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靜梅
[摘 要]高校是文化建設的重要陣地,高校文化始終處在社會文化的前沿,如何守住這塊陣地,發揮高校在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需要調動全校上下教職員工及學生的積極性。本文從教師角度加以研究,正確定位教師在高校文化建設中的角色,肯定教師在高校文化建設中所起的無法替代的作用。
[關鍵詞]教師,高校文化建設,角色定位,作用力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4)05 — 0157 — 02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提升了對文化和文化建設地位作用的認識,強調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并用三個“關系”闡述了文化建設的重大意義,即關系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關系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關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并在實踐中全面貫徹這一重要思想,對于擔負著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高等院校,尤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高校文化是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既承擔著育人的重要職責,也承擔著引領社會文化的重要任務。當前許多高校都非常重視學校文化的建設,力爭通過學校文化建設,打造出學校的辦學特色。要進行高校文化建設,營造濃厚高校文化氛圍,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實現教育的目的,就必須重視教師在高校文化建設中的地位,教師也應該更好地承擔自己的角色。那么,教師在高校文化建設中應如何定位?怎么樣調動教師參與文化建設的積極性?如何充分發揮教師在文化建設的重要作用?本文擬對這些問題做一個初步的探討。
一、高校文化的內涵
高校文化也稱大學文化,我們以前習慣于用“校園文化”這個說法,套用文化的一般定義,高校文化可泛指大學內部的一切活動及生活方式,高校文化對學校所有成員尤其是對學生具有現實影響和潛在影響的所有文化要素包括:價值理念、理想信念、思維方式、道德情感、傳統風氣、生活方式、心理氛圍、人際關系、行為規范、學校制度、物質環境等,他們涵蓋于主要有價值觀、理想信念、思維模式、道德情感等構成的精神文化,主要有大學的組織架構及其運行規則構成的制度文化,以及主要由大學的物理空間、物質設施構成的環境文化之中,三者形成以精神文化為核心,制度文化居中,環境文化處外的,彼此相互依存、相互補充、相互強化,共同對學校教育發生影響的文化同心圓。通常而言,有怎樣的精神文化就有怎樣的制度文化和環境文化。其中精神文化是動力,制度文化和環境文化在精神文化的驅動下,圍繞精神文化的主軸旋轉,從而形成一個和諧的文化環境。
二、教師在高校文化建設中角色定位的誤區及消極影響
長期以來,人們把高校文化建設一定程度上看作是學校相關行政機構、群眾組織和學生的事,甚至更被狹義地理解為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以外的文化、體育、社團等活動,把高校文化建設看作是學生自己的事,認為文化建設僅僅是為發揮學生的特長提供機會和場所,很少把教師也納入其內,因此文化建設缺乏學校特色和專業特色, 一方面學生缺乏教師的參與、指導、監督作用,導致活動的質量和教育意義不盡如人意。另一方面,教師的大學校園文化生活也極為貧乏,一學期難得有幾次活動,教師和教師之間的交流也少之又少。這樣很難在教師中形成一種整體意識,形成一種文化烙印,產生屬于各高校自己教師的獨特文化。
三、教師在高校文化建設中的角色定位
教師和學生都是高校文化建設的主體,但由于兩者所處的地位和作用不同,他們之間無論在學術上、價值取向上、心理發展上都存在著一種引導與被引導的關系。高校教師的職業特殊性決定了他們是影響學生的重要力量。他們是文化的傳授者,他們對于教育內容的處理和教育方式的選擇與實施對學生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1.教師是高校文化得以繼承與創新的主導力量
鐵打的教師流水的學生,教師是學校相對穩定的主體,是優良校風、校訓傳承與發展的主角,也是以自身行動對校園傳統文化進行新的詮釋的主角。教師是連接過去和未來,連接老一代所創造的人類文明和新一代之間的橋梁,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教師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地位決定著一所學校的精神風貌和人文風格。
2.教師是高校文化建設中德育文化建設的傳播者
從總體上來說,教師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和良好的學識修養、思想道德修養及其它方面的修養。他們不但是教育者,也是管理者。教師首先為高校文化建設營造了良好的氛圍,同時,教師的良好修養和管理權限的實施,對學生的思想行為起著約束和規范的作用,從而保證高校文化建設沿著健康的道路發展。
3.教師是高校文化建設的領導者和組織者
在高校文化建設中,學生自創自辦了各種社團,也會組織各種各樣的活動,由于學生生活經驗不足、知識結構有限、社會閱歷淺等原因,總會不可避免地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這時就需要經驗豐富、自身素質較高的教師及時指導和把控。教師在高校文化建設中起主導作用,具體表現在:第一,教師是高校文化建設的決策者、組織者、領導者。第二,教師是高校文化建設方針政策的執行者。第三,教師是高校文化建設的影響者。
四、 教師在高校文化建設中的作用力分析
1.引導作用
學生大部分時間是在課堂上度過的,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教師要善于有層次的引導學生,開發學生的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充分搞好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教學的同時,也會利用校園文化活動這個大舞臺,把培養學生的職業精神作為教學的重要任務,大力倡導愛崗敬業、奉獻社會的職業道德,使學生的職業技能與人文素養以及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全面發展,努力提高校園文化的品位,充分發揮教師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2.榜樣作用
俗話說,親其師,則信其道;信其道,則循其步。教育如同一縷陽光,受教育者沐浴著這縷陽光,靈魂得到了喚醒。教師在這種喚醒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教師為人師表,是最直觀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教師的行為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影響著他們的處世態度和人生觀。是其他任何單純的說教無法比擬的,并且能夠明顯體現在建立良好的校風、扎實的學風、濃厚的民主氣氛等健康的高校文化建活動之中。
3.深化作用
在師生共同參與的高校文化建設活動中,教師作為主導力量,勢必要融入自己對社會、對人生、對文化等諸多問題的認識與理解,從而使這一活動與單純由學生自身組織開展的校園文化活動相比要深刻得多、高雅的多。可以這樣認為,在高校文化建設活動中,教師能夠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積極推動高校文化向著政治水準更高、深度更大、教育效果更好的方向發展。
五、如何發揮教師在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1.強調教風在文化建設中的關鍵作用
教風、學風和校風是是學校辦學理念、辦學特色、辦學目標的動態反映。校風是一所高校的風氣,是校園之魂,立校之本,是校園文化的集中體現,它直接反應一所高校文化建設的質量好壞、水平高低。教風、學風、校風相輔相成,互相促進,互相成就。學風是基礎,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學習風氣,教師教的再好、水平再高、責任心再強也是無的放矢,更談不上優良的校風;教風是關鍵,學風再好,如果沒有教師的盡職盡責,承上啟下,教育質量就不會達到一個很高的水平;校風是保障,良好的校風是形成良好的教風、學風的前提和基礎。
作為“三風”之中的關鍵,教風是指教師風范,是教師的德與才的統一性表現,是教師整體素質的核心,是教師道德、才學、作風、素養、治教的集中反映。從某種意義上講,教風也是一個學校崇高的精神旗幟,它對學生可以起到熏陶、激勵和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教風好,可以提高學校的知名度,可以提高學校的社會聲譽和社會可信度。因此,教風可以說是一個學校生存和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之源。
教風的建設需要所有老師直接參與進來,每個教師都應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更新教育理念。同時高度重視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和思想政治教育,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影響引導學生。
2.充分結合和利用教師的專業特點
打造具有專業化水平的教師隊伍不僅是教師個人發展的需要,也是學校發展的必要,高校文化建設要充分結合和利用教師的專業特點,調動每個教師的能動性,發揮每個教師的專業特長,確立以師為本的人才觀,通過營造和諧進去的職業氛圍,建立清新的、寬松的、充滿人文關懷的高校文化。舉例說明,專業課教師既有良好的文化基礎知識和專業理論知識,又要有較好的專業技術技能和職業意識,并且專業課教師長期與學生在教室、實驗室、工廠、實習車間共同學習,有著最廣泛、最直接的聯系,專業課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學生的個性發展。因此,專業課教師應首當其沖,承載起育人的重任。思政課老師在高校文化建設中具有其他教師難以替代的優勢和作用,他們一般都具有很高的思想政治覺悟,他們肩負著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大學生、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職責。因此,以高校文化建設為途徑,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應該是學校文化建設的歸結點之一。
六、結束語
高校文化是高校發展的靈魂,反映著高校的辦學精神和價值追求。教師是高校文化建設的主體,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都是依靠教師去實現。高校文化不是“高校學生文化”, 教師在高校文化中除了與學生一起具有主體地位外,還起主導作用,因此,應當高度重視和充分發揮教師在校園文化中的主體、主導雙重作用。同時,教師也需要從高校文化中吸取營養,增長才干,提高素質。當然,教師參與高校文化活動的目的還是為了更好地起主導作用。總而言之,我們應正確認識教師在高校文化建設中的地位,充分發揮教師在高校文化建設中的特殊作用,并結合高校自身實際情況,尋求教師在文化建設中發揮作用的途徑,切實利用校園文化這筆無形資產,更好的為社會主義教育事業服務。
〔參 考 文 獻〕
〔1〕 劉牧. 教師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J〕.聊城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04):47-49.
〔2〕 陳業宏. 校園文化建設中高校教師的主導作用〔J〕.新鄉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03):49-51.
〔3〕 吳國新,姚方,姚海雷.教師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01):56-58.
〔4〕 趙均明.高校教師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J〕.消費導刊,2007,(10):30-34.
〔5〕 李萍,孫彩霞.教師在高校文化建設中的地位及角色分析〔J〕.中國電力教育,2012,(19):45-48.
〔6〕 李光琳.高校教師促進校園文化建設的研究〔J〕.江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07,(06):12-18.
〔7〕 彭松林,易麗麗.校園文化建設中教師的角色定位與作用機制分析〔J〕.今日南國,2009,(139):25-27.
〔責任編輯:侯慶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