農產業創造了條件,鄉鎮企業迅速發展壯大。城市化是人類社會發展和進步的必然趨勢,也是實現現代化的客觀要求。我國城鎮人口增長速度如圖1所示:
小城鎮在我國鄉村工業化、農業現代化和鄉村城市化過程中扮演著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有些學者專家們將小城鎮看作是我國農村地區繼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鄉鎮企業異軍突起之后的第三大創舉。
2 小城鎮規劃中存在的問題
2.1 沒有完整的城鎮規劃理論
改革開放前,原本相互聯系的城市和鄉村被人為地劃分為兩大塊,形成城鄉二元社會經濟結構。在產業發展上實行高度偏向城市,忽視輕工業和第三產業。小城鎮規劃管理與城市規劃管理差別如表1所示:
由于城鎮建設不可逆性和強烈的致富沖動,決定了起點低的條件下建設起來的小城鎮易出現缺乏規劃、資源浪費、與區域規劃脫節、不重視環境保護等問題。目前,我國關于城鎮化建設的理論只有《城鎮規劃標準》這一個國家標準,城鎮規劃技術理論發展總是落后于城鎮建設的發展速度。還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城鎮規劃理論。由于缺乏科學合理的規劃理論,很小城鎮的建設出現布局不合理、千篇一律等問題。
2.2 缺乏城鎮規劃的基礎設施與配套方案
城市有較為完善的基礎設施和公用設施,較高的收入水平,各種各樣的就業機會,多種多樣的商服設施,以及豐富多樣的文化生活。小城鎮的發展要以滿足大多數人的基本需要作為出發點。有些小城鎮也有城市里的別墅、休閑娛樂場所。公共陸地嚴重缺乏,城市的發展應當從解決住宅及居住環境問題入手。而不僅僅著眼于廣場、紀念性的建筑物。要充分考慮實際情況,完善城鎮規劃的基礎設施和配套方案。城鎮與城市設施項目各方面的對比如表2所示:
2.3 鄉鎮企業過于分散,與鄉村城市的要求不相適應
傳統的小城鎮是一定農業地域內的貿易中心,發展鄉鎮企業不僅提高了農村的收入水平,而且為小城鎮建設提供了資金。促進了人口在小城鎮的聚集和城市化生活的擴散,促進了鄉村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然而有研究表明,鄉鎮企業的分散布局對進一步擴大就業容量并沒有產生促進作用。主要原因是目前鄉鎮企業中出現了資本排斥勞動的現象,造成了農村勞動力剩余。
3 小城鎮未來發展方向
小城鎮發展是以文化創新推動社會全面發展的過程,其本質上是一種以文化變革推動社會發展的理論。因而,必須形成現代文化精神,實現與環境的協調,體現出自身優勢。小城鎮發展必須與自身定位相結合,以各自特色形成優勢互補關系,在提高經濟社會發展質量中尋求長期發展。真正實現城鄉一體化,城鄉一體化的內涵如圖2所示:
小城鎮特色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綜合反映,是城鎮歷史文化的積淀,同時也反映了城鎮居責任意識和發展視野就大有問題。
3.1 更加注重小城鎮開發建設的方向定位問題
鄉村城市化是工業化發展過程中的必然伴生物,中國的小城市鎮建設是中國的現代化、城市化和社會化進程的必然趨勢和合理性要求。規劃機制的改進,其前提條件是要對小城鎮開發建設有個方向上的定位。小城鎮建設的目標從某種意義上說主要是指鄉村生活方式的城市化。但鄉村城市化并不意味著各處都要用城市來代替農村,或者說消滅農村。所謂城市化,其本質內容在于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由鄉村型轉向城市型。城市化并不是簡單的農村人口向城內轉移。從空間上看,小城鎮開發建設是鄉村地域類型向城市地域類型轉變;從文化意義上看,它“包括人口、產業、社會、經濟、科技、文化、生產、生活、環境及至管理機制和思想觀念等各種因素的演變”。這是一種更為深刻的變化,是社會分工及人類活動的一種動態變化過程。在中國,小城鎮建設的規劃必須把握這一方向,否則即使遍地都建成了低層次城鎮,也不會促進社會經濟及基層企業(特別是鄉鎮企業)的內涵性發展。這里就對規劃工作提出了個“文化長入”的課題。僅從地域空間利用的角度進行研究是不可能解決鄉村城市化這一基本課題的,必須要將其納入更合理的大規劃之中進行研究。
3.2 著力塑造特色建筑
建筑特色的塑造是小城鎮特色塑造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各城鎮建筑風貌的統一協調形成了整體上的豐富多彩和個體上的獨具特色,在城鎮建設中應充分借鑒歐美城市建設的成功經驗,結合城鎮規模考慮建筑高度與密度,建筑形勢與材料、色彩等方面的要求,刻意塑造城鎮特色風貌。如對城鎮建筑的屋頂,墻面等同一顏色,對屋頂形式,坡度甚至用的材料做出明確的限制。小城鎮中小品景觀,如:路燈、草坪、欄桿、廣告牌、路標、雕塑等也是小城鎮景觀河特色的組成部分,其造型、色調等要與整體城市環境相協調。
3.3 更加注重人本主義原則問題
如果說人在生理上有個眼底的盲點的話,那么一個時代也會有它的盲點,在庸俗實用主義和單純的功效原則下,表現在城鎮規劃對人的個性發展、生活質量全面指標的忽視,就是一種見物不見人的時代盲點,經濟發展,小城鎮建設絕不是最終目標,在涉及到長遠利益和百年大計的城鎮建設工作中,真正負責任、跨世紀的設計和規劃,必須以人的發展和生活質量為指歸,不能在強調手段和條件的重要性時放棄了人本主義的規劃原則。只有在人本主義的原則下,人們才可能有更長遠的時間視野和更具系統性特點的空間意識。
3.4 更加注重個性化問題
一般說來,成功的開發建設和創造活動,都是具有高度個性化的活動。小城鎮由于其地理、區位、生產力水平、產業結構、資源條件等等不可比因素的存在,都各有其特色和個性。個性和特色說到底是一種稀有資源,應該予以努力塑造和充分發揮。在城市規劃和小城鎮規劃中,筆者認為只有通過人本主義原則、個性化原則、功效化原則三維交叉定位,才能尋找到真正適合本地條件的發展之路,千人一面,千鎮一面只能是一種悲哀。而各具特色,功能互補的城鎮群落才是有魅力和競爭力的人類活動空間。
4 結 論
綜上所述,中國的小城鎮開發建設及其規劃是一個關系重大、意義深遠的工作,對小城鎮開發建設必須要有新方法論視角的“大規劃”。“大規劃”涉及到規劃體制改革和學科建設的新規劃思路,其意義在于:在改革放權過程中,構建既能加強宏觀調控機制又能夠劃清各級規劃權界(中央、地區、城市)的規劃管理體制;吸納跨學科科研成果,更新方法論視角,加大小城鎮規劃的科技吸納跨學科科研成果,更新方法論視角,加大小城鎮規劃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含量。從而使小城鎮的開發建設走上有序和良性發展之路。小城鎮的特色規劃建設應該具備以下的特點:以人本主義精神和“隔代公正”為價值基礎的長遠規劃眼光,吸納跨學科經驗定律進行系統配套設計的規劃角度,制定由行政決策系統和相對獨立的專家系統協作的規劃工作制度并建立嚴格的論證、監督程序,同時兼顧總體(國家或地區)規劃和突出小城鎮特色的規劃方向。
參考文獻
[1]張金才.淺談小城鎮規劃設計與管理[J].小城鎮建設.2010(02):23~30.
[2]吳文濤.小城鎮的規劃發展淺析[J].山西建筑.2010(08):11~13.
[3]袁崇法.小城鎮特點對小城鎮規劃的影響[J].科技與經濟畫報.2011(01):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