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九輝
“老師,您每次都催我交作文,您為什么不問我拖拉的原因,寫作文時有什么困難呢?”這是多年前一個學生問我的話。至今想來,我仍覺羞愧難當。是啊,當初我為什么就忽視了學生的想法和需要了呢?
如今新課程改革可謂是“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一句并不新鮮的口號“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也是余音繞梁,經久不絕。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促進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是教育的核心內容。發展才是硬道理,學生的需要才是最重要的。按照學生的需要實施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也才是成功的教育。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常常思考的問題是:我的工作對學生意味著什么?我能給他們多少幫助?他們的哪些需要應該引起我的高度重視?
一、學生對語文教學的需要
可以說整個語文教學過程都貫穿著學生的需要。備課的時候,教師除了要深鉆教材以外,還要按照學生的實際情況,遵循教育規律,進行相關教學環節的設計。課堂上,教師要轉變自身角色,擺正自己的位置。課堂的主人是學生,教師只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者、幫助者、促進者、協調者,要平等、親和地對待每一位學生,不能偏愛優生,更不能歧視后進生。教師要努力構建民主、和諧、綠色的語文生態課堂。在學習中,學生首先需要的是對語文這門課的興趣。提高學生興趣的方法很多,如導語激趣、創設情境、啟發提問、誘趣思考等。當然提問不能一覽無余,而要耐人尋味;不能洞若觀火,而要柳暗花明;不能一馬平川,而要曲徑通幽。
如學習《我的叔叔于勒》,可以讓學生思考:假如回來的是百萬富翁于勒,情節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假如于勒回來后再給菲利普夫婦寫信,他會怎樣寫?也可借助多媒體手段豐富我們的課堂,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上舒婷的《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和冰心的《談生命》時,可以讓學生看優美的動畫,聽動人的音樂和精彩的朗讀。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受到強烈刺激,想不感興趣,怕也難!學習小說、戲劇時,可以把影視資料放給學生看,加深他們對課文的了解。
學生還需要老師上課時活潑風趣些,適當的時候還可以幽一默,課上得異彩紛呈,像磁石一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如上《香菱學詩》,可以向學生講《紅樓夢》,講香菱的身世,可以給學生唱《嘆香菱》的歌;上杰克·倫敦的《熱愛生命》,可以給學生講作者傳奇的一生;上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可以指導學生排演課本劇,編創話劇。學生不喜歡老師整天板著個臉,或愁容滿面。看著一張毫無生氣的臉上課,學生能有心情學到多少東西呢?而學有所獲應該是學生對語文課堂的最大要求。他們渴望擁有一個生動陽光的語文課堂,哪怕是一絲活潑的風也會讓他們興奮得雙目放光。每一位學生都渴望得到老師的重視,但我們并不是每節課都能把關注的陽光灑滿教室的每一個角落。有時候,學生不愛發言,是不是我們的鼓勵還不夠真誠,不能點燃他們求知的欲望?是不是我們講得太多,讓他們成了默默無聞的聽眾和配角,扼殺了他們思考想象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自主、合作、探究的需要得不到滿足?把“興趣”這個最好的老師拒絕在心靈之外,學生也就失去了上課的熱情。我們要尊重學生的需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去多讀,多思考,多體驗,多討論,多交流,多質疑,多研究,多感悟。這樣,學生才能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
布置作業也要急學生之所急,想學生之所想。如學生普遍害怕作文,作文時往往無話可說。生平多閱歷,方能胸中有丘壑,缺少了生活的源頭活水,學生再巧,也難為無米之炊呀!看看我們的學生,他們有的是在操場上春游的無奈,有的是雙休日節假日被補課掠奪的悲哀。他們企盼的是走進生活,親近大自然。這些需要,都能靠語文教學嗎?也許不能。但我們可以教學生方法,引導學生去觀察生活,積累素材,做個有心人,布置的作文題也要讓學生有內容可寫。同時,批改作業和輔導學生也要考慮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因材施教,面對面地進行批改和輔導也許比“一刀切”的效果要好得多。作文的評講也不能忽視學生的需要。寫作水平高的學生渴望得到老師的贊揚,寫作水平一般的學生同樣渴望得到大家的肯定,教師要給每位學生創造展示自我的機會,提供增強自信的舞臺。尤其是對那些表現一般的學生,教師要用放大鏡找出他們作文中的優點。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還可以提升學生做人的質量,甚至影響他們的一生。
二、學生對語文教師的需要
教師和醫生不一樣,醫生越老,臨床經驗越豐富,醫術越高明,但教師不同,尤其是語文教師。隨著時代的發展,歷史的進步,語文教師的知識會逐漸老化,跟不上時代和學生的需要,有時學生掌握的新詞匯比老師的還要多,一碗水和一桶水的概念不能充分體現。因此語文教師要加強學習,不斷充電,與時俱進,還要有創新精神。時代呼喚創新精神,社會需要創新人才,要想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教師必須先有創新意識。學生希望老師上課不要滿堂灌,不要成為孤芳自賞的宣講者。他們反感越俎代庖式的不信任行為,渴望創造的種子順利地發芽,生根,開花,結果。知識淵博的教師令學生敬佩,學生從老師那里可以了解大千世界,這會引發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教師還必須有仁愛之心,關注每一個學生的需求,呵護學生的需要和靈性,就像呵護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輕放。教師還必須有公正之心,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教師還要有幽默的細胞,能時常給予學生智慧的啟迪,使他們在輕松學得知識的同時,也愉快地學會生活,學會做人。
也許學生對語文教師的要求很高,社會對語文的評價不公,但我們仍要本著為學生服務、對學生負責、以學生為本的原則教語文,向學生的需要邁進。
因為,學生的需要才是最重要的!我們經營的事業就是達成學生的需要!我們的工作就是要走到學生的心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