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橋本隆則(在日華人,博士學歷,現居日本大阪。主攻國際關系,《聯合早報》撰稿人,日本朝日放送特約評論員)
各位讀到這個題目或許有些驚異,富二代能夠挑大梁么?我的回答是不僅能,而且挑得很好。
日本企業優衣庫(UNIKURO)在短短的30年間,從一家作坊式小企業,一躍成為世界成衣業第五位企業,其成長的速度遠遠超過對手美國的GAP等,其成功對于正在轉型的中國企業有何借鑒呢?
優衣庫的前身小郡商事成立于1949年,在山口縣是一家不起眼的小企業。隨著日本經濟發展,美國的經營方式也傳入日本內地,這家小企業也像其他企業一樣,開始法人化,逐步走向現代化經營。名字可以改,經營的內容卻沒有改變,還是一家小的作坊企業,直到富二代柳井正的出現改變了它的命運。
柳井正與很多日本富二代一樣,進入日本著名的私立大學早稻田大學。
大學畢業以后,柳井并沒有先回到自己家族企業,而是先去了一家日本大的企業上班。在這里先補充一下,日本很多家族企業(家族式管理經營企業),管理上并非都是任人唯親,只用自己的親戚。公司由一個家族控股,而管理則完全可以交給非本家族人員管理,這樣就可以避免企業的退化。但是有的時候,當家族中有可以信賴的人才,也會向企業推薦。如最近豐田汽車的豐田章男重新執掌公司,就是這樣的例子。特別在不景氣,或者公司轉型期,這樣的例子特別多,既需要一個能干的人掌舵,又需要這個人與控股方能夠溝通,能夠決策。
回到主題再說柳井正,大學一畢業就去了一家日本大型超市上班,過早九晚五的生活,其實心里很不愿意。因為是在男裝部,上了沒有多少時間就感到厭倦,在新人入社教育不久,他就提出辭職,離開了這家超市。柳井辭職后不敢回家,在同學家泡了半年以后,準備與女友結婚。柳井的父親知道后,這樣帶話給他:結婚可以,必須滾回來繼承父業,于是柳井就回到山口縣自己家的小作坊去上班。
日本富二代沒有在家吃喝玩樂的權利,回到家的柳井就先去現場上班,工作內容還是男裝銷售,他利用在大超市學到的知識,開始在當地推薦男西裝,收獲了第一桶金。但西裝市場競爭激烈,柳井的眼光轉到其他領域,這就是我們現在看到風靡世界的個人服裝。
柳井特地前往美國調查這個市場,他仔細借鑒了很多美國的經營方式,回到日本以后,就馬上就照搬模仿,在廣島開出第一家優衣庫的連鎖店?;蛟S很多人到了這里已經很滿足,但是柳井到了這里才真正地顯示出一個企業的戰略眼光。當時日本國內的成本已經上升,日本成衣市場制作競爭力遠遠比不上后起的中國等國家。而當時中國企業在海外接受代工訂單,三來一補的形態很多,其余的是國營企業的經營模式,一般都是出口低檔、老款服裝,沒有自己的設計團隊,也沒有自己的營銷隊伍,很多中國大陸出口的服裝在香港就放在地鋪上賣。
中國的勞動力成本,中國的巨大市場,以及中國對服裝業的配套都成為柳井的關注對象。經過前期周密地調查與研究,柳井想出了一個當時常人沒有想到的事情,就是把廠開到外國,開到中國去,利用中國的制造優勢,加上日本的時裝設計能力來打開日本市場。
資金從何而來?如果僅僅靠一個山口地方小公司的話,真的能從銀行貸款也是數量有限,杯水車薪。這時柳井就動用了早稻田幫的影響力,最后說動日本最有名的商社丸紅一起投資中國,這樣在中國大江南北建立了100多家工廠,成為優衣庫的最大制造基地。
這樣的經營馬上就獲得神奇的效果,優衣庫成為日本最大的服裝銷售公司,而且還不斷地向世界擴張,既引起同行的嫉妒,更獲得日本各界的贊嘆。
在優衣庫的成長過程中,有幾次重大的改革是柳井自身的決定,其中最大的改革就是從一家日本本土的企業,轉身為世界性跨國企業。
各種人才向全世界招聘:設計師、面料師、各級管理人才。優衣庫最近還實施了一項招來日本國內強烈批評的措施:全世界的優衣庫員工同工同酬。很多日本員工因此離開了優衣庫。
柳井認為日本年輕人生活的世界太封閉,不能面對世界的挑戰,如果自己有能力,就要與世界其他國家的人才一起競爭。
上百年的家族企業很多會交給富二代、三代去經營。從經營狀況看,這樣的傳承多數是成功的,就算出現問題,也是在可控范圍,會受到企業內部及法律的監督。沒有社會環境支撐,只會富不過三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