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謹羽
【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的護理措施及體會。方法對我院2011年—2013年前住院治療的44例急性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實施系統的優質護理,分析總結該類患者的護理重點,觀察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和護理成效。結果44例患者均能較好地配合醫護人員進行且完成治療,且治療有效率高達42(95.45%),出院率為100%;其中36例患者血象恢復正常,恢復率為81.81%,2例患者因肺部感染死亡,1例患者因深靜脈血栓死亡,死亡率為6.92%,11例患者治療后轉為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轉歸率為25.00%;40例患者對護理工作表示認可,滿意率為90.91%。。結論針對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的綜合護理應包括心理護理、出血護理、用藥護理等方面,針對性地滿足患者病情所需,進而提高治療有效率及患者滿意度。
【關鍵詞】急性再生再生障礙性貧血 優質護理 滿意度
再生障礙性貧血(aplastic anemia ,AA)簡稱再障,是一種由不同病因和機制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癥,主要表現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細胞減少和貧血、出血、感染綜合征[1]。AA的年發病率在歐美國家為0.47—1.37/10萬人,日本為1.47—2.4/萬人,我國為0.74/10萬人,該病可發生于各個年齡段,老年人發病率較高,男、女發病率無明顯差別[2]。目前認為,對于AA的治療,免疫抑制治療有效,但單純的治療僅能緩解病情,相關研究已證實,優質的護理能患者患者負面情緒、減少治療并發癥的發生,有效提高治療效果。本研究對我院64例AA患者的護理工作進行探討,旨在為開展優質護理奠定基礎,現將其報告于下文。
1.臨床資料和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血液科在2011年1月—2013年1月間收治的急性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44例,其中男26例,女18例,年齡39—70歲,平均46.68±8.94歲,病程7—24天,平均16.54±2.31天。所有患者均具有貧血、感染、出血等臨床癥狀,實驗室檢查提示存在嚴重全血細胞減少,骨髓象檢查提示骨髓增生中度減低,診斷均符合《第八版內科學》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SAA)的診斷標準;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全血細胞減少患者和心、肝、腎臟器功能嚴重不全的患者,患者意識清晰,能良好配合并完成本研究。
1.2 護理措施
44例患者入院后均由主管醫師負責進行規范治療,同時實施血液科再生障礙性貧血的系統化護理干預,具體包括:(1)心理護理,由于AA具有一定的嚴重性,治療較為棘手,患者往往合并了生理的痛苦及心理的折磨,繼而產生負面情緒,影響治療的開展及療效。護理人員應對其進行正確引導,鼓勵患者重拾信心,積極配合醫護人員,使治療工作順利進行,以達到最大化的治療收益。(2)預防及控制感染,感染是造成AA患者死亡的一大原因,防止各種感染至關重要;護理人員應對患者生活環境進行及時且嚴格的消毒,及時更換患者住院使用的物品,指導患者及家屬做好個人衛生護理,避免周圍致病菌的侵襲;強調運動與休息的合理進行,提高患者抗感染能力。(3)皮膚護理,AA患者容易發生皮膚黏膜出血,主要見于口腔、呼吸道、消化道、有創操作部位,對其護理應注重保護易出血部位,強調保護皮膚,避免受傷,盡量減少摩擦,有創操作后應及時止血(如輸液點、穿刺點等);指導其合理飲食,避免進食硬、冷的食物,可多食流食和含纖維蛋白豐富的食物,防止食損傷消化道,增加出血風險;密切監護患者出血情況,及時發現并協助醫師處理。(4)藥物使用期間的護理,AA患者的治療主要是免疫抑制治療,常用藥物包括[3]抗淋巴/胸腺細胞球蛋白(ALG/ATG)和環孢素,上述藥物易出現毒副反應,包括、關節疼痛、發熱、皮疹、肝功能損害、食欲減退及多毛癥等,應向患者充分解釋,同時指導其在用藥期間的注意事項,用藥后應做好監護,及時向醫師反饋患者信息,防治藥物不良反應導致的嚴重后果。(5)其他護理,包括住院期間注意事項的強調、壓瘡的防治、肌萎縮的防治、墜積性肺炎的防治等。
1.3 觀察及評價
觀察所有患者在治療過程及院外隨訪過程中的轉歸,使用我院護理部自制患者及家屬對護理工作滿意度評價量表,對每例患者的護理工作滿意度進行調查。
2.結果
44例患者均能較好地配合醫護人員進行且完成治療,且治療有效率高達42(95.45%),所有患者病情均得到控制后出院,出院率為100%;其中36例患者血象恢復正常,恢復率為81.81%,2例患者因肺部感染死亡,1例患者因深靜脈血栓死亡,死亡率為6.92%,11例患者治療后轉為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轉歸率為25.00%;40例患者對護理工作表示認可,滿意率為90.91%。
3.體會
對于再生障礙性貧血的患者,若治療得當,非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NSAA)患者多數可緩解甚至治愈,僅少數進展為重型再障(SAA II型),SAA發病急,病情嚴重、既往死亡率甚至高達90%以上,但隨著治療方法的改進,SAA的預后明顯改善,死亡率已低于1/3[4]。優質護理在AA的治療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總結其經驗有助于推進臨床優質護理工作的發展。
本研究對44例AA患者進行護理工作的研究,結合既往已有研究可得知,AA患者心理壓力較大,負面情緒復雜 ,易影響治療效果,首先應該克服其負面情緒;其次,由于病情特殊,患者極易發生感染和出血,且該類并發癥可能成為其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應積極預防和控制感染,防止出血;再者,該類患者的治療藥物較為特殊,藥物毒副反應較大,護理工作應著重強調藥物不良反應的預防和處理,以患者生命為首位[5]。綜合上述,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的護理工作應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側重于心理護理、出血護理、用藥護理等方面,針對性地滿足患者病情所需,進而提高治療有效率及患者滿意度。
參考文獻
[1]劉蘋,朱傳江.再生障礙性貧血的研究進展[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9,8(2):137-140.
[2]姚斌蓮,張翔,沈國英等.急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的中西醫護理[J].中國中醫急癥,2013,22(2):338-339.
[3]詹美瓊,陳惜遂,江美鑾等.ATG治療急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的觀察及護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8(32):7922-7923.
[4]王維娟.急性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的護理及體會[J].健康必讀(中旬刊),2012,11(10):475-476.
[5]紀秀連.急性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的護理[J].山東醫藥,2010,5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