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華
從小我們就在熱情助人的諄諄教誨下長大,認為自己真誠、善良,經常自以為是地去關注安排別人的生活。當別人不領情時,還會覺得委屈至極。其實,如果你超越了人與人之間交往的界限,雖是好意,也會讓別人感到很不舒服,自然得不到預期的效果。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要注意避免以下幾種情況:
拿自己當“救世主”
有些人總是過高估計自己的能量,以為自己可以拯救別人于水火之中。事情往往不是你想象的那樣,雖然你做了許多,但人家不領你的情,還弄得自己很累,真是費力不討好。尤其許多女人更是如此,愛當圣母,有南丁格爾情結,她們有時會斥責男人過于冷漠,但男人在處理人際關系時遠比女人理智冷靜。
想妄圖改變別人
這也是許多人在交往中的誤區,甚至在夫妻、父母與兒女之間也很普遍。其實大多數人都不愿意接受別人的“改造”,強行“改造”只能讓對方對你心生反感,或者敬而遠之。我們能做的就是用自己的言行去影響、溫暖、感化陪伴你的親人和朋友,讓他心甘情愿地發生轉變。
不給對方留心理空間
有的人喜歡一個人,總喜歡把他攥得很緊,其實這是最不明智的,每個人都不是另外一個人的附屬品,都是一個獨立完整的人。所以,無論朋友、親人,都要給予對方空間,進可攻退可守,不糾纏,不占有,不束縛,不要將自己的意愿強加給任何一個人,來滿足自己的掌控欲。
探聽別人的“隱私”
小時候,鄰居家的小夫妻要是打仗生氣了,父母會跑過去又說又勸的。單位里有人離婚可是眾人皆知,單位要開介紹信,領導進行調解。在那個年代,人們是沒有隱私而言的。而當今社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假若你特別八卦,東家長,西家短,總是對人家夫妻內幕、家庭矛盾樂此不疲,津津樂道,這樣下去誰能喜歡你呢?恐怕人人避之不及吧。管好自己的“嘴巴 ”,千萬別讓好奇心泛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