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占江
一般來說,災情的變化分為急性期和恢復期。災后急性期,是指受災人群的生命受到極大的威脅,由于人們基本的生存命資源被毀,如水、食物、居所、衛生設施、基本衛生服務等的缺失,加之傳染病控制困難,使死亡率不斷上升的時期。急性期后處于恢復期,相對于災害發生前,人們的基本生存需要得到了保障或者達到了周圍地區人口的保障水平。在災情發展的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的心理社會干預方法,現在,讓我們重點談談急性期常用的心理干預方法。
1公眾心理教育
適用對象:災區所有受災人群
災后要即刻建立信息發布系統,利用同情的、鼓勵的、簡單明了的語言,對災區所有人群進行應急情況下的心理教育。在教育過程中要特別強調,在應急情況下,經過自己的努力,人們的正常反應是可以自然恢復的,強化人們對災后心理自然恢復的期待,而不宜過分宣傳應激反應的病理心理表現,特別是在災后4周內,以免導致無意的傷害。
2心理急救
適用對象:受災人群和救援人員
可以采取個別或小組形式。許多人的急性應激反應通過心理急救達到緩解。心理急救要求心理干預人員對求助者不加評判地傾聽、同情、評估需要、保證生命必需品的供給;鼓勵家人或其他重要人員的陪伴;切實提供幫助,但不要強迫人們接受幫助,也不要強迫受災人講述事情經過(特別是對記者或其他救援人員),避免使其受到再次傷害。如果需要,可以利用志愿人員或非志愿工作人員,依據心理急救原則,為當事人提供“非侵入性”的心理支持,不提倡進行單次的緊急事件應激晤談來強迫人們分享個人經驗,以避免帶來負面作用。
3認知行為治療
適用對象:符合急性應激障礙診斷或具有創傷后應激障礙早期癥狀的人群
認知行為治療(CBT)是基于人的想法、情緒和行為三者關系的心理模型而建立的治療方法,主要理論包括學習理論和信息加工(注意與記憶)模型。目前,關于創傷后早期有效心理干預的文獻主要集中在CBT上,此療法對于改善急性應激障礙和創傷后應激障礙的早期癥狀具有肯定的效果,同時在預防其以后發展成PTSD也有一定的作用。特別是聚焦創傷的CBT,現有的研究證據支持其早期干預的療效,對于符合急性應激障礙診斷或具有創傷后應激障礙早期癥狀的人群具有肯定的效果。有研究對創傷后急性期的幸存者進行CBT干預,在創傷后為期5個半月的隨訪中,實施CBT組的創傷后應激障礙癥狀明顯少于僅進行臨床評估而未給予任何干預的對照組。研究報道,應激接種訓練和延長的暴露技術對于創傷后應激障礙和與其相關的焦慮、回避癥狀也有效。同時也有研究證實,CBT和支持性心理咨詢比較,CBT的效果優于支持性咨詢。
在災后人群的心理干預中,災后一個月之內存在創傷后應激障礙癥狀的幸存者應該得到聚焦創傷的。一般建議至少在5次以上,如果治療中討論創傷,每節時間可適當延長,如90分鐘。早期心理干預要有連續性,每周一次治療,必須由同一位治療師完成。當然,這也取決于治療師的經驗和求助者的自身情況及心理反應的嚴重程度。
4緊急事件應激晤談
適用對象:經過評估后認為有需要的人群
緊急事件應激晤談是由治療師引導,同伴為主導的結構化的小組干預方法,一般建議在災后1—10天內使用,每次2—3小時,治療師需要接受良好的培訓后才能應用。主要目的是消除早期的創傷癥狀或體征,評估隨訪的需要,促進受災人群心理創傷的早期愈合。它包括介紹、陳述事實、澄清想法、表達情緒、評估、輔導和再入7個階段。Mitchell等當初認為,所有卷入災難事件的人員不管有無應激癥狀,都應該接受緊急事件應激晤談,后來又進行了必要的調整,提出緊急事件應急管理,包括災難前的準備、緊急事件應激晤談、隨訪和個案管理。在緊急事件應急管理中,并不是對災后所有的人進行緊急事件應激晤談,只是對經過評估后認為需要的人群進行。但近年來的研究發現,緊急事件應激晤談本身并不能促進創傷人員的心理恢復,也不能預防創傷后應激障礙的發生,而且,在有些情況下反而會延遲幸存者心理創傷的自然愈合過程。所以,目前的心理干預指南中均不提倡進行一次性的緊急事件應激晤談干預。針對緊急事件應急管理,作為一種綜合性的災后早期心理干預方法,現有的證據較少,其效果是有爭論的。
5轉診與精神藥物治療
適用對象:符合急性應激障礙或其他精神疾病診斷的人群
轉診是在心理干預早期階段必須掌握的技術方法。針對受災人群的心理反應的程度,達到急性應激障礙或其他精神疾病診斷的幸存者就需要轉診,有條件時接受精神專科醫師治療。
盡管精神藥物的干預并不屬于心理干預,但精神藥物是災后早期精神衛生干預的重要手段。對所有受災人群使用精神藥物處理創傷后應激障礙的早期癥狀,是否能夠預防創傷后應激障礙的發生,目前尚不能得出結論,但如果出現嚴重的睡眠問題,可以考慮短期使用催眠藥物。目前有研究結果支持普萘洛爾在早期使用可以預防創傷后應激障礙癥狀的出現。精神藥物的使用主要針對災后心理干預中遇到的精神疾病病人,一類是由于災難所直接引起的急性應激障礙,如分離(轉換)障礙、睡眠障礙、抑郁障礙等;另一類是災難之前就早已存在的精神障礙。這些精神障礙病人需要急診或基層衛生服務人員利用精神藥物來處置精神科的急癥,如,自傷或他傷、精神病發作、躁狂發作、重度抑郁等,或以前有精神疾病病史和正在用藥維持治療的病人的藥物連續治療。所以,在災后心理干預中,要制定簡明實用的精神藥物使用方法,使大量的精神疾病病人得到及時的必要的藥物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