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光群
【摘要】目的:探討急癥子宮切除術在產科臨床中的應用及評價。方法:對2004-2014年我院收治的急癥子宮切除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包括手術指征、術中一般情況和術后不良反應等。結果:行子宮切除術患者12例,所占產婦比例為0.078%。其中進行全子宮切除術患者7例,次全子宮切除5例,平均手術時間為(134.5±10.7)min,平均出血量為(1750±300)mL。12例急癥子宮切除術的手術指征主要是胎盤因素和軟產道損傷。術后主要不良反應有傷口愈合不良、腹壁血腫和腹腔積血等,所占比例為58.3%。結論:急癥子宮切除術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實行的,但是對于搶救產科急重癥出血,降低孕產婦和嬰兒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急癥子宮切除術;產科;臨床應用
根據相關數據結果顯示,產后出血的發病率為4.7%,它是婦女分娩時期中相對比較嚴重的并發癥之一,如果不及時治療將威脅產婦及嬰兒的生命安全[1]。目前急癥子宮切除術是搶救產科急重癥出血,降低孕產婦和嬰兒死亡率的重要措施。子宮切除治療一般都是在子宮按摩、藥物治療和官腔紗條填塞等傳統治療無效后才會進行[2]。我們對2004-2014年我院收治的急癥子宮切除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總結發病率、手術指征及并發癥,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
1.1一般資料:對2004-2014年我院收治的急癥子宮切除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其中產婦例數15437例,行子宮切除術患者12例,所占比例為0.078%。12例子宮切除術患者中,初產婦4例,經產婦8例。年齡22-33歲,平均年齡(28.7±3.4)歲。孕次0-4次,平均孕次2次。孕周31-42周,平均孕周36周。分娩方式:剖宮產7例,陰道分娩5例。
1.2手術指征:12例急癥子宮切除術患者,其中彌散性血管凝血(DIC) 6例。雙胎妊娠并妊娠高血壓性心臟病1 例,重度胎盤早剝伴子宮卒中1例,羊水栓塞1例,原古典式剖宮產瘢痕破裂1例,晚期產后出血殘留胎盤植入1例,中央性前置胎盤并胎盤后巨大血腫1例,穿透性胎盤植入1例,子宮收縮乏力1例,剖宮產術后晚期子宮切口感染1例,中央性前置胎盤并胎盤植入1例,子宮肌炎部分平滑肌變性致宮縮乏力1例,低置胎盤并子宮肌瘤1例。1.3診斷標準:采用1987年中華血液學會提出的DIC診斷標準進行判斷[3]。產科出血量計算以臨床常用的容量法+目測法進行綜合計算。胎盤早剝以胎盤檢查有壓跡,胎盤病理報告為子宮卒中,胎盤粘連的診斷以術后胎盤病理報告為依據[4]。
1.4統計分析: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3.0 進行數據處理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
±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百分制表示 。
2.1手術一般情況分析:12例患者因剖宮產術后晚期大出血行子宮切除7例,陰道分娩后大出血行子宮切除5例。其中進行全子宮切除術患者7例,所占比例為58.3%,次全子宮切除5例,所占比例為41.7%,均因保守治療無效而急行子宮切除術。手術時間為80-190min,平均手術時間為(134.5±10.7)min。術中出血量為900-6000mL,平均出血量為(2150±300)mL 。
2.2急癥子宮切除術的手術指征分析:我們對12例患者的手術指征進行了歸納總結,其中合并DIC 疾病6例。具體數據分析見表1。
表1 12例急癥子宮切除術的手術指征
手術指征
例數(n)
比例(%)
胎盤因素
5
41.7
軟產道損傷
2
16.7
宮縮乏力
2
16.7
子宮破裂
1
8.3
羊水栓塞
1
8.3
切口感染
1
8.3
2.3術后不良反應分析:我們對患者術后不良反應進行了統計,其中主要不良反應有傷口愈合不良、腹壁血腫和腹腔積血等,不良反應所占比例為58.3%。具體數據分析見表2。
表2 術后不良反應分析
不良反應
例數(n)
比例(%)
傷口愈合不良
2
16.7
腹壁血腫
1
8.3
腹腔積血
1
8.3
肺炎
1
8.3
應激性潰瘍
1
8.3
陰道殘端出血
1
8.3
總計
7
58.3
產后出血在產婦分娩后比較常見,并且發病率較高,其誘發因素也較多,主要原因有:產婦在分娩過程中過于緊張、軟產道損傷、子宮肌纖維彈力下降、宮縮乏力等。如果伴有糖尿病、高血壓和高血脂等疾病時更易造成產婦分娩后出血[1]。因此,產前檢查時,必須明確胎兒異常、產道異常和胎位異常等現象,從而提高產婦和胎兒的安全生產系數。而目前在臨床治療原則是標本兼顧,以提高搶救成功率,通常采取子宮切除術提高產后大出血患者的生存系數。急癥子宮切除術的手術指征主要是胎盤因素和軟產道損傷,其中因素主要與多次妊娠、人工流產和有剖宮產史有關,從而導致子宮內膜損傷、感染和出血以致血供減少[5]。因此,加強計劃生育、衛生宣教及高危妊娠管理,降低人工流產和剖宮產率是減少子宮切除的主要措施。此外,在圍產期時要提高保健質量,加強高危妊娠管理,做好妊娠中、晚期并發癥的防治工作。加強產程觀察,防止產程過長。
我們對2004-2014年我院收治的急癥子宮切除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總結分析,其中產婦例數15437例,行子宮切除術患者12例,所占比例為0.078%。12例患者均經過積極保守治療無效后行子宮切除。其中有4例患者在產后或術中出血多,經過給予多種方式治療后,如宮縮劑、按摩子宮、縫扎止血、宮腔填塞紗布、子宮動脈結扎和髂內動脈結扎等措施后,仍出血不止。12例患者術后主要不良反應有傷口愈合不良、腹壁血腫和腹腔積血等,總不良反應率為58.3%。
綜上所述,急癥子宮切除術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實行的,其可以有效的治療產科子宮出血,是搶救危重產婦的生命的最為有效的醫治手段之一,對降低孕產婦和嬰兒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許靜.產科急癥子宮切除的臨床探討[J].中國衛生產業,2014(09):137-138.[2]吳荔香,鄭備紅,湯金妹,等.產科子宮切除48例分析[J].福建醫藥雜志,2001,23(6): 32-33.
[3]中華血液學會.全國血栓專業學會議有關凝血疾病的診斷標準.中華液病雜志,1987,13: 183.
[4]伍冠.婦產科臨床中急癥子宮切除術的應用分析[J].藥物與人,2014,27(7):132-133.
[5]李德珍.產科急癥因素子宮切除40例臨床分析[J].中國傷殘醫學,2013,21(6):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