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井濤 陳業欣
摘要:動畫審美活動隨著時代的變遷而呈現出不同的形態,如何去定位這個時代的審美特色應該成為動畫創作首要考慮的問題。 動畫創作要有進步的審美觀點、高雅的審美趣味,要選擇具有時代氣息的題材,注重內容與形式的先進性、新穎性、創造性,不斷創新技法,善于超越傳統,創造藝術新門類,作品才能在歷史的長河中散發光彩。
關鍵詞:動畫藝術 傳播方式 時代意識 審美特征
一、審美的分析
“審美”一詞的含義極其寬泛,人們對其理解不應該被藝術欣賞和藝術創造的范圍所限制。通常從中國美學研究的范疇來看,“審美”和“審美活動”則可以被看作是同義語。但人們如果對審美活動概念加以細致的界定和區分的話,應重視和突出審美活動的主體是“現實的人”,審美活動的對象是“社會實踐的產物”,審美活動的過程和性質具有“實踐性和社會性”。
審美是完善作為一名社會人的知識結構,培養愛美情感和審美鑒賞能力,以及追求美的精神和按照美的規律進行創造的自覺,從而提升人的精神、提高我們的生活品質的活動。審美教育是一種超越性、綜合性的教育,審美使得我們觀察與認識事物的方法更加主觀與純粹,能夠認識到藝術作品的傳統及精神內涵、共性與個性、立場與氣質。這就是 “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效果及審美特征。日美動畫經由不斷的探索已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審美特征。如美國動畫創作以技術為主線的同時善于挖掘別國的文化資源,或幽默輕松的故事,或美麗變幻的視聽效果,因而與日本幾乎迅速瓜分了全球的動畫市場。而中國的動畫發展雖經歷了輝煌、低谷和回暖的歷程,但從審美角度講仍然相對處于弱勢。本文試圖擱置藝術與技術之爭,而力求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即審美特征的嬗變,來詮釋這一主題。
二、動畫審美特征
眾所周知,動畫是藝術表現形式中獨具特色的一種,而伴隨時代的日新月異,現代科學技術的提高發展和網絡的普及應用,動畫在未來一定會擁有更為廣闊的表現空間和更加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因此,人們應該結合時代的背景,對動畫的審美特點、現實性、社會功能性、傳播性、時代性等多方面的表現進行探索和研究,深入挖掘動畫的豐富內涵,而不應僅僅關注和發展動畫的娛樂性。
(一)現實性
動畫可以說是一門展現現實生活和現實事物的藝術。現實生活中的關注熱點,現實生活中的各種現象,以及現實生活中的種種事物,都是動漫創作者在選擇題材時首要考慮的素材。我相信一部有時代感的動畫,一定會給觀影者一種很好的帶入感,觀眾通過影片能夠充分感受到時代的脈搏和現實的痕跡,從而和動漫設計者產生心理的共鳴。如日本的動漫產業十分發達,《網球王子》、《幸運四葉草》、《足球小子》等日本動漫代表作,均以校園為故事背景,以體育運動或青少年成長勵志為主題。影片營造出了令人熱血沸騰的賽場,追逐夢想的熱血青春美少年,同時還間或穿插著少年們懵懂的初戀,使影片散發著輕松愉悅、積極向上、健康樂觀的青春氣息。正是由于青少年觀眾能夠從中看到自己的生活方式、心理狀態和情感歸宿,這些動漫作品才會大受歡迎,以至于打破了國界的限制風靡全世界。又如,神話題材動畫的一貫主題是追求自由、與現實壓迫做斗爭,而在近十年的動畫電影題材的選擇上則使動物居于中心,充分把人性貪婪丑惡的一面暴露出來,不僅使我們自問,而且讓我們發現在對抗自然和世界的同時,世界也在用同樣的方式回饋我們。人已經不在由于智慧和理性而居于世界的中心。這種主題的存在或是由于有感于生態問題的嚴重,或是出于人道的戲仿的生命本體論考慮,在當前社會經濟高度發展中,適時給人們發出了警戒,敲響了警鐘。
(二) 社會功能性
以視覺審美為中心的現代動畫藝術是伴隨著消費主義和視覺文化一起成長的。日常生活的審美化是現代藝術作品的重要特征之一。一方面,日常生活的審美化使人們日益關注對自身的重塑;另一方面,對身體美感的追求又使審美更加世俗化和生活化。日常生活中的現代藝術常常以一種輕松、調侃的面目出現。于是,藝術逐漸喪失了神圣性、意味性和超越性。在“人人都是藝術家”的現代語境中,流行藝術和娛樂活動以其通俗易懂的大眾特征成了最普遍的文化消費。人們正被民族神話、宏大夢想及深刻思想壓得喘不過氣來,自然會立刻飛奔向這種輕松、迷人、柔軟無壓力的動畫藝術作品。至于其中的含義、教化或者是意義,隨他去吧。
動畫藝術是現實生活的反光鏡。雖然出于社會背景的考慮,往往采用象征性的手法來表現現實,但如果表現手法過分夸張離奇,完全脫離現實社會,就可能使作品失去反映現實、影響人生的社會教化功能,并且扭曲觀眾對現實生活的認識,產生錯誤的觀感。
動畫藝術作為一種審美方式,在藝術形式上盡管變幻多端,但承載的人文精神和教化功能是共同的。動畫審美活動隨著時代的變遷而呈現出不同的形態,如何去定位這個時代的審美特色應該成為動畫創作首要考慮的問題。
(三)傳播性
面對新世紀的到來與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還有現代信息傳播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全球化的形勢日益加強。在全球化的文化大背景下,大眾傳播媒介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以網絡和電視為主導的傳播媒介使人類的生存空間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人類被世界化,全球被村莊化,生活被國際化,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被大眾傳播媒介深深地滲透著。隨著科學的發展,傳播手段的日益豐富和快速,世界各國文化藝術的交流都是十分廣泛和便捷的。人們每天接收到各種各樣的信息,從而人們的思想觀念和欣賞觀念也發生著巨大變化。人們需要新鮮的,富有刺激性、創造性的東西。以現代技術為依托的動畫片也必然緊密關注人們的所思所想。現代高科技的發展提供了動畫藝術廣泛傳播的可能, 使得動畫成為當代審美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城市的擴張使得人與人之間越來越隔膜、越來越陌生,這就使得交流和溝通越來越成為一種迫切的需要。當代審美文化也就因時而動,向視覺文化轉化,這也更加有利于動畫藝術的傳播。
傳媒介入所造成的私人空間公眾化和世界現象的家庭化,使審美主體的心理已經自然而然地發生了變化。主體的審美趣味隨著社會的發展發生了改變,我們無法做到對當下審美活動的轉型無動于衷。媒體的發展影響著意識形態內容的傳播,藝術與生活的界限越發模糊了,個體對日常生活的審美和關注相對加強,審美趣味不局限于單一的紙質媒體上,視覺上的、生活上的審美理想應運而生了。
(四)時代性
反映現實是動畫審美特征的一個方面,而創作者自身所具有的時代意識,則更能使動畫作品的靈魂得到升華。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的一系列動漫作品,就充分體現了動畫這種獨特表現形式的優勢所在,創造出了神奇瑰麗的魔幻世界,同時又賦予作品超越時代的思想內涵。他的動畫作品給予了許多人力量,讓人們在生活中獲得感悟,從而一步步成長起來。例如《千與千尋》、《天空之城》、《哈爾的移動城堡》等影片,打破了長久以來動漫作品是以青少年兒童為主要受眾的傳統觀念,跨越了觀眾的年齡層次、所具有的知識結構和文化背景的不同,使動漫在成人世界獲得了認可,并大受歡迎。他的一系列作品對戰爭與和平、文化沖突、人與自然、生命及其存續等主題進行了極為深刻的探討,充分體現了創作者契合時代脈搏,對各種宏大問題的思考。其中目前唯一一部獲得柏林國際電影節最高榮譽金熊獎的《千與千尋》是從10歲的少女千尋身上展開,千尋跟著父母從一個城市搬遷到另一個城市,沒想到在搬家的途中一家人發生了意外,并開始了一段奇特的旅程。他們進入了湯屋老板魔女控制的奇特世界——在那里不勞動的人將會被變成動物。千尋的父母出生在日本經濟高速增長時代,對金錢物質有強烈的向往和控制欲,他們在幻境里觸犯規則而變成了豬,千尋孤獨的留在幻境里。支配城鎮的魔女強行改掉了千尋的名字,這更讓她感覺到自我喪失的恐怖。在這部“宮崎駿版愛麗斯奇遇記”里,是想告訴人們無論世界如何變化,我們唯一不能改變的是那個最原本的自我,不要失去自我,不要忘了自己的初衷,方能找到來時的路,不然就會和千尋一樣面臨回不去的困境。它還告訴我們友情的重要性,真情和關懷會使我們的人生充滿力量。再如,以中國的古老題材為選題的美國動畫片《花木蘭》,在已被拍無數次的前提下,仍然從獨特的視角拍出了新鮮感,獲取了市場和評論的雙贏。木蘭從軍的故事不僅展現了一個女子遵從孝道的舉動,更是體現了個體人物對自我認識,努力實現自我價值,最終獲取成功的過程。美國動畫作品是以幽默滑稽見長的,值得一提的還有創作者的開放性思維,讓觀眾對木蘭從軍這個中國的古代故事的呈現異樣眼前一亮,耳目一新。而這些瑰麗、奇幻的色彩和異想天開的藝術想像力,不僅使孩子們十分著迷,許多成年人也被它吸引而津津樂道。又如《史萊克》、《冰雪奇緣》,雖然是古老的怪物和公主題材,但卻煥發新意。公主和怪物們的故事已經不僅僅是一個童話故事,更是每個人認識自我、接納自我、實現自我、超越自我,最終獲得幸福的故事。不同年齡層次和文化背景的觀眾都能在其中找到屬于自己的體驗。這些優秀的動畫片體現的內容是極其豐富的,善與惡,美與丑,真與假,生與死,自我與社會,人類與自然,放棄與追求,過去與未來……不僅是視覺與心靈的震撼,而且還引起觀眾的思索與回味。
結 語
動畫審美活動隨著時代的變遷而呈現出不同的形態,如何去定位這個時代的審美特色應該成為動畫創作首要考慮的問題。 動畫創作要有進步的審美觀點、高雅的審美趣味,要選擇具有時代氣息的題材,注重內容與形式的先進性、新穎性、創造性,不斷創新技法,善于超越傳統,創造藝術新門類,作品才能在歷史的長河中散發光彩。
參考文獻:
[1] 佟婷.動畫藝術論[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6
[2] 張慧臨.20世紀中國動畫藝術史[M].西安: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 2002
[3] [英]鮑桑葵.美學史[M].張今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5
[4] 王乃華,李鐵.動畫編劇[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06
作者簡介:
劉井濤,咸陽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設計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藝術設計、動畫理論與實踐
陳業欣,設計藝術學碩士,現任咸陽職業技術學院教師,研究方向為平面設計、網頁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