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萍 錢泉森 尹強飛
[摘 要]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狀態數據平臺是教育行政部門對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實施宏觀管理的重要途徑手段,也是各高職院校突出亮點、查找問題、深化內涵建設的引導性工具。本文以通過課題組近幾年數據平臺建設與研究,對構建高職院校數據采集平臺建設與應用的管理機制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人才培養;數據平臺;建設應用;管理機制;探析
[中圖分類號]G71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4)05 — 0176 — 02
為加強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工作評估與質量監控,2008年4月,教育部頒布了《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方案》(簡稱“評估新方案”),以《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狀態數據采集平臺》(簡稱“數據平臺”)為載體,對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工作進行了全方位的監控與評估。課題組通過近幾年數據平臺建設與優化,積極引導高職院校樹立先進的辦學理念,促進高職院校加強內涵建設,深化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提高教學管理水平,探索建立教學質量保障的長效機制。
一、轉變管理觀念,充分認識數據平臺的重要性
(一)數據平臺是高職院校評估的主要信息來源和基本依據
數據平臺是根據教高〔2006〕16號等評估文件和參考全國示范高職院校建設文件精神和要求進行開發研制的,它能充分體現高職教育今年一段時間內涵建設的重點、教學改革與發展方向。數據平臺的結構設計不僅體現了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指標體系的要求,也體現了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評估績效判斷的需要。高職院?!邦I導作用、師資隊伍、課程建設”等主要評估指標、評估標準和要求,在數據平臺的13項數據目錄“基本信息、院校領導、基本辦學條件、實踐教學條件、辦學經費、師資隊伍、專業、教學管理和教學研究、社會評價、學生信息、補充說明、索引和社會案例”中有9項數據是按規范要求由源頭生成的評估年度的數據信息。
(二)數據平臺數據能有效地組合轉換評估的有用數據和數據鏈
充分利用基本分析統計法,將數據平臺中的自然數據進行加工轉換成評估績效有用數據,分別將這些有用數據信息內涵連接為橫向數據鏈和縱向數據串。在橫向數據鏈分析比較的基礎上做出平臺數據目錄項目的初步績效判斷,再將涉及數據目錄有用數據形成縱向數據串,補充完善數據鏈不足數據和信息,綜合橫向數據鏈和縱向數據串做出評估深度預審,找出并分析“奇異點”,聚焦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工作中的重要成果,能有效地為初步判斷評估指標和深度訪談做了充分準備。
(三)數據平臺信息資料能為高職院校做好導向決策
決策是行政管理的基礎職能,并能直接影響到機構的運行。數據資料是機構的寶貴資源,是決策的根據。作為教育行政部門規劃者、管理者和決策者,更是需要最新的、最及時的、最準確的數據資料來引導與支持決策,使得決策在具備針對性的同時更準確、及時和有效。而數據平臺建設在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評估、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學質量與改革、學術活動過程中的運用,就是對數據資料進行科學管理的一步,確保了及時獲取準確數據資料來提高管理層決策質量和效率的可能性,推動高等職業教育以數據資料導向決策的管理理念。
二、加強建設,推進數據平臺知識型管理
(一)落實到位,健全機制,實現常態評估
數據采集院校均制訂平臺的建設與管理辦法和相應規章管理制度,設置專門管理機構,建立責任追究制,保證數據采集平臺數據質量,確保數據采集平臺的原始性和獨立性。形成了院校領導重視、主辦部門牽頭、相關部門配合、人人參與的良好的運行機制,使數據平臺建設工作制度化、規范化、常規化。
(二)統一標準,加強培訓,規范采集過程
就目前幾年教育部研發的數據平臺,在信息采集時間節點、數據格式、字段內涵及計算方法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異性。以態數據采集平臺V2.13a001版為例,在狀態數據目錄1基本信息項目里有2013年9月1日前在校生一欄,要求填報的學生數是2012級、2011級和2010級在校學生數,但在高等教育學校教育事業統計報表里的填報的學生數是2013級、2012級和2011級。這樣的差異性可能會導致院校數據采集人員在填報時出現統計結果的誤差,直接影響到信息共享和科學決策。教育行政部門有針對性地制訂數據采集平臺填寫規范說明,對平臺各項目與字段一一進行內涵說明,對數據采集時間節點、課程編碼等方面進行統一規范,從源頭上把握數據統計口徑的一致性;對數據平臺操作人員進行專業化的集中培訓,確保各院校平臺做到組織到位、數據真實準確,更有效地建立信息交互共享。
(三)數據公開,社會監督,構建評價體系
數據平臺建設是服務于院校,服務于社會的。高職院校要從提高教學教育質量的高度出發,實現數據平臺上網,供社會監督,考生參照,企業行業征息。主動把辦學條件、師資力量、教學環境、教學改革、教學成果等辦學信息公開,做好內、外部環境信息汲取途徑,構建人才培養工作質量全方位評價體系。在學校層面上,利用平臺公開學校生師比、教師職稱、教師學歷、科研成果、畢業生就業情況、畢業就業對口率和畢業薪酬水平等指標,做到內部人人有尺度,促進教師積極教學、勇于創新、完善自我;在社會層面上,主動亮相,從外部環境中收集影響教學質量和學院發展的各種信息,及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適應社會需要,做出科學合理的判斷與決策,逐步形成自我評價、自我激勵、自我完善和自我發展的機制。
三、分析平臺,構建數據平臺建設與應用管理機制
數據平臺建設與管理是一項長期工程,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不斷完善,對平臺加以優化和開發,拓展平臺功能,構建數據平臺建設與應用管理機制。
(一)高度重視,加強組織,健全平臺工作機制
自2008年數據平臺工作啟動以來,江西省教育廳一直非常重視省高職院校數據平臺填報工作,以課題研究為抓手,把狀態數據平臺作為質量工程項目建設,加大資金投入,健全平臺建設工作機制。積極引導各高職院校把數據平臺建設工作擺在突出位置,建立院校組織領導機制,作為“一把手”工程加以落實。制訂數據平臺建設管理辦法和人才培養評估實施細則,由院辦或教務處等主要部門統籌,其它相關部門共同協辦,明確任務,責任到人,將數據平臺工作納入到日常教學管理范疇。
(二)優化平臺技術,拓展平臺咨詢功能
數據平臺是一個基礎性數據庫,在進一步完善的基礎上,可以充分挖掘這些數據信息的決策支持作用。開發基于平臺的動態信息分析系統,在全國數據平臺的框架下,設計并開發出適合江西省高職院校整體辦學狀況進行全面綜合分析動態系統。優化平臺技術,開發研制出省高職院校動態儀表盤,借助管理儀表盤加強對全省高職院校教育現狀的直觀認識;應用管理儀表盤和計算機技術,快速輸出全省高職院校辦學狀況圖表,為省教育行政部門進行宏觀決策提供更為方便形象的信息支持。
(三)挖掘平臺信息,做好數據統計分析,用好數據
建立和完善數據平臺統計分析和發布制度,從多個角度提取數據,進行標準、年度、區域對比分析,全面收集信息數據,使用計算機軟件進行影響因素分析,從院校辦學基本情況、辦學經費、辦學條件、專業設置、師資隊伍、實踐教學等方面對院校人才培養現狀進行全面描述,生成有針對性的數據分析報告。充分遵循數據分析時效性、科學性和客觀性原則,不斷完善數據提取、分析功能,做好數據統計分析工作,為高職院校發展與決策服務。引導高職院校借助數據平臺信息發現學校自身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找出辦學亮點和努力方向,不斷深化校企合作,加強內涵建設,提高教學質量,提升服務能力。
(四)規劃建設思路,明確教學內涵發展
教高〔2008〕5號文新評估方案是平臺框架結構和字段設計的依據。自2008年開始,教育部要求各高職院校每學年9月份開始采集平臺數據,到2013年,全國各高職院校共采集了6次,已大體形成了全國人才培養工作狀態數據庫。狀態數據庫能很好地體現院校人才培養工作過程,涵蓋了院校人才培養的主要數據信息和指標,是辦學狀態全方位、過程化和量化的描述性工具。
數據平臺V2.13a001版有13個一級項目、48個二級項目,每一張數據表,都明確了相關建設的內涵,所有字段遠的按教育部有關學校信息化建設的文件標準設置,對平臺133個字段的內涵作了注釋。平臺涵蓋了教學內涵建設的總體情況和指標,構建了一個內涵建設標準化范本,為院校發展教學內涵建設提供了思路。評估方案指標體系的每一個關鍵要素都有對應的平臺數據項目編號,各院??梢砸灰粚獊聿檎易陨戆l展現狀,掌握學校發展的優勢與差距,查找問題,突破瓶頸,加快自身建設與改革,形成辦學特色與品牌。
數據平臺經過6年的建設與優化,已在全國各高職院校推廣應用。通過數據平臺信息挖掘和分析來揭示各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和發展現狀,達到進一步優化和改善教學資源配置的目標。透過數據分析發現院校在專業設置、課程體系、教材建設、師資隊伍建設中存的在各種問題,促進院校更新辦學理念,穩步推進內涵建設。
〔參 考 文 獻〕
〔1〕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研究課題組.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實務與點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楊應崧.高等職業院校評估方案解讀與問答及實施細則匯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范唯,李進.2000—2010 年高等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報告〔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何錫濤.高職評估數據采集平臺的建設與使用〔J〕.高教發展與評估,2009,(25).
〔5〕王波.淺談數據采集平臺對高職內涵建設的引導性作用〔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3, (67).
〔6〕 陳鵬.關于狀態數據平臺的高職院校專業建設數據庫建立與應用研究〔J〕.張家口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57).
〔責任編輯:侯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