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守興
漢字是我國社會通用的思想交流的文字工具,識字是閱讀、寫作的基礎,識字不過關,不但影響兒童語文水平的提高,而且嚴重地阻礙了其他各門學科的學習,限制兒童智力的發展。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小學生必須學會2500個左右的常用漢字,在低年級就要掌握2000個左右。可見,新的課程改革更把低年級識字教學列入重中之重的地位。作為農村小學的教師應如何培養低年級學生的識字能力,鞏固提高識字效果呢?
一、走進孩子了解需要,輕松識字
孩子需要表揚、孩子需要贊美、孩子需要大拇指,孩子需要鼓勵、需要關注,孩子更需要自信。為了鼓勵孩子,我在班里開創了“誰最棒”的光榮榜,把表現好、上進的和有進步的孩子的名字寫上去。我發現孩子們總是認認真真地讀著光榮榜上的每一個名字。他們的眼神總是那樣的熾熱。
二、快樂游戲,激發孩子識字興趣
快樂的最大導師就是興趣,也就是學生樂學。語文課堂上學生能夠興趣盎然,與教師融為一體,那是因為教師創造了那種激發興趣的機制,也就是說教師要利用一切能利用的方法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
如:猜認生字、組合生字、送字回家、讀詞賞畫、讀文找字、孿生聚會、玩玩字卡、找找朋友、眼明手快、郵差送信,等等。
采用這些生動形象、趣味無窮的游戲學習的方法,學生興趣高昂,記憶深刻,識字效果極佳,大大提高了識字的效率,創新能力也得到提高。
三、讓孩子自主參與識字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第一學段的識字目標中明確指出,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能借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教學過程中,老師不斷地對學生的點滴成功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使學生產生成功感,并積淀起參與的信心,讓課堂上涌動著生命的活力,學生的自主學習發揮得淋漓盡致。
四、給孩子創設活潑多樣的識字環境
“昔孟母,擇鄰處”,環境對人的影響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識字教學也不例外,況且“在生活中識字”也是新課改識字教學的基本理念。因此,社會生活這一舞臺不容忽視,把識字與生活環境聯系起來,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時,也能讓學生“學會生活”。為讓學生在快樂的情境中多渠道識字,我將整個校園的花草樹木、建筑物、體育設施等都釘上標牌,使校園里隨處都有要認的字。
識字教學中,只有不斷地通過各種途徑和方法,學生才能從中感受到學習和創造帶來的快樂,使“苦學”變“樂學”,不但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了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而且還能在他們不斷的“新發現”中激發他們的創新能力。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