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會文 徐春福 馬奎志 黃寶鵬 王富強 張桂興 莊英群
脊柱骨折作為臨床工作中較為嚴重的一種骨折類型, 主要是由于暴力所導致, 多數患者的病情較為嚴重, 極大程度上的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這就要求臨床醫療工作者可采取有效的治療方案, 嚴格遵循脊柱骨折治療方法的選擇及手術指征, 以最大限度上挽救患者的生命[1]。現作者對山東省臨沂市沂水縣人民醫院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分別采用傳統手術治療與后路手術內固定治療, 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自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60例脊柱骨折患者, 均在本院行CT檢察與臨床表現觀察后確診, 且簽訂了知情權同意書。將其按照就診時間順序分成傳統手術組與后路內固定組。傳統手術組30例中男19例(63.33%), 女11例(36.67%), 年齡在34~67歲之間, 平均年齡為(45.2±2.7)歲, 交通傷11例(36.67%), 高處墜落傷12例(40.00%), 砸壓傷7例(23.33%)。后路內固定組30例中男17例(56.67%), 女13例(43.33%), 年齡在36~69歲之間, 平均年齡為(48.1±3.4)歲, 交通傷13例(43.33%), 高處墜落傷11例(36.67%), 砸壓傷6例(20.00%)。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及損傷原因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傳統手術組患者采取傳統手術治療方法,后路手術內固定患者取后正中切口, 將損傷的椎骨及上下各椎節充分暴露, 并行單純器械復位內固定, 器械由武進第三醫療器械公司所提供[2]。
1.3 療效評價標準 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 將其按照術后影像學CT檢查結果與患者身體體征表現作出評價, 分為顯效、有效、無效三個等級, 將顯效與有效之和作為總有效。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對本次研究所取得的數據進行分析, 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計量資料采取t檢驗, 以均數± 標準差()的形式對數據進行表示, 以P<0.05代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傳統手術組經治療后達總有效的人數為27人(90.00%), 后路內固定組經治療后達總有效的人數為19人(63.33%), 結果可見, 后路內固定組較傳統手術組的治愈率明顯高26.67%, P<0.05,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例(%)]
脊柱骨折多見于男性患者, 且由間接外傷暴力所引起,常以胸腰段骨折最為多見, 嚴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病情嚴重者可造成截癱, 甚至可導致患者的死亡[3]。因此,采取積極有效的治療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脊柱骨折造成的慢性疼痛、畸形及神經功能障礙等[4]。所謂后路手術內固定治療, 其主要手術方法通過將患者脊柱部位呈正中切開, 充分暴漏損傷椎骨, 采用內固定器械將縱韌帶與纖維環后部進行撐開及伸展, 確保突入椎管的骨塊達到一定程度的間接復位與減壓[5]。此種方法不僅可達到良好的治愈目的, 而且具有結構簡單, 操作簡單, 對患者皮膚及組織損傷小, 出血較少等優點, 最大限度的保留了脊柱的運動功能[6]。然而, 在此手術中值得注意的一點是, 在手術過程中有些后部結構需進行部分切除, 不僅確保了脊柱的穩定性, 也可保證椎體內骨小梁支架結構同時恢復。因此, 需及時對患者受傷的部分進行重建與恢復。從上述實驗數據中可知, 后路內固定組較傳統手術組的治愈率明顯高26.67%,P<0.05,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綜上所述, 運用后路手術內固定治療脊柱骨折可有效提高治愈率, 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 提升安全性, 可明顯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提升其存活率, 患者及其家屬滿意度較高, 具有突出的臨床應用價值,值得推廣。
[1]范偉力, 柳峰, 劉明永, 等.頸胸段脊柱骨折的臨床特點及后路手術療效探討.局解手術學雜志, 2010, 12(5):1298-1299.
[2]向春山.后路手術治療胸腰段脊柱骨折76例報告.中國民族民間醫藥, 2011, 21(14):417-418.
[3]楊峰, 許康永, 周蓓.AF治療胸腰椎骨折術后椎弓根螺釘斷裂的原因及對策.安徽醫學, 2011, 8(5):2901-2902.
[4]陳德龍.AF釘治療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神經損傷.安徽醫藥,2004, 13(6):652-653.
[5]陳衛華.AF釘系統治療胸腰段脊椎骨折11例.湖北民族學院學報(醫學版), 2006, 7(1):34-35.
[6]高清元, 趙玉霞.DRFS治療胸腰椎骨折拖位.骨與關節損傷雜志, 2003, 11(3):1932-1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