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媛媛
摘 要:繪本閱讀對于幼兒情感、靈敏度以及想象力可以起到一定的啟迪作用,也是幼兒快樂學習知識的源泉。教師的課堂提問是一個雙向的對話互動環節,亦是一種情感的交流。如何進行有效的提問,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關鍵。
關鍵詞:幼兒;繪本閱讀;提問與反饋;策略
繪本閱讀對于幼兒情感、靈敏度以及想象力可以起到一定的啟迪作用,也是幼兒快樂學習知識的源泉。而繪本閱讀的教學,僅僅靠幼兒教師以課堂說教的形式進行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有效的提問,適時激發起幼兒的發散性思維,引導幼兒能夠從多角度、多層面來思考問題、發現問題,使其真正地開展學習。
教師的課堂提問是一個雙向的對話互動環節,而并非教師單純的提問,這是一種信息的傳遞,亦是一種情感的交流。如何進行有效的提問,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關鍵。
一、教師的提問策略
(1)巧妙的提問。提問貫穿于師幼對話的始終,對于繪本而言,教師設計的問題應該多以圖畫為主,豐富圖畫的內容。同時,教師還可以根據圖畫中的角色、留白等設置問題,讓幼兒能夠充分地感受繪本帶給他們的聯想。此外,在進行提問時,還應與幼兒的實際生活相聯系,如“你認為故事中的事情會發生在我們身邊嗎?”“如果這個主人公是你,你會怎么辦呢?”等,引領孩子們對閱讀的興趣。
(2)開放的問題。在教學實踐中,有一部分教師在提問的緩解中喜歡用“是不是”“對不對”等詞語進行簡單的、封閉式的提問。類似于這樣的問題,不僅禁錮了幼兒的思維,而且大大阻礙了幼兒的開放性。教師可以嘗試使用“為什么”“接下來會怎樣”等具有一定探索性的問題取代,因為這些探索性的問題可以讓幼兒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解讀,促進幼兒的發散性思維。另外,教師應該摒棄傳統教學的提問模式,嘗試運用一些新穎的方式及有助于逆向思維的提問。如小朋友之間或者教師與小朋友之間進行互動式的提問抑或分散的提問等。
(3)鼓勵幼兒發現問題。在幼兒園圖畫書閱讀教學中,教師掌握著絕對的話語權,幼兒往往是被動接受者,因此教師應鼓勵幼兒發現問題,嘗試著讓幼兒先走一步。幼兒的發現總是在成人容易忽視的細節方面,有些幼兒的問題是教師想象不到的。而且孩子的問題具有跳躍式、散點式的特征,教師應該做好充分的預設,將散點式的問題整合,并在此基礎上鼓勵幼兒探討問題,深入交流,促進幼兒與幼兒、幼兒與教師之間的交流。
(4)提供輕松閱讀環境。教師在講讀的過程中,應該努力營造與幼兒對話的良好的環境與氛圍。同時,在閱讀過程中,教師應該給幼兒創造更多探討、疑問和表達的機會。對于那些踴躍發言、積極討論的幼兒,教師要采取相應的鼓勵策略。教師還應該認真傾聽每個幼兒的想法,嘗試以求知者的身份與幼兒進行針對于文本的對話,從而為幼兒營造輕松的心理環境,讓幼兒敢于質疑、敢于表達。
二、教師的反饋策略
教師在提出問題以后,要善于鼓勵幼兒大膽地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實踐表明:教師反饋作為繪本閱讀教學的重要因素,可以通過影響與偶爾的情感,有效地促進課堂教學。
(1)對幼兒的回答進行拓展和深入。教師要對幼兒要回答的問題進行拓展,引導幼兒依據問題進行想象。如將孩子所用的形容詞以一種更為形象化的方式進行描述,讓幼兒加深理解;對動詞性的詞語則可以進行體態語的說明或者讓幼兒模仿動作,從而給幼兒更為直觀的感受。例如《大猩猩》中,教師可以先設置一系列的問題,慢慢地將“聰明”的動物形態引出來,如“小朋友們喜歡大猩猩什么特征呢?”“為什么呢?”通過小朋友的回答可以知道,大猩猩可以像人類一樣吃香蕉,還會很多人性化的表情等,甚至還有的小朋友學起大猩猩走路的樣子、吃香蕉的表情等……幼兒們不但將大猩猩的本領描述出來,同時還能形象地進行表演,這種提問方式拉近了幼兒與教師的距離,同時也能很好地將問題的反饋呈現出來。
(2)作出合適的評價,多用鼓勵和肯定。教師在對幼兒的回答作出總結評價時,應該注意肯定或否定性評價用語的恰當運用。即否定時不應全盤否定,要注意給幼兒以鼓勵;肯定和表揚時則要注意啟發幼兒進一步思考,調動幼兒進一步學習的欲望。例如在繪本閱讀《獾的美餐》教學中,教師通過提問,引導幼兒猜測,“在獾出門找美餐的時候它的洞里發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它洞里的吃的都被偷走了!”“也有別的小動物出來找美餐了!”教師回應:“你的想法真好,那你想不想知道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呀?”教師在幼兒作出了這些回答后,在肯定幼兒的想法的同時,也要勾起幼兒往下探索的好奇心和興趣,這樣,繪本閱讀教學中的提問才能更有意義。
參考文獻:
[1]舒艷.當代對話教育理論探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
[2]松居直.我的圖畫書論[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9.
[3]李林慧.學前兒童圖畫故事書閱讀理解發展研究[D].華東師范
大學,2011.
(江蘇省昆山市東部新城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