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凱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 是指由于膝關節軟骨變性, 骨質增生而引起的一種慢性關節疾患, 又被稱為膝關節增生性關節炎、退行性關節炎和骨性關節炎等等。其主要臨床癥狀為:初起時為陣發性, 后為持續性, 當天氣變冷或是上下樓梯時,可感到明顯的痛楚。久坐站起時或是早晨起床時, 關節出現僵硬發緊的癥狀, 即所謂的“晨僵”。骨摩擦音, 主要是由軟骨受損, 關節面不平而引發的。其病理特征以膝關節骨質增生、軟骨下骨硬化、關節間隙變窄為典型特性, 是導致老年人下肢功能障礙的重要原因。
1.1 一般資料 對48例患者分為兩組進行治療, 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各24例。男女比例以及年齡段分別為:治療組男15例, 女9例, 年齡55~70歲;對照組男11例, 女13例,年齡52~68歲。兩組的診斷時間都為半年, 在半年內, 根據相關診斷標準, 對患者進行確診。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使用玻璃酸鈉注射液, 在對膝骨關節炎進行治療時, 要從膝關節腔內進行注射, 2 m/次, 1周1次, 5周為1個療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 注射之后,盡量減少關節活動, 多休息。除此之外, 還要對每1個療程進行仔細的檢查。
治療組:在進行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之上, 加以中藥護理,例如展筋活血散, 其配方為:紅參、麝香、銅綠各3 g, 爐甘石30 g, 珍珠粉、當歸各10 g, 制乳香、制沒藥、琥珀各20 g,牛黃5 g。在膝眼和痛點研磨, 配合手法和關節腔內注射透明質酸鈉。
1.3 療效評定標準 對療效結果的評定, 必須要有一套標準的對照體系。因此, 在《臨床疾病診斷依據治愈好轉標準》中, 對治療效果進行了4個層次的劃分, 依次是:痊愈、顯效、有效和無效。痊愈指的是完全治愈疾病, 無任何疼痛, 關節恢復正常功能;顯效指的是疼痛基本消失, 但并不是完全消失, 關節炎主要臨床癥狀基本消失, 功能基本恢復正常, 但不排除一些外在原因, 如天氣變化和勞累而引起關節的疼痛;有效指的是疼痛減輕, 畸形糾正不完全, 只恢復了部分功能,基本生活能夠自理;無效指的是治療沒有收到一定的效果,疼痛未減輕, 基本功能也未能得到改善。總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20.0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 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通過半年的治療, 兩組患者的情況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治療效果相對滿意。結果顯示, 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70.9%,而治療組的總有效率相對較高, 達到了95.8%, 兩組比較差異 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總有效率比較 (n, %)
骨性關節炎是關節疾病中較為常見的一種, 骨性關節炎發生時, 痛感十分強烈。由于膝關節的活動量大, 因此,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也比較容易產生, 而且會嚴重阻礙人的行動功能。醫學上對于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治療一直都很重視,由于此種病例主要產生于老年人中, 所以在進行治療時, 必須加大重視程度。由此, 在經過研究之后, 發現玻璃酸鈉是治療骨性關節炎的一種安全、理想、有效的藥物。璃酸鈉(SH)是關節液及軟骨基質的主要組成成分, SH 具有參與細胞外液中電解質及水分調節、潤滑關節、抗感染、參與創傷愈合等多種生理功能。對于老年人來說, 它是一種很安全的治療方式, 因此也得到了了許多認可。但是, 在進行玻璃酸鈉治療過程中, 必須保證其量的充分, 因為SH含量減少易引起關節軟骨腐蝕、破壞、產生疼痛以及活動障礙等問題。相對的, 在SH足夠充分時, 對軟骨基質起到了一定的保護作用,并且可以改善病理狀況下滑膜的生物功能, 減輕或者消除關節摩擦及疼痛。
綜上所述, 玻璃酸鈉對老年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治療起著很大的作用, 對老年人來說, 無疑為其減輕膝關節的疼痛帶來了新的希望, 在臨床上也表現出極大的優勢。在此基礎上, 再加上中藥的外敷或者內服, 效果會更加明顯, 所以, 中西醫藥結合在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臨床表現上取得了很大成效。通過對48例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的分組治療,可以看到, 治療組治療的效果大大超過對照組。因此, 中西醫結合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 在臨床上取得了重大的成果,在改善膝關節功能方面取得重大作用, 值得臨床上廣泛推廣。
[1] 孫選峰.中西醫結合治療老年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臨床觀察.中國實用醫藥, 2013,8(26):93.
[2] 陳海生.關節松動術結合中醫熏洗療法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當代醫學, 2012(30):203.
[3] 馬艷.中西醫結合治療老年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臨床研究.中國實用醫藥, 2012(2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