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德亮
與“高級股票分析師”私聊
文/趙德亮
程航,21歲,大專文化;張磊,20歲,大專文化;趙中坤,22歲,大學文化……當檢察官提審這些普遍具有專本科學歷的毛頭小伙時,隔著鐵柵欄,面對一張張還頗顯稚嫩的臉,真不敢相信這就是網上行騙的“股票分析師”。
“你們公司叫什么名字?”“鄭州熱點商貿有限公司”;“公司有股票咨詢資格嗎?員工有股票分析資質嗎?”“都沒有”;“為什么說和券商合作?”“為了讓客戶相信有內部消息”;“怎么尋找目標?”“先建股票交流QQ群,再拉客戶入群……”;隨著訊問的深入,這群小伙編織的股票咨詢詐騙網逐漸清晰。
2013年3月的一天晚上,股民張女士正在股票論壇上翻看著股票信息。“嘀嘀嘀”,QQ的提示音響了,打開一看,原來是有人邀請她加入一個叫“星空股票交流群”的QQ群。“打造高端股票交流空間”的口號讓張女士頗為神往,“專業操盤手分析”、“牛股推薦”等字眼也極具誘惑力,抱著去看看的心態,張女士點擊加入。很快,自稱“高級股票分析師”的群主和張女士攀談起來,而這名群主正是22歲的趙中坤。
據趙中坤后來交代,大學畢業后應聘到鄭州熱點商貿有限公司,主要做網絡股票咨詢方面的工作,不久建立自己的QQ群,并給自己取名“星空”、“春風”等名充當群主,相繼建立了“星空股票交流群”、“星空牛股基地群”、“春風股友平臺群”等交友群,然后在股票論壇、評論欄等地方發布QQ群廣告,同時也隨機搜索QQ號發出邀請,尋找像張女士這樣對股票感興趣的獵物,不久,QQ群人數就不斷壯大。
據張女士自述,加入股票交流群后,她看到群主經常發布一些免費推薦的股票信息,感覺有時候挺準的,加上群主還經常關心她股票操作情況,時常指導她一些炒股技巧什么的,加上自己炒股經常虧損,張女士逐漸認為群主炒股水平不錯,“有內幕消息”。而且群主在交談中時不時會說出各種專業術語,自詡是券商合作伙伴,對股市行情也分析得似乎頭頭是道,張女士對群主“高級股票分析師”的身份也漸漸深信不疑。
“只要支付會員費,即可成為我們公司的會員,可以享受資深股票分析師的一對一服務,獲取高收益的股票信息。”隨著交談的深入,群主向張女士推銷起了“公司業務”。面對張女士的遲疑,群主又發來消息:“會員有專家版、機構版、至尊版三個等級,專家版會員是入門級,只需要5000元;機構版會員是12800元;至尊版會員需要19800元;你可以先成為專家版入門會員,認可我們的實力后再進階到高級會員。”
已對群主炒股水平頗為佩服的張女士,最終決定付費先成為入門會員看看。2013年4月23日9時50分,張女士將5000元匯入指定賬戶。很快,群主私聊推薦了兩只股票,建議張女士當日買進。張女士立即按照推薦重倉買進,不料非但沒有大賺一筆,“下午3點收盤時這兩個股票都差不多跌停了!”張女士氣憤地想找這名“高級股票分析師”群主算賬,但上網才發現,對方已將張女士拉入黑名單,更把張女士踢出了QQ群。
在審訊中,群主趙中坤坦承,“其實推薦的股票都是從網上隨便找的,會不會漲我們也不知道,主要目的是讓客戶交錢成為會員。”“很多人都是先成為入門會員,此后給會員推薦的股票如果漲了,我們就吹噓有內部消息,穩賺不賠,再動員客戶加入高級會員,一般都會成功的。如果跌了,我們馬上就把這名會員拉黑,還會踢出QQ群。”“即使是機構版、至尊版會員,如果推薦的股票跌了也會被馬上踢出QQ群,這是公司規定,防止客戶虧了之后在群里發一些不利消息,影響其他客戶。”投訴無門的張女士意識到被騙了,次日,張女士走進公安機關報案。
上海金山區公安機關很快立案偵查。經銀行查詢,張女士匯去的錢款已在鄭州被取走,再通過進一步網絡技術偵查,發現涉嫌詐騙的犯罪嫌疑人在鄭州活動。2013年5月15日,公安民警趕赴鄭州金水區居易國際中心寫字樓,將鄭州熱點商貿有限公司內以法定代表人張強為首的28名犯罪嫌疑人一舉抓獲,現場查獲大量作案電腦、記錄表等犯罪工具。經過審訊,這伙肆意在網絡行騙的犯罪分子浮出水面。
經查證,鄭州熱點商貿有限公司是張強在2012年年底注冊成立的公司,一番招兵買馬,逐漸招募到李明等員工27人,在2013年年初開始從事網絡股票咨詢活動。張強擔任公司法定代表,負責公司日常管理、財務等;總經理由李明擔任,負責公司業務運營、員工招聘等。公司專門設培訓主管,由程航負責業務培訓。總經理下設兩名營銷主管,由王志和郝楓擔任,分別管理銷售一部和銷售二部。一部又下轄兩個小隊,分別是夢翔隊和卓越隊,隊長分別是趙中坤和張磊;二部也下轄兩個小隊,稱作飛揚隊和嘯凡隊,隊長是劉佳和陳亞雙。四個小隊下面都稱為業務員,有張昊、陳靜等十余人。
據張強交代,公司實行試用期制度,新招聘的員工先做業務員,在一個月的試用期內如果沒有拉到客戶,往往被解雇,所以業務員這一級別的人員流動很頻繁。隊長和主管都是從業績比較好的業務員中提拔,已經相對穩定,是公司的骨干。
經過審訊,偵查機關逐漸勾勒出犯罪手法的大致脈絡。公司主管或隊長會建立一些QQ股票交流群,初期交給業務員日常維護,主要工作是千方百計誘惑對股票感興趣的客戶入群,一般以二三十人為限,美其名曰“精英范圍”。此后業務員對入群的客戶經常主動溝通,拉近彼此距離,還以群主名義經常發布一些所謂股票分析師偽造的股票信息,以制造“消息靈通”的假象。一些業務員會在群剛建立時就假冒股民加入,對群主吹捧,或大肆宣揚公司的消息可靠,增強群內股民對群主和公司的信任。待到時機成熟,隊長或主管會以股票分析師的名義邀請客戶加入公司會員,如果加入專家版的入門會員,由隊長對接薦股;如果客戶直接加入機構版、至尊版會員,主管將直接負責。一旦出現薦股失敗,為了不影響業務,此時客戶將馬上被“踢出群”。
案發后通過銀行賬號、公司記錄等查證,2013年3月到5月,張強一伙利用上述手法,對上海、北京、重慶、江蘇、浙江、廣東、海南等地31名股民,以推薦股票、加入公司會員為名騙去合計35萬余元。
行騙為何能夠屢屢成功?這不得不提到一個人:負責業務培訓的程航。銷售隊長趙中坤曾供述:“我們不懂股票,也不是股票分析師,我們都是按照程航給我們的‘話術’回答客戶提問的,公司說他是股票分析師,由他為我們培訓。”
但程航否認了自己是股票分析師的說法。他供述:“我沒說過我是股票分析師,也許是我負責培訓,所以他們說我是股票分析師,事實上我沒有這個資質。但我對他們的培訓還是很認真的。”
程航的培訓工作確實“到位”。經搜查程航的電腦,全套的培訓資料被程航分門別類整理收藏,有股票術語、企業財務指標用法、宏觀經濟用語等。除了這些,另外還搜查到一份長達100多頁的“話術”,內容是對客戶的問題精心準備的回答策略,一步步誘騙客戶上鉤,直到交費成為會員。“客戶的很多問題,我們就是照著‘話術’復制粘貼上去回答的。”隊長劉佳等人這樣供述。
例如,在和顧客初期交流階段,話術專門強調要體現“專業性”和“正規性”,當客戶詢問對某一時期股市看法時,業務員們往往粘貼這樣的話:“近期股市平臺整理為主,市場力量有所減緩,箱底支撐位加強,均線系統處于中樞位置。”當客戶詢問公司資質情況時,業務員又稱:“公司具有股票投資咨詢資質,在證監系統備案,是多家大型券商合作伙伴。”如此等等,不斷強化公司在專業正規方面的形象。
“話術”還濃墨重彩地詳述了如何促使客戶交費加入會員。比如,“趁熱打鐵法”就是在群里推薦的股票確實上漲后,及時和客戶私聊,表示這只是“內部消息”的一小部分,暗示有更多的大漲股票;“饑餓誘惑法”就是通知客戶已有多少名客戶加入會員,還有最后一個名額,誘惑客戶趕快加入;“開盤催促法”就是在開盤前通知群內客戶,公司“內部消息”有幾個股票要漲停,現在加入就告知股票名稱,當日就能賺大錢,等等。
受騙人張女士稱,群主和她多次私聊,誘惑她加入會員后能賺大錢。在受騙當日,就是在上午9點半開盤前,她接到群主發來信息,說有個股票今天要漲停,讓她趕快加入會員。張女士半信半疑,等到開盤注意到當日行情確實有些上攻跡象,正不知買什么股票好的時候,群主再次動員她加入會員共享漲停收益,并奉勸她“過了這村就沒這店了”。唯恐錯過暴利的張女士連忙在9點50分匯款,終于被騙。而這僅僅是趙中坤等所謂“股票大師”按照“話術”成功詐騙的其中之一而已。
為什么受害人會相信這些虛無縹緲的“股票分析師”呢?僅僅是“話術”的作用嗎?檢察官了解31名受害人情況后發現,大部分是30歲到40歲左右的中年人,社會閱歷、人生經驗應當說有一定的積累,為何還會上當?正如張女士坦承,“剛開始也不相信他們,是一步步走進了陷阱,是慢慢信任他們的,這也是他們的高明之處。”
首先一個原因恐怕還在于受害者自身。檢察官注意到,這些股民大部分有多年股齡,炒股水平卻不敢恭維,虧損連連是常有的事。正因為不能正確認識自己,仍然寄希望于在股市賺大錢、發橫財,從而寄希望于“專家”、“股票分析師”,這種不良心理給了詐騙分子可乘之機。另外一個原因也必須看到,我國的證券市場還不規范,各種不良現像屢禁不止,在股票論壇、社交網站、QQ等交流工具傳播著漫天飛的“內幕消息”,也不乏有人借此謀取了暴利,從而強化了“內幕”、“坐莊”等意識。這是證券市場的毒瘤,同時也蠱惑了張女士這樣的受害者的心靈。
同時,正如受害人所說,“慢慢就相信了”,讓這些具有社會閱歷的受騙者上當是一個逐漸變化的過程。事實上,中國證監會網站上就公示了通過年檢的具有股票投資咨詢資格的正規公司名單,有沒有資格一查便知。但很多受害人談到,其實是不是有資格或是不是股票分析師,他們也不是很看重,主要是經過交流接觸,“慢慢”相信了他們的能力,認為他們推薦的股票會漲。
這種信任是如何建立的呢?檢察官提審程航時,程航專門就這個問題進行了解釋:“我們每天在開盤前都會免費推薦幾只股票,其實這些股票都是我在各大論壇上篩選后讓業務員粘貼上去的。雖然也有推薦不準的時候,但也有很多次推薦的股票上漲,我們就重點宣揚上漲的股票,對下跌的股票淡化不提,給客戶一種我們屢屢押中股票的錯覺,加上我們自己人當‘托’在群里吹捧,而且經常和客戶私聊聯絡感情,這些炒股經常虧損的客戶慢慢就信任我們了。”程航還特意說道:“對我們能力的信任其實是一種錯覺。”
這種“信任”到底是不是詐騙,犯罪嫌疑人有了不同的看法。公司負責人張強始終認為這不是詐騙。“我們沒有股票咨詢資質是事實,但我們確實提供了咨詢服務,也給了客戶不少股票消息,可以說我們有些違規操作,宣傳時候有些夸大,但詐騙罪我是不認的。”張強振振有詞。總經理李明、主管王志和郝楓、隊長趙中坤等人也普遍不認為是在詐騙,承認和一些客戶有糾紛,認為應當協商解決。趙中坤多次不解地表示,網上提供股票咨詢的很多,難道都是詐騙?李明也滿腹抱怨地說:“虧錢了就告我們是詐騙,那賺錢了算什么?”而李明的律師認為,熱點商貿有限公司是合法注冊的公司,沒有取得國家證券管理部門批準而從事證券咨詢,應當是非法經營行為,而不是詐騙。
事實果真不是詐騙嗎?辦案檢察官仔細審查全部案件事實,最終認為本案并非非法經營行為,而是詐騙。檢察官認為,本案和只是沒有取得國家有關部門批準而正常經營證劵業務的行為有根本差別,一是存在謊稱專業團隊及分析師提供服務的欺騙手段;二是獲利的來源不是正常的傭金,而是利用被害人的輕信而收取的所謂服務費、會員費。
檢察官正告張強等人,被害人之所以交付錢款,是在張強等人虛構了具有專業團隊及分析師提供服務的情況下,使被害人錯誤認為會有專業分析師提供服務、推薦股票而獲得高額回報。至于提供的股票可能上漲,那是巧合,不能改變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詐騙行為本質,按照熱點公司的業務模式,受害人早晚是要被“踢出群”的,至于網絡上有其他從事股票咨詢的行為更不是脫罪的理由。
最終,上海金山區檢察院審查該案后認為,被害人由于張強等人的欺騙,錯誤地認為能獲得專業團隊和人員的服務,相信有高額回報,進而支付了錢款,符合詐騙罪構成,認定為詐騙罪。
雖然定性了犯罪性質,但這一28人犯罪團伙中,并不是每個人都達到刑事懲罰的標準。檢察官認為張昊、陳靜等十余名業務員很多是大專、大學畢業生,涉世不深,急于求職,他們都拿固定工資,還以為自己從事的是正規網絡營銷工作。直到案發時,不少大學生都不明白自己成為詐騙工具,他們實際上是在張強等人授意、指揮下從事股票咨詢活動,屬于輔助性行為,危害性不大,業務員們也基本不涉及具體犯罪事實,于是決定不予構罪處理。同時認為,隊長、主管層級的公司人員參與犯罪較深,以“股票分析師”名義直接進行了詐騙,應當對犯罪事實負責。負責培訓業務的程航對犯罪行為具有重要作用,在犯罪團伙中所起作用較大,應給予刑事處罰,而公司法定代表人張強、總經理李明更應當為整個犯罪團伙的犯罪事實負責。
2013年11月14日,上海金山區檢察院對鄭州熱點商貿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張強、總經理李明、培訓主管程航、營銷主管王志和郝楓、銷售隊長趙中坤、張磊、劉佳和陳亞雙以詐騙罪提起公訴,認為上述九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謊稱有專業團隊和分析師提供服務,以推薦股票、提供服務、銷售股票軟件等名義騙取被害人錢款,其中張強和李明對犯罪團伙全部詐騙數額負責,共計35萬余元,程航等“股票分析師”分別對自己參與的詐騙數額負責,分別從2萬余元到8萬余元不等,并認定張強、李明屬主犯,程航等人屬從犯。
2013年11月25日,上海金山區法院經開庭審理,認可檢察機關的指控,并綜合各人具體犯罪情節、作用地位及認罪悔罪表現等,判處張強有期徒刑三年,罰金5萬元;判處李明有期徒刑三年,罰金3萬元;判處程航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緩刑一年六個月,罰金2萬元;判處王志有期徒刑一年三個月,緩刑一年三個月,罰金1.5萬元;判處郝楓有期徒刑十個月,緩刑一年,罰金1萬元;判處趙中坤有期徒刑八個月,緩刑一年,罰金8000元;判處張磊有期徒刑六個月,緩刑一年,罰金6000元;判處劉佳拘役五個月,緩刑六個月,罰金5000元;判處陳亞雙拘役五個月,緩刑六個月,罰金5000元。上述判決作出后,被告人均未提出上訴,判決已生效。
(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編輯:薛華 icexue03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