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黎
摘要:重癥監護室中心靜脈置管能讓藥物及時輸入到患者體內,保證在搶救和治療時準確及時的用藥,本文結合臨床中心靜脈置管患者的效果的實踐分析,對各種可能出現的感染、脫落、堵塞和血腫等并發癥進行分析,提出了置管前、中、后及拔管后的護理措施。
關鍵詞:重癥監護室中心靜脈置管??護理
重癥監護室患者長時間給藥、輸液、輸血、手術營養支持等。如果反復的外周靜脈穿刺可能會造成較重的痛苦,且可能引起血管破壞,此時可以采用中心靜脈置管方式,這種方式給患者的影響較小,效果也很好。但是置管后的護理尤為重要,否則會引起感染、脫落、堵塞和血腫等癥狀發生。對置管病人要從置管前、置管后、拔管后進行認真護理,達到較好的效果。
置管治療雖然很有利于病人的治療,但是患者和家屬對中心靜脈置管不是很了解,難免會出現顧慮、緊張、和恐懼心理。護理人員要能用恰當的語言講述中心靜脈置管的重要性和治療的效果,同時還要將置管可能出現的并發癥等詳細告知患者,并簽署同意書。在置管前要注意患者皮膚有沒有皮疹、損壞等現象,要對皮膚進行清潔,做到無菌置管。護理人員在置管前要徹底洗手、戴帽、口罩、穿無菌隔離服、戴無菌手套、鋪設無菌治療巾。高效的置管前護理能給患者較好的心理安慰。
2、置管中的護理
穿刺置管過程中要嚴格執行無菌化處理原則,避免無關人員隨意走動。操作護理人員要能與患者密切配合,選擇正確的穿刺點,盡量保證一次穿刺就能成功,在置管過程中要注意患者生命體征的檢測,如果有異常情況發生必須立即處理。
3、置管后的護理
當置管成功后,護理人員要記錄好置管時間以及導管的插入深度。護理人員在交接班時要檢查置入深度有無發生變化,導管有沒有外露,做好相應的記錄。每次在更換藥物時也要注意觀察導管的情況。根據多年的護理經驗,發現導管會出現堵塞、感染、脫出等現象,針對不同問題要采用不同的處理方式。
3.1 導管堵塞問題。導管堵塞是靜脈置管的常見問題,隨著置管時間的增長,發生堵塞的概率就越大。導管堵塞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導管出現了折扭現象,輸液速度太慢從而形成血液回流進入導管內。第二是輸入營養液后導管的沖洗不是很徹底,導管內出現了殘留物。在護理時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處理:(1)輸液時要注意觀察,保持導管暢通,避免出現導管扭曲,打折或輸液器與肝素帽接頭處脫開造成導管內回血、凝固,導致堵管。(2)最好不要從靜脈導管中采血或者輸血,這樣很容易堵塞導管。如果通過導管采血,必須要用一定量的鹽水徹底的沖洗,防止有微小血凝塊沉積在導管內。(3)采用正確的封管技術。用0.1%肝素液封管,推注時速度不能太快,邊推邊退出針頭,使封管液充滿整個管腔。(4)護理人員對導管日常維護要細心,要仔細觀察導管長度,是否打折,通暢。一旦發現輸液不暢或者導管阻塞等情況,用注射器回抽,如果回抽不暢,則要拔管。切不可硬性沖洗,會讓管內血栓注入血液循環系統,危及患者生命安全。(5)防止空氣栓塞。因上腔靜脈壓力較低,當血容量不足時會產生負壓,輸液裝置如果發生脫落或漏氣現象,空氣將隨呼吸進入血液,造成肺動脈栓塞等后果。一旦出現空氣栓塞,要患者左側臥躺,頭部放低避免空氣少進入肺動脈。
3.2 防止感染。引起靜脈置管感染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第一是病人個體因素,病人本身處于生病狀態,周圍細菌比較多,皮膚受感染的概率多于平常,再加之導管的治療容易被污染等,所以要求護理人員在操作時要做到無菌消毒等處理工作,一旦導管被污染,細菌會沿著導管進入患者血管,造成菌血和膿血癥。護士最好在置管期間用消毒水對導管入口及周圍皮膚進行消毒,選用無菌敷貼,如果敷貼存在卷邊,破損和滲血現象及時更換。更換敷貼時要注意觀察導管周圍皮膚有沒有出現紅腫,病人有無低熱等現象,如果出現上述情況,應立即處理,拔出導管,拔管時要及時對周圍皮膚進行消毒。各個連接管路,三通要及時消毒,防止感染發生。當治療效果達到后,要及時拔除靜脈導管,一般的放置時間不超過3個月,放置時間過長,會增加全身感染幾率。
3.3 防止導管脫出。常見的導管脫出主要是患者自行拔出,導管和皮膚縫線的斷開,也有護理人員封管或是更換敷貼時出現操作失誤,導致導管脫出。護理人員細心護理一般都會避免脫落。護理人員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加強護理。(1)注意觀察導管縫線處是否斷開,如果有斷開情況發生,及時縫線固定。(2)加強病人的管理,意識清楚的患者要注意指導,叮囑他們在活動時要小心,避免導管被無意識拉出,對意識不清的患者應該采用保護性約束,避免患者自己拔出。(3)導管連接輸液器后,輸入的液體離導管距離要適中,不能太高或太遠,避免患者在活動時出現牽拉過度導致導管脫出。(4)更換敷貼時,最好使用3M無菌敷貼,揭開敷貼時要注意方向,避免拔出導管,揭開后要用消毒水進行消毒穿刺部位,保證該部位無菌處理。(5)如果已經不慎脫出,切忌消毒后送回血管,應該回抽血液確認導管是否還在血管中,妥善處理,報告醫生后再作處理。
3.4 避免形成血腫。穿刺過程有可能會誤穿動脈或者反復局部的穿刺導致血管損傷后患者出現情緒波動或者反復運動后產生的出血引起的局部血腫。誤穿動脈在護理過程中經常發生,動脈壓力較大,會出現回血或從穿刺尾部流出,此時要立即將穿刺針拔出,并進行局部敷料壓迫10分鐘左右。誤穿動脈或穿刺多次反復引起的血腫,如果不能快速的處理好,會引起血腫,嚴重者壓迫臨近組織,造成生命危險。
4、拔管后的護理
患者病情好轉不再需要置管治療時,可以拔出導管。拔出導管前,要對導管周圍部位進行消毒處理,小心處理固定縫線,拔出導管要細心輕柔,拔出后要立即采用無菌紗布壓迫10分鐘以上,直到穿刺部位不出血為止。如果穿刺時間較長,壓迫時間應該在30分鐘以上,主要是防止空氣回進竇道從而形成氣栓,最后再用無菌敷料進行包扎。妥善記錄拔管日期,原因,觀察穿刺部位有沒有滲血和感染等問題出現。
綜上所述,重癥監護中心置管在治療期間能簡化操作,減輕病人反復插針的痛苦,特別對短時大量輸液,輸血,用藥時,置管能做到及時,有效的治療。但是護理人員要能熟練掌握置管技術,同時對置管前,中,后的護理能做到細心,認真,防止出現并發癥,還需要護理人員在平時的工作中多積累,多學習。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