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體育專業(yè)不同運動專項大學生人際沖突解決策略的研究
鐵 鈺,代長義,鄭 超,許穎華
(遼寧師范大學體育學院,遼寧 大連 116029)
運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和數(shù)理統(tǒng)計法,依據項群理論與運動項目對運動員個性特征的影響,選取格斗對抗性項目、球類集體性項目和個人周期性項目運動員,結合托馬斯的人際沖突兩維五因素模型對體育專業(yè)不同運動專項大學生解決人際沖突的方式策略進行研究。結果顯示,不同專項大學生在處理人際沖突時大多選擇比較理智的妥協(xié)、合作的策略。但其所采用的策略也具有明顯的專項傾向性,格斗對抗性項目學生傾向于妥協(xié)、競爭與合作;球類集體項目學生傾向于妥協(xié)、合作與回避;個人周期性項目學生傾向于妥協(xié)、回避與合作的解決策略。建議:體育院校輔導員等教師應加強心理知識培訓,開設相應的心理課程,根據不同運動專項大學生人際沖突應對策略的不同,制定相應的心理技能訓練。
體育專業(yè)大學生;不同運動專項;人際沖突;解決策略
美國社會學家達倫多夫曾指出:“社會各組織單位都處在不斷變遷當中,有社會生活的地方就有不協(xié)調,就有沖突”[1]。2012年《光明日報》刊文《大學生人際關系現(xiàn)狀調查:這么近,那么遠?》中指出電腦、手機等電子媒體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大學生的人際關系,同學、朋友之間面對面交流的機會日益減少。在現(xiàn)代快節(jié)奏、高壓力的社會生活環(huán)境下,人與人之間缺乏理解,價值觀念的轉變等因素強烈沖擊著原有的生活秩序。人際交往中人們主體平等和競爭意識不斷增強,人際沖突現(xiàn)象屢見不鮮。導致這種沖突的客觀因素主要是由于身體、精神和生活情緒壓力的升高,而主觀因素主要是由個人素質因素下降引起,這些因素容易導致沖突問題的擴大或升級,并且往往會由于攻擊或控制策略的使用而導致人際關系的緊張和適應不良。大學生處于心理斷乳期,人際壓力是大學生面臨的除學業(yè)與就業(yè)壓力外的又一重大壓力,尤其是體育專業(yè)的學生由于長期重復枯燥的運動訓練導致運動員形成了特有的專項心理特征。學校教育作為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不可避免地存在著沖突現(xiàn)象。學生之間以及師生之間關系的震蕩,將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訓練的情緒和效率,如果不能妥善解決,將影響其身心發(fā)展,進而影響學校功能的實現(xiàn)。為了加強學校管理和學校功能的實現(xiàn),有必要對體育院校大學生人際沖突應對策略進行調查研究,更系統(tǒng)全面地了解體育院校大學生解決沖突的情況[2],以減少學生由于沖突問題帶來的情緒不滿及攻擊行為,提高體育院校大學生的沖突解決能力。本文將從個性心理特征為出發(fā)點,結合托馬斯提出的應對沖突策略的兩維五因素模型(兩維:獨斷的程度維度,即滿足自身利益的程度;合作的程度維度,即滿足他人利益的程度。五因素:競爭、合作、妥協(xié)、回避、遷就),研究體育院校不同運動專項大學生解決人際沖突的策略選擇,找出其規(guī)律,并提出針對性建議,為體育院校大學生的沖突預防和沖突干預提供借鑒和理論依據。
1.1 研究對象 以體育專業(yè)不同運動專項大學生人際沖突的解決策略為研究對象,以體育學院格斗對抗性項目(散打、拳擊)、球類集體項目(籃球、足球)、個人周期性運動項目 (跑類)學生各50人,共150人為調查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學校圖書館以及中國知網、萬方數(shù)據庫等期刊網,查閱人際沖突的相關書籍,搜索與人際沖突、個性心理特征等內容相關的論文資料30余篇,了解人際沖突以及個性心理特征的基本理論知識,為本文的撰寫提供了理論支持。
1.2.2 問卷調查法 采用根據托馬斯的人際沖突量表設計的問卷(在體育專業(yè)大學生群體中重測信度系數(shù)0.86),對競爭、合作、妥協(xié)、回避、遷就5種人際沖突的處理方式進行研究。在遼寧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吉林體育學院選取相關運動專項大學生發(fā)放調查問卷共150份,回收144份,回收率96%,有效問卷140份,有效率93%。
1.2.3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運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對回收的問卷進行數(shù)據整理,為本研究提供可靠的數(shù)據支持。
2.1 體育專業(yè)大學生總體人際沖突的解決策略 人際沖突的解決策略是指個體在人際沖突情境下為了減輕壓力而采取的認知、情緒與行為策略[3]。根據圖1顯示,在人際沖突解決策略的選擇上,體育專業(yè)大學生較多采用了妥協(xié)(MN=7)與合作(MN=6.4)的解決方式,采取妥協(xié)這一解決策略時沖突雙方均做出讓步,是中等水平的合作性與決斷性,不能使雙方利益最大化,在某種程度上與合作的方式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合作時沖突雙方同時考慮雙方的利益,互相交互需求與信息,使雙方利益達到最大化,獲得雙贏的結果。采用頻數(shù)排在第3名的處理方式是回避(MN=6.2),沖突的一方在面對沖突時采取視而不見的態(tài)度,忽視或逃避對方的反應,這種沖突的處理方式既不能滿足自身利益也不能滿足對方需求,個體選擇這樣的處理方式時往往反映出個體希望遠離沖突,保持中立的內心意愿,是一種消極的處理態(tài)度。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體育專業(yè)大學生思想中存在著軟弱性,普遍持有一種逃避人際沖突的消極態(tài)度。還有一部分學生選擇了遷就(MN=5.3),這些學生大多都具有較強的從眾心理,不能堅持自己的觀點態(tài)度。這與我國受傳統(tǒng)思想影響,人們對沖突的認識存在誤區(qū)與表面的“以和為貴”的集體主義的和睦氣氛有關。遷就這種處理方式是由于沖突一方未達成和平關系,只考慮對方利益而犧牲自身利益的一種沖突處理方式,通常體現(xiàn)為個體對沖突對方的服從,這種方式容易給人留下軟弱的印象,因此也很少有人選擇這種沖突處理方式。采用頻數(shù)最少的處理方式是競爭(MN=5),即沖突的一方為在沖突中爭取完全主動權,而只滿足自身利益,無視他人利益。由于其非贏即輸?shù)乃枷霠恐疲魶_突雙方同時采用競爭的處理方式其后果將是破壞性的。上述表明大部分學生在處理沖突時具有比較理性的選擇,能夠采用更被社會所接受的方式來應對生活中的各種沖突和問題,同時又促進個體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2.2 不同運動專項大學生人際沖突解決策略 在沖突解決策略影響因素方面,研究發(fā)現(xiàn)年齡、性別、社交地位、社會目標、人格因素及與沖突對象的關系等,與個體特征有關的因素及測量情境和沖突問題類型等外在測量因素都會影響到個體對沖突解決策略的選擇[4]。本研究基于田麥久項群理論將競技運動項目分為格斗對抗性項目、球類集體項目和個人運動項目。對不同項目運動員的問卷調查結果如圖2所示。
由圖2可知,格斗對抗性項目的大學生選擇沖突應對策略的順序為:妥協(xié)(MN=6.8)、競爭(MN=6.2)、合作(MN=6.1)、回避(MN=5.7)、遷就(MN=5.2);球類集體項目的大學生選擇沖突應對策略的順序是:妥協(xié)(MN=7.4)、合作(MN=7)、回避(MN=6.1)、遷就(MN=5)、競爭(MN=4.5);個人周期性運動項目的大學生選擇沖突應對策略的順序是:妥協(xié)(MN=6.9)、回避(MN=6.8)、合作(MN=6.2)、遷就(MN=5.8)、競爭(MN=4.3)。在處理人際沖突時,這3類運動專項的大學生首先選擇的都是妥協(xié)這種雙方均做出讓步的處理方式,體現(xiàn)了不同運動專項大學生在處理人際沖突時都比較理性。但總體來看不同運動專項大學生選擇沖突的處理方式不同,這是由運動項目的特點所決定的。相反,調查顯示不同的體育項目對人的個性心理特征具有一定的影響,使得不同個性心理特征的人向更加接近所從事項目的要求轉變,以取得比賽的最終勝利。

圖1 總體人際沖突的解決策略

圖2 不同專項大學生人際沖突的解決策略

表1 格斗對抗性項目大學生人際沖突解決策略
2.2.1 格斗對抗性項目大學生人際沖突解決策略 統(tǒng)計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競爭是格斗對抗性運動專項大學生選擇頻數(shù)最高的沖突處理方式,而回避則是選擇頻數(shù)相對較低的沖突處理方式。由表1數(shù)據可知,在競爭這一沖突處理方式的選擇上,格斗對抗性項目大學生與其他2個運動專項的大學生之間存在極其顯著性差異(P <0.01),而回避處理方式的選擇上,與其他2個運動專項的大學生也存在顯著性差異(P <0.05)。
前輕量級拳擊冠軍波比·西切茲曾經說過:如果我把對手的眼球打出來,我會在他撿起眼球前,將它吃掉。這充分體現(xiàn)了格斗對抗性項目運動員的攻擊行為。攻擊性行為是非實施厭惡刺激受害者的意愿,其意圖是造成傷害和預期行為的成功。心理學中將攻擊行為的特征概括為:厭惡、意圖、受害者、受害者的非意愿性以及對成功的期望[5]。對于格斗對抗性項目大學生來說,敏捷、沖動、攻擊性和決斷性是他們必備的個性心理特征,對受害者的非意愿性通常采取獨斷不合作的競爭處理方式的幾率遠遠大于其他2個運動專項的大學生,是由于格斗對抗性項目要求運動員具有很強的攻擊性和敏捷性的個性心理特征[6],稍有軟弱就有可能輸?shù)舯荣悾赃@類運動項目的大學生通常過于自信,依賴性比較低,自控能力差。遇到人際沖突時,更多想到的是怎樣在沖突中爭取主動權,完全無視他人的利益。而回避的處理方式表現(xiàn)的是軟弱和消極,是與他們運動項目要求非贏即輸思想決斷性的特點相矛盾。處理人際沖突時,暴力事件的發(fā)生往往與過分競爭之間存在密切聯(lián)系,因此高校輔導員應積極引導格斗對抗性項目大學生的行為,加強思想教育和心理引導,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強化大學生對社會靈活觀的認識和心理適應能力,在學校中避免不良后果的產生。
2.2.2 球類集體項目大學生人際沖突解決策略 統(tǒng)計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合作和妥協(xié)是球類集體項目大學生選擇最多的2種沖突處理方式。由表2數(shù)據可知,球類集體項目大學生采用合作和妥協(xié)2種處理方式的幾率均高于其他2個運動專項的大學生,并且在選擇合作的處理方式上,兩者存在極其顯著性差異(P <0.01)。
集體項目中的所有個體組成1個交互作用的團體,成了比較圓滑的個性心理特征,在無法實現(xiàn)“雙贏”的情況下,雙方也均會作出讓步爭取最大的利益。但像籃球這類技能主導、同場對抗的球類集體項目,除了需要運動員的積極合作外,還需要運動員有一定的攻擊對抗性,所以在訓練中也應注意培養(yǎng)這類項目運動員的獨斷競爭意識。獨立意識和果斷性有利于大學生在處理人際沖突的過程中選擇更加合理的應對策略。
2.2.3 個人周期性運動項目大學生人際沖突解決策略 統(tǒng)計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競爭是個人周期性項目大學生選擇頻數(shù)最低的沖突處理方式,而遷就則是選擇頻數(shù)最高的沖突處理方式。由表3數(shù)據可以看出,個人周期性運動項目大學生在這2種處理方式的選擇上與其他不是簡單的人群,而是以具有目的性的相互交流為特點的人際交流行為。球類集體項目大學生處理人際沖突時選擇妥協(xié)和合作的幾率高于其他2個專項運動的大學生。球類集體項目就是以比賽取勝為目的的隊員相互交流的人際行為。其取勝依靠的是場上運動員的團結協(xié)作,這類運動項目的大學生一般都具有較高的團隊凝聚力,對隊友的依賴性大,在極端或意外情況下能保持情緒的穩(wěn)定,注重團隊利益而不追求個人表現(xiàn)。所以,球類集體項目的大學生通常選擇“互惠雙贏”的一種處理方式,它要求運動員在訓練和比賽中必須以集體利益為重,不鼓勵過分的個人表現(xiàn)。就像足球教練諾特·羅克尼所說:“我的勝利不是源于我自己的11次最佳表現(xiàn),而是我的11名最佳球員”[7]。由于該類項目要求,在這樣長期重復的訓練下,球類集體項目運動員自然而然形2個專項學生之間均存在顯著性差異(P <0.05)。

表2 球類集體項目大學生人際沖突的解決策略

表3 個人周期性運動項目大學生人際沖突的解決策略
個人周期性運動員相對比較獨立、更沉默寡言、不喜歡與外界交流,缺乏溝通的心態(tài)與技巧,對環(huán)境中的人物和事物,反應比較消極,不太關心外界,容易對周圍的人設防線,態(tài)度冷漠,適合單調重復情景的運動,他們一般更多關注自己內心的感受,感覺在沖突中自己的利益受到了損害,而不是積極地去競爭或合作,而是選擇遷就對方犧牲自己的消極處理方式。這些特點均導致了個人周期性運動項目的大學生在沖突發(fā)生時一般處于不利地位,較多地采取回避的人際沖突解決策略。個人周期性運動項目是一個重復、單調、艱苦的項群,使得個人周期性運動項目的大學生較多地選擇回避和遷就的沖突處理方式。因此在日常的上課訓練中要改變以往的上課訓練方式,采用多人甚至是集體上課或訓練的方式,加強對該類項目學生的溝通交流,緩解心理壓力及人際關系,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降低人際沖突。
3.1 結論
1)格斗對抗性項目的大學生選擇沖突應對策略的順序為:妥協(xié)、競爭、合作、回避、遷就;球類集體項目的大學生選擇沖突應對策略的順序是:妥協(xié)、合作、回避、遷就、競爭;個人周期性運動項目的大學生選擇沖突應對策略的順序是:妥協(xié)、回避、合作、遷就、競爭。
2)格斗對抗性項目的大學生選擇競爭與回避、球類集體項目的大學生選擇妥協(xié)和合作、個人周期性運動項目的大學生選擇回避與遷就的解決策略與其他專項相比具有顯著性差異。
3.2 建議
1)加強體育院校輔導員等教師的心理知識培訓,建立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為體育專業(yè)大學生配備專門的心理咨詢師,更清楚地了解不同運動專項大學生的人際狀況與心理狀況,科學指導學生的人際沖突。
2)在體育院校開設相應的心理課程,構建網上心理咨詢平臺,鼓勵不同運動專項大學生正確看待人際沖突,樹立科學的沖突觀,采用恰當?shù)姆绞教幚砣穗H沖突。
3)根據不同運動專項大學生人際沖突應對策略的不同,制定相應的心理技能訓練:格斗對抗性項目的大學生攻擊性比較強,訓練和學習過程中要對其進行積極引導,鼓勵他們在應對人際沖突時選擇合作的處理方式;球類集體項目的大學生應注意個性的培養(yǎng),在訓練和比賽中應鼓勵適當?shù)膫€人表現(xiàn);改變個人周期性項目的訓練觀念,改進枯燥單調的訓練模式,鼓勵個人周期性項目的大學生應多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處理人際沖突。
[1] 高翔.社會沖突理論對解決醫(yī)療糾紛問題的啟示[J].法制與社會,2009(07):232.
[2] 張劍.高職院校大學生體育鍛煉現(xiàn)狀及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9,13(8):155.
[3] 徐圓圓.大學生中庸自我結構、測量及其與沖突應對策略的相關研究[D].蘇州大學,2012.
[4] 鞠亮,鄒泓,李一茗. 同伴沖突解決策略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進展[J]. 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4(02):84-88.
[5] 崔安福,王建偉.我國球場觀眾暴力研究概述[J].甘肅聯(lián)合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2,26(4):72-76.
[6] 殷小川.奧運會不同項群項目的主場效應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9,43(4):62-66.
[7] 張忠秋.集體運動項目的競技心理學要素及其培養(yǎng)[J].中國體育教練員,2010(03):21-24.
Study on Interpersonal Conf ict Solving Strategy for Different Sports Major University Students
TIE Yu, DAI Chang-yi, ZHENG Chao, XU Ying-hua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116029, Liaoning China)
Based on impact of Crowd Theory and sports discipline to athletes’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adopting methods of literature consultation,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taking athletes from fighting confrontational discipline, team balls discipline, and individual periodic sport discipline as objects, combining with Thomas interpersonal conflict two-dimension and five-factor model, this thesis studies interpersonal conflict solving strategy for different sports major university students. Results show that different sports major university students mostly adopt rational compromise and cooperation strategy in solving interpersonal conf ict. But strategies they adopted also have its obvious special sports item tendency. Students from f ghting discipline tend to compromise, compete and cooperate; students from team ball discipline tend to compromise, cooperate and avoid; students from individual periodic sport discipline tend to compromise, avoid and cooperate. Suggestions: instructor and teacher from sports university should strengthen psychological knowledge training, establish related psychological courses, and to develop appropriate psychological skills training in response to different strategies depending on interpersonal conf icts from different sports majors.
sports major university student; different sports discipline; interpersonal conf icts; solving strategy
G804.8
A
1004-7662(2014 )06-0082-05
2014-05-16
鐵鈺,講師,博士,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體育理論與方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