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桂榮
摘 要:古詩詞作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命脈,對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具有重要作用。結合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對古詩詞特點、意義以及教學藝術進行簡要的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教學藝術;意境;特點;意義
古詩詞作為華夏民族的歷史瑰寶,不僅能給人不同形式的藝術熏陶,還能陶冶性情、啟發思維。根據古詩詞不同的遣詞造句、形式體裁進行造句,通過系統、全面、多層次的小學語文詩詞教學,不斷培養學生對古詩詞的興趣。
一、小學語文古詩詞的特點與意義
1.古詩詞特點
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主要分成兩種情況:抒情詩與敘事詩,敘事詩有《小兒垂釣》《蠶婦》等,抒情詩有《山行》《梅花》等。古詩詞言簡意賅、跳躍、凝練的教學特點,通過簡短的詩詞展現出了更多的詩詞韻味,它的最大特點是“美”:形美、音美、語美、意美。
2.古詩詞意義
在學習古詩詞中,必須理解詩詞意境,根據詩詞言外之意,進行創造性思維。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它為我們創設了獨立的思維空間,讓讀者對其進行再創造。這不僅能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與閱讀能力,還能提高語文素養,推動學生智力發展。另外,將古詩詞畫面美、色彩美、藝術美、意境美有機地結合起來,具有獨特的審美意蘊,讓學生從美中得到升華。老師通過對古詩詞進行正確講評,也能拓寬學生思維,開闊學生視野,讓學生得到更好的審美體驗以及審美標準。因此,在現代小學生古詩詞教學中,必須注重語文能力培養,以及各種綜合素質的培養,老師通過正確的方法不斷指導學生、引導學生,讓學生從古詩詞學習中領略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3.古詩詞教學誤區
在現代小學古詩詞教學中,我們發現很多老師不僅會對作者生平、寫作背景、寫作特點、思想情感進行介紹,在面面俱到、平均用力的過程中,讓學生很難掌握學習要領,從而長期處于迷茫的狀態。由于過分注重白話詩意,也就忽視了意境解讀,甚至出現無視詩情、詩境,將古詩詞全盤白話的現象,從而讓古詩詞教學限于無趣的境地。
二、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藝術
1.整合感受,鼓勵創新
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必須拓展語文學習應用領域,通過現代科技方法以及跨學科學習,讓學生在不同方法、內容上進行交互式學習,從而不斷提高教學效率。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現代技術,將音樂、圖畫、散文整合到古詩詞學習中,同時這對讓學生真切感受詩詞含義也有重要作用。如:《春日》中的“無邊光景一時新“,由于學生缺乏感受,很難形成“一時新”的現象,也就是說學生由于缺乏美好事物熏陶,很難體會詩中美好事物帶來的愉悅。對于這種現象,我們可以采用展示圖片的方式,讓學生在各種圖書中煥然一新,從而加深對詩詞的理解。
2.巧妙質疑,引導學生理解古詩詞意境
從古代賈島和尚的“推敲”故事來看,在現代小學生古詩詞教學中,必須根據小學生心理特征,引導學生對課文、詩詞主動質疑,在積極探索相關問題的同時,讓學生養成探究習慣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一首詩其神、韻、精往往體現在一兩個詞上,例如《山行》中的“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中的“晚”字,有人認為是傍晚,有人認為是晚秋,此時老師可以讓學生發揮想象,讓學生發表見解,再通過介紹寫作背景,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進而養成探究性學習的好習慣。
古詩詞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作為一項系統、復雜的內容,對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綜合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實際工作中,必須根據詩詞意蘊,在探索、整合、創新、設疑的過程中,對傳統文化進行創新,從而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