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軍弟
【摘要】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對高中課堂教學的要求較以往有了進一步的提高。筆者根據自身教學經驗,首先論述了有效課堂教學的含義,其次提出了高中有效教學課堂的策略。
【關鍵詞】高中;有效課堂教學;策略
當前,教育教學屆已經將調動學生學習積極主動性、促進學生對教學活動的有效參與作為了主題。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學生的學習方式與教育者的教育模式均發生了變化。強調教育者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以鞏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并且實踐教學中教育者還應良好的激發學生、啟迪學生、感染學生,以此培養他們學習的主動性。
1.有效課堂教學的含義
在有效教學中將教學效果與教學效率的提升作為重要部分。二十世紀下半葉,作為教育科學化產物的有效教學逐漸成為了新型的教育理念和自覺的教育實踐。當前,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全面開展與深入下,有效教學已經成為了廣大的教育者們致力于研究的主題。所謂有效教學,顧名思義就是通過高效完善的教學方法保障學生實現較高的學習水平,學生的學習效果是判斷教學有效性的關鍵。有效課堂教學是有效教學中的核心部分,其在時空上為有效教學做了限定,具體任務是查看教育者利用課堂資源,在規定的時間內為促成學生最大限度地完成學習目標所進行的教學的總投入。有效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學以學生的現有水平為出發點,以學生的學習目標實現為歸宿。該過程中,教育者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教育者采用什么樣的教學理念,樹立什么樣的教學態度,運用何種教學手段及策略,這些都直接的關系到學生的學習有效性。
2.高中有效教學課堂的策略
2.1樹立新的教育觀念
新課程改革不單單只致力于教科書的改革,還應加強教育觀念的改革。以學生為本,培養創新型人才已經是現代社會廣泛關注的事項,因此要求高中教育者應及時更新自身教育觀念,明確合理的角色定位,主動融入到學生群體中,與學生良好互動,拉近彼此間的關系。并且還應為學生提供和諧、平等、民主的學習環境,創設貼近于現實的情境,鞏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
2.2強化學生的了解,促進其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
實踐教學中,教育者應認真細致的分析教學情況,比如,分析學生的學習態度等。新課標明確規定現在的教學要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而教育者教學時應注重掌握教學內容,良好的啟發學生,一旦對教學內容掌握度不夠將很難為學生細致的講解,致使學生總是一頭霧水,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滿足不了現代高中教學效率的提升要求。學習習慣與學生的學習成績間有著密切的關系,對于擁有較好學習習慣的學生,其就有著優秀的學習成績。教育者課堂教學時,要不斷促進學生學習習慣的形成,比如可通過編制詳細的學習目標,讓學生對將要學習的知識進行提前預習或者課后進行復習等。
2.3構建平等機制
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育者具有權威性作用,學生常處在一種被動的狀態下接受教育者的灌輸。隨著升學競爭的日漸激烈,使得師生間的矛盾進一步加劇,致使學生產生了逆反心理,甚至形成情感對立,這種狀態下的教學,將嚴重的阻礙了教學的有效性。新課標明確指出構建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現在的學生知識面廣、個性多樣化、具備較強的民主意識,依賴心重、好奇心強,教育者應對學生的這些特點進行深入分析研究,力爭當一位民主型的教育者,積極構建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加強與學生溝通交流,通過和諧的師生關系促進學生個性與創造性的發展。這種師生關系構建過程中,應注重寬容,指的是對學生的要求不要過死、過于苛刻,也不要太過統一,應為學生提供一定的自由空間,鼓勵學生要有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在評價學生的個性特點時,不得使用用于成人的那一套和社會化的標準,應將學生實際存在的個性作為教育培養的出發點。唯有給予必要的寬容,教學成效才會顯著,師生關系才會更融洽,從而促進學生創造性地發展。比如,有一些教育者因為學生課堂上出現了小小的失誤,就暴跳如雷,嚴厲的批評,對整個課堂進程造成了極大的影響,毫無寬容可言。
課堂教學不僅是一種教學活動方式,還是充盈于師生間的一種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圍,是師生心靈的碰撞,是師生一起分享理解。唯有在這樣的狀態下,學生才會輕松愉悅的積極主動學習,充分發揮自身的創造性。所以教育者應摒棄以往的權威者角色,與學生良好的配合協作,注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構建師生良好互動、平等對話、和諧相處的關系,這是當前教育者必須重視的任務目標。
2.4改變評價模式
傳統的評價模式對于學生的能力、品質方面沒有進行評價,并且評價模式十分的單一,對學生的健康全面發展毫無作用。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強調除了要對學生考試成績進行評價外,還必須系統的評價學生的學習品質、學習能力、探究能力等。教學過程中,應遵循客觀公正的原則,以鼓勵的評價為主,對學生實際發生的錯誤科學的處理,禁止隨意行為,必須引導學生闡述自己的解題思路,然后再進行合適的評價;對于部分有錯誤但存在創新思維的想法,首先應相應的鼓勵,再指出一些不足之處,如此,學生才會更上一層臺階。
3.結論
綜上所述可知,高中有效課堂教學應注重每位學生的發展,以學生為中心,將學生作為認知的主體。教育者的職能作用是對學生予以相應的幫助,扮演促進者角色,唯有如此,有效課堂教學目標才會實現,課堂教學效率才會提升。
參考文獻:
[1]孫傳遠.新課程背景下有效的課堂教學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2]張芳.有效教學:源于樸素的課堂[J].生活教育,2011年02期.
[3]宋志平.更新教育觀念 構建高效課堂[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五)[C].2009年.
[4]曹涓.淺議新課改的課堂有效教學中教師的作用[A].第七屆全國微型實驗研討會暨第五屆中學微型實驗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5]寧本濤,方琴.有效課堂教學的時間配置策略探析[A].2008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