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動畫藝術自誕生以來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從最初的米老鼠再到當下的《大魚海棠》,橫跨整個地球,可以說動畫藝術層出不窮,豐富了我們的人類世界。本文主要介紹了動畫的基本概念,并進一步分析了動畫的符號表現語言,在文章的最后,筆者介紹了動畫藝術的審美特征。
關鍵詞:動畫藝術;基本概念;符號;表現語言;審美特征
1 動畫的基本概念
所謂動畫,顧名思義就是運動的圖畫,是指將一些處于靜止狀態的圖片經過技術處理和結合,使之產生連續的變化效果,表現一定的主題和思想,因此也有人把動畫叫做“運動的藝術”。在社會經濟和文化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動畫也經歷了較長時間的發展,在現階段已然成為一種獨立存在的藝術形式,在今天的社會生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同時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動畫作為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它具有較強的娛樂性功能。在新媒體環境中,信息傳達更加趨向動態化與互動化,動畫的獨特形式和審美價值漸漸為社會大眾所接受,并獲得了規模較大的市場基礎。動畫藝術與電影藝術一樣,都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它包括了造型、動作、語言以及聲音等諸多要素。不同的手段和方式決定了動畫的表現風格和語言特征,也正是由于這些獨有的特征體現出了更多與眾不同的審美價值。
2 動畫的符號表現語言
2.1 角色符號
動畫中的角色通常都包含了外形和動作兩種結構。動畫人物的角色造型需要通過運動來得以完整實現,而最好的運動狀態則是根據動作結構完成的。這些都是為了進一步表現角色的自然和內心屬性,因為動畫角色不一定是人物,也可能是動物或者植物,甚至是根本不存在的幻想體。對于造型的強化,都是以質感、量感等外在為表現手法,以此來凸顯其意象。但是在具體的動態設計中,我們又可以借助角色的數形差異去豐富動畫藝術的表現效果。例如我們以跳躍運動為點狀運動,將水平方向做線狀運動,根據不同的運動規律確定不同的運動符號。當下動畫片風格通常被分為寫實和漫畫這兩種,寫實以角色的運動規律和時間為參照進行繪畫,而漫畫則是在原角色的動作上設計更大的幅度,具有較強的表現主義特色。
2.2 心理符號
動畫和漫畫在某些方面有很多相似點,它們都可以將人潛在意識中的人或物進行蹂躪,而漫畫則可以將這種特點表現得淋漓盡。人們在夸張的形象中獲得心理和情緒上的釋放。動畫最開始的原型是連環畫,它和漫畫的不同之處在于,更接近人的動態思維,動畫用夸張的形態去演變一些因果過程,從而達到戲劇化的效果,動畫制作的主體還是通過動作的變化使作者的思想得到表達,受眾通過對動作的理解和感受來體現動畫設計的美感,有時動畫中的動作設計會比較夸張和放大,這樣對于動畫情節的表達更有明顯的效果,使受眾的觀看的過程中深入體會動畫所表達的思想。但是不論怎樣的夸張和放大,動畫中動作必須滿足運動的基本規律,讓人的潛意識更加徹底地暴露在大眾之下。這就是動畫中較為有特點的語言優勢。例如日本動畫藝術家宮崎駿和高熏設計的《平成貍合戰》動畫片中,相互爭斗的貍貓被打敗之后在一瞬之間動作變為了滑稽的跪地求饒的形態,但是又可以在一個轉身之后恢復兇狠的樣子。這就是一種暗示的表現方法。還有一組貍貓談判的鏡頭,貍貓和狐貍一會是人形一會是原型,這就表現出了角色心理在不斷變化的過程,既有趣味性,又包含了一定的諷刺意義。
2.3 時間語言
時間要素是動畫構成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每個動作和鏡頭都需要以時間為載體完成。動畫中較為夸張的造型和內涵離不開時間、空間的相互轉換,動畫中的時間可以是一種概念,也可以是一件事情的有效補充。如在某個鏡頭畫面中,一件中屋從一處掉到另一處,畫面在靜止之后再激烈的抖動,這里就表示物體的掉落,即使不在畫面之內表現出來,這個鏡頭也是未完待續的,畫外的空間需要受眾自主去想象和感知。這時候,對時間的控制就出現了一種新的高度,表現出了距離的概念。觀眾可以在時間軸上進一步感受這些畫面在鏡頭的內涵。
3 動畫藝術的審美特征
3.1 彰顯人文關懷
真正的動畫藝術,其關注的核心內容要集中在人性中美好的情感上。人世間的真善美無處不在,人與人之間的愛情、友情和親情以及各種各樣積極的正能量都是我們不可或缺的精神財富,動畫通過幽默、擴張的手法展現出來這些情感,并以一種藝術的視角和認知習慣對其進行表述,受眾在充分地感受到創作者對這些情感歌頌的同時,也會進一步被帶領到一個純真的境地。
優秀的動畫藝術都是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凈化人們的心靈。例如,宮崎駿大師的《千與千尋》就是以人們喜聞樂見的方式,告訴我們一個簡單的道理:人不能忘記本真的自己。這部影片不僅在兒童心中是難忘的,同時在很多成人眼中也頗具藝術價值。再如迪士尼的經典影片《獅子王》利用了一種物我不分的手法以及豐富的想象力,折射出了任性的光輝。片中用人的心理去刻畫動物的心理活動以及它們的世界,將這些行為組織擬人化,并將動物與動物之間的交流社會化,將現實社會中的陰暗面和真善美的一面用動物世界去表現出來。在優美的主題曲傳遞出了生生不息的主題。動畫片中詮釋出的深刻的含義,以及動物們夸張的形象和造型,則使得人們關于生命價值的思考更深了一層。
3.2 填補情感需求
每個熱愛動畫的人都有著極為豐富的內心世界,他們的內心中包含著對自然的熱愛,同時也有對家人的依賴、對朋友的信任等等。熱愛動畫的受眾,都渴望從中去印證一些純真、美好的幻想,可以說,動畫就是為我們呈現出了這樣一種充滿愛的世界。動畫中的角色對自己存在的生活空間有著一種沖動的熱愛,很多動畫片都離不開這種情感的訴求。例如《海底總動員》中小丑魚的形象描繪,是因著深厚的父子之情。動畫善于用這種方式為我們打開一種全新的情感訴求方式,感動每一個成年人的內心。
動畫片十分善于捕捉受眾內心對世界又陌生又充滿幻想的情緒,無論是取材美麗的公主與王子,還是取材于各種動物身上的傳奇,都為我們打開了一扇別開生面的大門,為我們營造出了源于生活的畫面,在受眾心中留下了十分美好的記憶。實現了受眾對情感的寄托和向往,也在其中獲得了各種各樣的情感體驗。正如宮崎駿大師為我們營造出的《天空之城》,這樣一種寧靜而又美好的世界,沒有苦難也沒有悲傷,處處散落著花朵的芬芳和溫暖的陽光。優秀的、美好的動畫片不管是出于題材還是形式,都能夠抓住人們迫切需要的那份關懷,走進人們的內心,利用較為夸張的形象,在簡單的外表下,構建別具一格的審美心理。
4 結語
動畫藝術隨著社會經濟、科學的不斷發展,也將不斷完善自身的構筑體系。人類的審美過程始終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對藝術形式的感知不僅要從生理角度進行分析,同時也要著眼于心理角度,最重要的還是要體現在生理和心理的結合上。動畫作為視聽藝術,隨著媒體技術的不斷變化,應用的社會范疇也在不斷擴大,在新的媒體環境下探討動畫藝術的審美價值是一個十分有價值的課題。
參考文獻:
[1] 彭松.“碎片化”的審美——芻議當前國產動畫受眾的審美標準[J].棗莊學院學報,2016(01):92-95.
[2] 吳忠鵬.以宮崎駿動畫為例探究動畫的審美現代性[J]. 美術大觀,2016(02):138.
[3] 劉洋.《大魚海棠》敘事理念同觀眾審美期待的失衡現象及化解方式[J].視聽,2016(09):9-11.
作者簡介:石凈波(1978—),男,山西大同人,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動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