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超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高校要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把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理念,貫注和落實到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觀念、內容、方式和機制,不斷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途徑。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
高校是知識創新、傳播和應用的基地,是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人才的搖籃。面對新形勢和新情況,在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應積極探索、勇于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新的突破和進展,必須緊密結合時代社會的新發展,進一步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把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理念,貫注和落實到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觀念、內容、方式和機制,不斷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途徑。
一、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觀念呈現的新特點
1. 思想活躍,求新意識較強
當代大學生的思想非常活躍,他們求新求異意識比較強,喜歡接受新事物、新潮流、新看法,善于運用新的手段和方法獲取新的信息。特別是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互聯網科技手段的運用與普及,激發了大學生活躍的思維。他們可以通過互聯網接受新事物、了解大千世界無奇不有的新鮮事,他們不再留戀傳統的做事方式,在他們的生活中處處體現著創新的思維和行為。
2.思想觀念和價值觀念呈現多元性
國內環境的變化以及高校改革的不斷發展,使高校學生的生活方式、行為方式、思維方式和價值方式取向都在發生變化。有的學生雖對我國的政治經濟發展充滿信心,但對社會發展過程中的一些問題仍存有疑慮和擔憂;有的學生雖對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理論問題認同度較高,但在思想深處仍然存在著一些模糊認識,甚至是錯誤看法;有的學生人生價值總體趨向是積極進取,但價值目標不高,價值判斷不夠正確;有的學生比較強調自身價值的實現,看重收入待遇,看重施展才能的機會,而不顧祖國和人民的需要,功利主義、個人主義色彩較為濃厚;有的學生在重大政治事件和政治斗爭中不能辨別真偽,不能堅持馬克思主義唯物論和無神論立場,甚至被愚昧迷信的東西所迷惑、所侵蝕。
3.思想壓力大,心理脆弱
教育產業化和后勤社會化的出現,打破了原來高校學生上學不用繳費、畢業不愁分配的做法,致使有些學生既要讀書,又要勤工儉學,還要考慮畢業去向和物質利益,思想和心理壓力增大。而且現在大學生中的獨生子女居多,他們一般自我中心意識強,團結協作能力較弱。學校緊張的學業、就業壓力使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也較為脆弱,在挫折面前應變能力較低,容易出現心理障礙,甚至走向極端。
二、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1. 觀念創新
首先,抓好兩個課堂的建設。一把思想教育與專業教育、系統教育與專題教育、理論武裝與育人實踐、形勢政策教育與常規法紀教育結合起來,用科學的理論武裝大學,用優秀的文化培育大學生,發揮各門課程的整體性功能。二是充分發揮第二課堂的作用,讓大學生在社會實踐中接受教育。積極探索和建立社會實踐的保障體系和長效機制,使社會實踐與專業學習相結合,與服務社會相結合,與勤工助學相結合,與未來就業相結合,與創新創業相結合。使大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增強社會責任感。其次,積極營造健康向上、高品位、高格調的校園文化氛圍,培育校園精神、人文精神和時代精神,開展各種思想性、藝術性、趣味性相統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最后,不斷總結、創造和推廣新形勢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經驗。在新形勢下,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管理,必須不斷總結、創造和推廣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新經驗。
2. 內容創新
面對高等教育大眾化帶來的新情況,必須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時代性、具體性、現實性。首先,要加強大學生的理想信念、科學精神、協作精神、傳統文化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堅持不懈地用科學理論武裝大學生的頭腦,切實促進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自覺地把自己的人生追求與祖國的前途命運結合起來,把個人的人生價值與民族的振興發展結合起來。其次,要加強大學生的公民道德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要幫助和促進大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道德修養,著力培養其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文明習慣,為其成人、成才和成功打下基礎。
3. 方式創新
大學生正處于成人的關鍵時期,必然會經歷一些“成長之痛”。如何化解壓力、解決矛盾,如何參與競爭、設計人生,如何與人交往、適應社會,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問題,處理不好會影響他們的前途。高校應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學生就業、擇業、成長結合起來,建立就業輔導中心,舉辦各種講座,指導大學生的生活、學習。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學生的思想、事業、生活實際緊密聯系此外,思想政治教育也可以有鮮活、生動的形式。在堅持課堂教育主渠道的同時,可以組織大學生走出去,到基層去,更好地認識自己,認識社會。可以組織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培育和建設校園文化,讓同學們在活動中鍛煉自己、完善自己。可以利用互聯網同大學生直接溝通,及時解答他們的問題。
4.機制創新
高等教育的大眾化和教育對象的變遷要求必須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機制。首先,要設立思想政治教育專項經費,保證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組織機構的現代化、科學化,確保思想政治教育所需要的現代化設備的增添和手段的更新。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待遇,確保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穩定和發展。其次,圍繞工作大局,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輔導員是學生思想進步的導師,其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巨大影響,所以,要把好入口關,要提高輔導員選聘標準,真正把思想政治素質高、學歷層次高、管理能力強、熱心并善于做學生工作的同志選到輔導員崗位上來。同時,要嚴格崗位培訓,定期舉行輔導員培訓班,提高其理論修養,使他們能將“正己、敬業、愛生、奉獻”的要求作為自身形象的標準,以保持良好的人格形象。
總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與時俱進,求實創新,不斷豐富和發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一定會創造出凸顯“以人為本”、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徑。
參考文獻:
[1]陳素萍,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課題[J].邵陽學院學報,2005(8)
[2]王永祥,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創新[J].淮南工業學院學報,2002(4)
[3]徐仁權,論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J].中國高教研究,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