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俊 張洋

□ 西北油田職工在井場施工。范明 攝
近年來,西北油田分公司的綠色經濟發展像一支離弦之箭,破空疾進。然而,從傳統能源模式向綠色低碳發展模式轉變,西北油田經歷了陣痛,環保投資逐年增高,僅2013年,西北油田在環保工作投資總額約1.5億元,成為歷年之最。但實現環保目標的同時,節能減排和“綠色”創效約1.7億元,也創出歷史新高。
“目前,分公司處在發展轉型的關鍵階段,圍繞集團公司綠色低碳發展戰略,推進清潔生產,不僅是社會責任,也是分公司建立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雖然許多環保項目投資不會收到經濟效益,但是,我們仍然大力推進專業化環保管理,加快改革創新的步伐,為建設一流油公司的長遠大計而不懈努力。”西北油田總經理劉中云說。
今年2月12日,西北油田環境監測站通過實驗室國家認可復評審,標志著西北油田持續擁有開展認可范圍檢測項目的能力。
推進環保工作專業化管理是西北油田重要策略,副總經理胡廣杰說:“綠色低碳不是喊出來的,需要有資質科學驗證。目前,我們建立了背景值等環境監測數據庫,為后期開發建設和環境風險預警提供依據。同時建立了環境監測跟蹤、監督、反饋機制,環境監測率達到100%。”
西北油田安全環保監督大隊是集團公司首家甲方安全環保監督機構,通過對環保工作的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督查,促使甲乙雙方在源頭上開展清潔生產,實現工區環境保護管理水平持續提升。油田還建立了地方政府環保主管部門和環評單位的定期聯絡、協調機制。
環保工作專業化管理的深入推進,為西北油田綠色經濟的騰飛插上了翅膀。
1月25日,塔河一號聯合站放空火炬緩緩熄滅,火炬放空氣回收系統成功投產,徹底結束了外排燃燒來不及回收天然氣的歷史。該站副站長王川說:“系統投運后日均回收天然氣近3萬立方米,每年預計實現經濟效益超過1000萬元。”
這只是西北油田下定決心熄滅放空火炬的堅實一步。這項工作在2012年開始實施,全年通過火炬熄滅工程回收天然氣8475萬立方米,年創效近億元。
2013年,西北油田單位油氣綜合能耗與年度指標相比降低1.66%,萬元產值綜合能耗與年度指標相比低1.42%,全面超額完成了各項節能減排任務。
隨鉆廢棄泥漿不落地達標處理、污油泥處理、天然氣回收等項目的實施,使西北油田的資源綜合利用率顯著提高,全年實施隨鉆不落地作業18口井,單井節水600立方米、減排1800立方米;處理污油泥4.8萬立方米,生產凈化油7100噸。
所轄主要油氣生產單位均通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清潔生產審核驗收,取得經濟效益1987萬元,節約清水12萬噸,節電116萬千瓦時。通過實施鉆井液回收制度,回收泥漿7.4萬立方米,較上年增加0.56萬立方米,廢棄泥漿由原平均單井排放1800立方米下降至1350立方米。
1月底,西北油田發電一廠索拉機組余熱利用工程主體完工。
“這項工程利用索拉燃氣發電機組排放的高溫尾氣給冷水加熱,然后將熱水供應給附近的單位用于生產和生活供暖,每年可節約天然氣1400余萬立方米,創效千余萬元。”該廠設備科長馮斌說。
以電代油、以氣代油、向太陽“借綠”等,西北油田一系列的環保新技術正蓄勢待發。
近日再去TP335井鉆井現場,柴油機的咆哮聲和陣陣濃煙不見了。電力技術員劉扶新說:“我們2013年選擇了TP335井、TP337井等4口井試行‘以電代油’技術,在井隊鋪設電網以高壓電力驅動鉆機鉆井,解決了柴油機驅動鉆井方式導致成本高和污染大的難題,每年每口井節約柴油費用150萬元。”
高效利用天然氣是西北油田近年重點工作,目前天然氣利用率為100%,所有的發電站均使用油田自產的天然氣,從2001年至今發電總量已達20億千瓦時。在沒有發電站的新區,推出“以氣代油”措施,避免使用柴油發電造成浪費和污染。2013年,西北油田在躍進2井區建成了9.6兆瓦的天然氣發電站及10千伏線路,為6臺鉆機供電。
同時,西北油田在光源充足的大漠實施“向太陽借綠”技術。2013年,AT22井建設首座光伏發電站,一舉解決了該井的生活用電問題,成本僅為數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