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金梅
摘 要:高職院校的班級管理工作,直接關系著整個學校的教育質量,對學生的健康發展起著非常大的作用。因此,作為高職院校的專職輔導員,要從思想上重視班級建設工作,給高職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發展空間,進而為學生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形成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班級建設;班委會;班級活動;自身建設;網絡
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提出:“班級是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主要組織載體,要著力加強班級集體建設,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班會活動,發揮團結學生、教育學生的職能。”可見,國家對班級建設高度重視。因此,在高職院校班級建設當中,尤其是理工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進而促使學生在良好的環境中,形成正確的職業道德、敬業精神,同時,也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團隊協作意識,最終為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作出相應的貢獻。
一、選出負責任的班委會
班委會的建立可以說是每個階段的班級建設中都必不可少的一項工作,有效的、負責人的班委會就是輔導員的左膀右臂,是輔導員與其他學生溝通的橋梁。但是,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一些學生已經懂得“靠關系”“套近乎”導致一些輔導員在班委會選舉的過程中名為民主,實為內定,導致班級中出現了一些不服的聲音,但又礙于一些原因不愿意去理論。這也就給日后一些工作的開展埋下了隱患。
記得曾經聽說過這樣一件事,某位學生在競選班委之前,曾經去找過自己在本學校的一位親戚,所以,在班委會選舉中表現平平的該生成了輔導員助理。現在不論這位親戚有沒有和這位輔導員打過招呼,也不管該學生有沒有實力,至少在這一時刻,學生們都會產生內定的思想。據說之后,該助理只是有這樣一個名,并沒有實際的“工作”或者是鍛煉的機會。
從這件事上可以看出,該生在后面的工作過程中肯定不會開心,再加上自己本身有限的能力導致了他只是一個空殼,能力上并不能得到鍛煉。而且輔導員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也會有所影響。所以,作為輔導員的我們,要切記礙于面子或者是其他原因而讓民主流于形式,導致班委會質量降低。因此,我們要選擇好班委會,要選出全體學生都能信服的班委會,進而為高質量的班級建設做好前提工作。
二、組織有效的班級活動
隨著獨生子女的增多,越來越多的學生個性化較強,團隊意識較弱,所以,會出現一些不合群的學生。尤其是對于我們理工科的學生來說,一些學生自認為自己專業技能強,不屑與其他學生“為伍”,所以,導致一些學生成了“獨行俠”。可是,作為輔導員的我們非常清楚,這樣的學生是很難適應社會競爭的。因此,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我會和班委會一起組織一些有助于培養學生集體榮譽感的活動,比如:組織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學習;組織籃球友誼賽等等,這些都是有助于學生明白團結對一個團隊、一個班級發展的重要性,進而也有助于班級活動的順利而高效的實施。
三、加強輔導員自身建設
對于輔導員來說,和學生能夠打成一片,讓學生能夠從心里面“服”才是最主要的,而不是讓學生敷衍。所以,這就需要我們輔導員調整心態,放棄自己高高在上的態度,放棄自己一副過來的樣子,要和學生真正做朋友。另外,作為輔導員不要每次和學生聊天都是講自己以往的光輝事跡,也不要每次都講同一件事情,如果沒有什么事情可以講,可以安心去聽學生講,就把學生當成自己的朋友。這樣才能真正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最重要的是,教師還要加強自身的專業素養建設,要給學生起到榜樣的作用。總之,班主任要做好自身建設,要和學生形成亦師亦友的關系,要讓學生從自己身上真正學到有用的東西。
四、借助網絡做好輔導工作
對于高職學校的學生來說,自由支配的時間較多,而網絡就是他們用來消磨這些較多的時間的最主要的工具。所以,作為輔導員的我們,要能夠與時俱進,要讓網絡為班級建設工作做好輔助作用。
例如:通過qq、微信等一些聊天工具來了解學生最近的一些狀態,要做好現階段學生的心理輔導工作。因為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部分學生存在自卑心理,不知道自己拿什么去和他人競爭,不知拿什么去適應日益激烈的社會,這樣的心理會讓學生的壓力越來越大。尤其是即將畢業的學生,在外面找工作屢屢受挫的學生,這時,作為輔導員的我們要能夠從學生空間的一些動態中及時捕捉一些信息,及時和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做好心理輔導工作,進而使每個學生都能以積極地心態走進社會,能夠以樂觀的態度面對挫折。
當然,除了上述四點之外,我們還要做好班級文化建設工作,要為學生營造一個和諧的班級環境。總之,班級建設是學校教育的最基本單位,是教師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做事、面對競爭的重要平臺,所以,作為輔導員,要做好各個方面的工作,以確保每個學生都能以積極的心態走向生活、走進社會。
參考文獻:
[1]張玲.高職院校輔導員如何做好班級管理工作[J].職業時空,2011(10).
[2]葉智耿.談如何做好高職院校班級管理工作[J].傳奇·傳記文學選刊:理論研究,2010(8).
[3]云華.淺談高職高專院校輔導員的班級管理工作[J].教師,2009(8).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