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裕嶺 華東政法大學
法國稅改啟示錄
文/胡裕嶺 華東政法大學
考察法國稅收制度的改革動向,我們可以發現,高福利、高稅收雖有利于減少貧富差距,其弊端也顯而易見。
法國遺產稅、增值稅、個人所得稅等多稅種的“高稅收”支撐起了該國“從搖籃到墳墓”的龐大社會保障體系。然而,高福利、高稅收雖有利于減少貧富差距,其弊端也顯而易見。考察法國稅收制度的改革動向,無疑對我國稅收制度的發展具有重要參考意義。2013年10月18日晚法國國民議會即議會下院再一次投票批準了以“特別富人稅”為代表的2014年法國政府財政預算案。這不僅直接招致2013年12月法國足球罷賽計劃的上演,也促使法國富人們的再次“出逃”,更引起了經濟學家對法國如何擺脫經濟頹勢的擔憂。
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在法國,與高福利相伴而行的是高稅收,政府通過各種稅率較高的稅收對社會財富進行重新分配。據此前《法制日報》報道法國《拓展》雜志列舉了一個法國高稅收的典型案例:周末的一天,某先生早晨出門,將垃圾扔到垃圾箱內。法國人每年要交70歐元垃圾稅,每天合0.19歐元。上午10時,上咖啡館喝一杯咖啡,繳稅0.98歐元。10時40分,開車出門去見一位朋友,在高速公路上行駛50公里,繳納的過路費和消耗4公升汽油中有4.1歐元為稅費。下午1時,在商店購買25歐元食品和25歐元其他商品,按不同稅率計算,增值稅為14.96歐元。傍晚在煙店買一包4.6歐元的香煙,繳稅3.63歐元。晚8時,與朋友在餐館吃15歐元最為普通的套餐,其中2.46歐元為增值稅。飯后上電影院看一場電影,票價8歐元,內含2.16歐元的稅收。回家躺下,還需要繳居住稅、電視稅和個人所得稅,每天為17.84歐元。一天下來,這位先生的開支為117.48歐元,其中各種稅負加在一起高達46.32歐元,占其支出的39.4%。
法國的稅收政策帶有明顯“削富濟貧”“共享社會財富”的特點,稅收政策的變化影響到社會的方方面面。因而在法國總統競選中,候選人甚至依靠稅收政策來“賺人氣”。如早在2012年法國總統競選中,社會黨候選人奧朗德就曾提議,對年收入超過100萬歐元的“富人們”應征收75%的所得稅,以贏得更多的“人氣”支持來應對競爭對手——時任法國總統薩科齊。奧朗德在一場農業展銷會時稱,在經濟低迷和失業率居高不下的現狀下,法國企業老板等“富人們”的收入卻迅速增長。他解釋說,這一征收“特別富人稅”的提議“傳遞著社會融合的信號”,希望富人表現“愛國主義”,繳更多的稅“讓國家重回正軌”。而正是這一競選政策為今天法國稅收方案的爭執埋下了伏筆,也拉開了法國富人財產保衛戰的序幕。
經濟全球化的壓力使政府將重點放在經濟競爭力上,這要求削減福利開支、增加政府稅收來減輕財政負擔。因而,現有稅收制度改革成為法國政府和法國民眾關注的重點議題。奧朗德政府自上臺以來便著手落實其在競選時提出的開征高額“富人稅”的政策。為此,法國政府在2013年財政預算案中規定,今后兩年在法國進行工商注冊的企業將為年收入超過100萬歐元的員工繳納一項名為“特別互助貢獻”的稅收,稅率確定為50%,但一家企業此項稅種所繳納的總額不超過其營業額的5%。由于在法國進行工商注冊的企業還必須為員工繳納一定比例的社會保險費用,這一新稅種實際稅率接近75%,即實際稅率為75%的所得稅。雖然法國憲法委員會認為這一措施侵犯了稅收平等原則。然而據新華社專電,法國國民議會即議會下院于2013年10月18日晚投票再一次批準了以“特別富人稅”為代表的2014年政府財政預算案。法國政府稱,這一新稅種將涉及470家企業的1000名員工,每年可為法國政府帶來2.1億歐元(17.5億元人民幣)收入。法國負責預算事務的部長級代表貝爾納·卡澤納夫說,這項新稅種并非針對“成功人士”,而是高收入者在公共財政困難時期所作的“特別貢獻”。他強調,法國在整頓公共財政期間有必要本著“公平”原則,采取這項臨時性稅收措施。
這項稅收措施除可以明顯增加財政收入外,奧朗德政府還寄希望于通過該項財政增收來縮減政府赤字,進而扭轉法國的經濟頹勢。其次,開征“特別富人稅”削富濟貧,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安撫法國民眾普遍存在的對貧富差距拉大的不滿,從而緩解社會矛盾。而且此舉作為奧朗德政府競選時的政治承諾,其兌現必然會得到更多的政治支持和民眾信任。此外,作為法國高福利保障的主要經濟來源,開征“特別富人稅”,能夠為政府制定更好的社會福利計劃提供財力支持。
但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特別富人稅”在給奧朗的政府和法國普通民眾帶來諸多利益的同時,必然觸動了“富人們”的利益。同時高額的富人稅也給法國社會經濟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最直接的影響無疑是對這些年薪超過100萬歐元的“富人們”,特別是在體育、娛樂和商業圈內造成重大影響。如據《華夏時報》報道在法國足球職業聯賽中,法國足球甲級聯賽的13家俱樂部中約有120名隊員的薪酬將受到“富人稅”的波及,而其中法甲“狀元”巴黎圣日耳曼隊一隊就有21名隊員“中槍”。如果“富人稅”得以實施,那么他們將因此多繳納4400萬歐元。球員的相當一部分收入都用于繳稅,這曾經就被認為是造成法甲無法引入以及留住高水平球員,導致俱樂部虧損和法國足球水平下降的原因,而此時增加稅率必然遭到足球聯盟和俱樂部的反對。
11月1日,由于與法國總統奧朗德關于征收“富人稅”的談判破裂,法國足球聯盟主席格拉埃特表示將會在11月30日至12月2日進行的法國甲級聯賽第15輪比賽中罷賽。罷賽得到了俱樂部的積極響應。有些俱樂部甚至表示,11月底的罷賽只是開始,如果他們的訴求得不到滿足,罷賽可能一直延續。法國體育部長瓦萊麗·富爾內隆說:“在所有法國人為減少公共財政赤字付出努力的時候,法國人不明白為什么職業足球運動員將他們的行業看成特權部門,希望得到‘豁免’。”推遲原“特別富人稅”還加劇了法國富人的“出逃”。根據法國財政部2011年發布的數據,近些年來,平均每天都有一名富人稅繳納者離開法國,這些高收入者的出逃使法國約1000億歐元的資產被轉移到其他國家。而奧朗德政府實際稅率接近75%的“特別富人稅”加劇了“富人大逃亡”。就在今年2月,曾主演《大鼻子情圣》《基度山伯爵》等經典影片的法國國寶級演員熱拉爾·德帕迪約已經因對奧朗德的“仇富”政策不滿而移民俄羅斯。法國《費加羅報》消息稱,這是繼法國著名演員克里斯蒂安·克拉維耶定居倫敦后,又一位移居鄰國的“富人”。此外據《比利時自由報》報道稱,法國奢侈品巨頭路易威登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貝爾納·阿爾諾也在去年9月被曝已申請加入比利時國籍,消息傳來,法國輿論普遍認為,此舉亦是為了逃避高額的“特別富人稅”。法國媒體稱,在決定“出走”的法國富人當中,有人是出于純粹的經濟原因,為了少交一點稅,也有人是對奧朗德稅收政策所體現出的法國社會“仇富”心態的失望。
然而,考究法國稅收制度發展史,“特別富人稅”并不是奧朗德政府的首創。法國歷史上就有高稅收建設高福利國家的傳統,如從1982年起開始征收的“巨富稅”,1989年改為“社會團結財富稅”,亦稱團結巨富稅。根據法國法律,當納稅人財產凈額超過76萬歐元時便須繳納巨富稅,稅率為0.55%至1.8%不等;當納稅人財產凈額超過1581萬歐元時稅率封頂至1.8%。該稅種每年繳納一次,其納稅底線隨居民收入增長而不斷上調。
高福利催生了法國高額的稅收,但高稅收未必就是解決法國政府社會福利保障開支的唯一辦法。一味地提高稅率不僅會造成法國“富人大逃亡”,而且會給社會經濟發展帶來負面影響,反而會使社會福利因缺乏強大的經濟支撐而走向滑坡。
一方面,富人出逃,帶走的不僅僅是其個人的巨額資產,導致國家財富的流失和稅基的萎縮。更為重要的是,以社會名望、企業家等成功“富人們”的出逃不僅會打擊人們創造財富的積極性,而且會直接影響法國就業機會的創造,從而有損經濟發展的活力,導致經濟更加惡化。
另一方面,相比于富豪出逃這一直接后果,高稅率還會導致居民購買力下降而致使法國經濟進一步低迷,這一個負面影響雖并不太顯眼,但造成的損害可能更大。據《中華工商時報》報道,法國全國統計和經濟研究所(INSEE)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法國稅收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由前一年的43.7%增至44.9%,創下1999年以來新高,但在缺少經濟增長和失業率上升的情況下,提高稅收并不能完全抵消收入減少和開支增加的不足,反而造成法國人購買力30年來出現首次下降,儲蓄率降低。INSEE指出,近兩年稅收大幅增加是購買力下降的主因,2012年法國工資增長了0.3%,家庭補貼增加了0.9%,但不抵稅收增幅5.3%。
經濟滑坡致使國家稅收減少、政府財政赤字加大,政府通過增加稅率彌補財政虧空,從而導致經濟創造積極性下降、國內購買力下滑、創業環境趨惡、社會福利保障壓力增大、政府財政赤字進一步加大,進而致使政府進一步增加稅率……法國當前正在陷入“增稅”的“怪圈”,這一“怪圈”的表面看似合理,而實際上卻直接造成經濟持續低迷的惡性循環。
法國稅收制度改革的經驗告訴我們完善的稅制是稅收職能作用正常發揮的基礎,也是一國經濟順利發展的前提。過高的稅負會加大企業或居民的負擔,妨礙經濟效益的提高,不利于經濟持續增長;而過低的稅收水平使政府無法履行其正常職能,特別在經濟轉軌期間難以承擔起改革的巨額成本。稅制的運作要具有經濟效益,還要考慮社會公平。我們應立足國內經濟發展實踐,不斷關注國際稅制改革動態,以便探索和建立一個更加公平合理符合國情的稅收制度。
編輯:黃靈 yeshzhwu@foxmail.com
封面圖片C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