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道睿,符向陽,潘華山
(1.廣州中醫藥大學體育健康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6;2.廣東工業大學自動化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6)
醫學教育
中醫類本科畢業生基層就業觀調查分析—以廣州中醫藥大學為例
陳道睿1,符向陽2,潘華山1
(1.廣州中醫藥大學體育健康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6;2.廣東工業大學自動化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6)
[目的]分析中醫類專業本科學生基層就業意向、影響因素及其就業指導需求。[方法]對廣州中醫藥大學中醫類專業2013屆本科畢業生的基層就業觀及影響因素進行問卷調查研究。[結果]中醫類專業畢業生擇業意向偏高,對基層就業的積極性和熱情不高,但對基層就業不排斥,特殊情況下可接受;而阻礙畢業生下基層的客觀因素是薪酬收入、發展空間的限制, 同時與畢業生擇業觀、專業,對基層現狀的認知和對服務基層相關政策的了解程度也存在相關性。[結論]加強基層機構客觀條件建設、加大學校就業指導工作力度, 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對改善當前基層醫療衛生人力資源結構, 解決中醫學生就業具有重要意義。
中醫學專業;學生;基層;就業觀;就業意愿
目前,中醫學專業就業率排在所有專業就業的倒數第二位[1]。而我國基層衛生人力資源又極度缺乏,難以滿足基層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保健需求。本文通過了解中醫學專業學生基層就業觀和阻礙其下基層的影響因素,對其進行針對性地引導教育,將中醫學生就業難和基層醫療人力資源極其匱乏兩大問題相結合,為尋求雙贏之路提出些許建議和參考依據。
1.1 對象
本研究選取了廣州中醫藥大學中醫類本科專業807名2013屆畢業生為調查對象,每層按專業總人數的20%進行進行分層隨機抽樣,抽取包括中醫學、中西醫結合臨床、中醫骨傷、針灸推拿四個專業共162名應屆畢業生作為樣本。發出問卷162份,回收有效問卷153份,有效應答率為94.4%。問卷內容有三個方面:基本情況,擇業意向,基層就業意愿以及基層就業指導的開展情況和期望。
1.2 方法
本次調查使用自制《中醫類本科專業畢業生基層就業觀及影響因素調查表》,采用無記名方式自填封閉式問卷形式調查。同時,采用預調查的方式進行質量控制。在正式調查之前,選取1個專業中一個班共40人進行預調查,根據預調查反饋的信息對調查問卷進行修改和完善,為進一步的正式調查提供了較高的可行性。用Excel 2003版和SPSS 17.0軟件進行的數據錄入和統計分析。
2.1 基本情況
樣本性別構成情況:男生和女生分別占53.6%和46.4%;專業構成情況:中醫學專業、中西醫結合臨床專業、中醫骨傷專業、針灸推拿專業分別占40.5%、22.2%、20.9%、16.4%。
2.2 期望的工作醫院及薪酬
調查對象期望工作醫院的性質主要集中在二、三級醫院,共占總樣本量的70.6%、而選擇基層醫療機構的調查對象僅占5.9%、無所謂的占23.5%。通過卡方檢驗結果顯示,在醫院的性質選擇上,不同專業的學生選擇存在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20.788,P=0.014<0.05)。關于期望薪酬的調查情況,集中在2000~4000元水平。調查對象選擇2000~3000元占47.1%、3000~4000占30.1%,選擇1000~2000元和4000元以上的比例分別占11.8%和11.1%。卡方檢驗結果顯示,各樣本基本情況在薪酬期望方面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樣本期望工作的醫院性質及薪酬情況
2.3 基層就業的意愿分布情況
39.9%的調查對象對于基層就業持樂于接受態度,54.2%的調查對象認為當沒其他就業機會時可以接受,還有5.9%調查對象表示對基層就業堅決不接受。該結果提示絕大部分調查對象對基層就業不排斥,但主動積極性不高,這可為基層就業的引導工作提供參考,見圖1。

圖1 基層就業意愿構成分布/%
2.4 影響擇業意向的因素分布情況
樣本在就業單位的選擇時主要考慮的因素,根據百分比從大到小分別為:薪酬收入、發展潛能、工作環境、工作地區、學習機會、父母意愿、單位聲譽。其中有68.6%的同學認為有較好的發展是需要考慮的因素,41.2%的同學選擇了有好的生活條件,有34.0%的同學選擇了良好的人才政策。而有71.9%的調查對象表示對基層醫療機構發展及相關政策不大了解,6.5%表示完全不了解,只有21.6%的調查對象表示了解。
2.5 樣本獲取就業信息情況的分布
50.3%的調查對象通過學校就業指導網站,45.8%通過政府相關網站了解,而輔導員指導的頻率較低,僅占25.5%。當進一步問及就業信息的需求時,52.9%的調查對象認為需要招聘信息,分別有44.4%和43.8%的調查對象認為需要畢業生就業相關政策和相關市場分析,見表2。

表2 樣本獲取就業信息情況的分布
3.1 政府應完善基層醫療衛生體制及設施
我國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條件較艱苦, 這是制約醫學生到基層的另一重要因素。調查中關于大學生不愿意到基層就業的原因的選擇,有78.4%調查對象選擇了薪酬待遇差,62.7%選擇了發展空間小,58.2%選擇了工作條件差等因素。不可否認,在醫學生擇業時,無論是薪金福利、工作生活環境、還是職業發展前景、社會地位等方面,基層醫療機構較之發達地區者都明顯缺乏競爭力和吸引力。政府要加大對基層的資金投入,應該有實實在在的激勵政策與醫學生基層就業對應:應放寬職稱晉升條件,在基層晉升技術職稱時,注重實際能力。對自愿到基層就業的醫學畢業生,可以提前定級,定級工資標準可高于同類人員,并提供良好的社會保障[2]。
3.2 中醫類學生應該轉變擇業觀念
通過調查發現,在自主擇業時,僅5.9%的同學自愿選擇到基層醫療機構就業,而進一步假設在求職有困難的情況下,也才僅有39.9%的調查對象表示樂于接受,54.2%的調查對象表示實在沒辦法的情況下可以接受。表明中醫類本科畢業生總體對參與基層就業的積極主動性不高,但也不持排斥態度,這一點為引導中醫類本科大學生前往基層就業提供了前提。
不過,研究對象期望的就業單位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對條件艱苦的基層就業意愿較低。而且薪酬期望偏高,經調查統計,畢業后期望薪酬在3000以上的比例占41.2%,這與譚少明[3]等人在關于廣州幾所醫學院校中醫藥類專業學生的薪酬研究中僅17.2%學生的期望薪酬在3000以上相比,更加凸顯了本研究對象就業期望偏高的情況。醫學類學生就業取向偏差主要表現為就業期望值偏高和濃厚的區域觀念及經濟意識兩方面[4]。就業取向偏差、缺乏對就業形勢的清醒認知,是影響中醫類本科畢業生基層就業積極性的主要因素。
作為基層就業的主體,中醫類學生自身的認識是決定基層就業可行與否的關鍵。畢業生對無論是城市醫療衛生單位還是基層農村醫療單位,都應正確認識其提供的就業機會,把握職業需求,選擇適合自己的崗位[5]。而廣大在校學生應該積極參與學校就業指導工作,多關注就業形勢,了解就業政策,積極參與臨床實踐,合理調整就業預期,選擇積極主動就業對良好地應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尤其重要。
3.3 應加大學校基層就業宣傳指導力度
中醫類專業本科畢業生對基層就業政策的認知嚴重不足,只有18.3%的調查對象認為自己了解基層就業相關政策。而關于就業信息的獲取途徑,50.3%的調查對象通過學校就業指導網站進行了解,45.8%的調查對象通過政府相關網站了解,提示政府和學校的政策引導工作是中醫類專業本科畢業生獲取就業信息的主要途徑,并且反映了當前兩主體對基層就業政策的宣傳力度不夠。
目前學校的就業指導中心僅限于向學生提供數量不多的招聘信息,舉辦幾場就業講座,沒有形成一套完善的機制。因此,針對基層就業指導,形成專業系統的就業指導體系至關重要。
首先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要從新生入學開始, 就進行基層就業意識的教育,通過對中醫類學生就業市場的分析和提供就業政策等信息,如實地告知學生目前就業的實際困難,積極引導醫學生到基層就業。其次學校應引導廣大中醫類本科生接觸社會,提高認識:在教學期間可利用高校在基層附屬醫療機構的資源,讓學生提前到基層實習體驗,并通過正確的引導,讓其認識到基層需要他們,基層正是他們大顯身手的平臺。
[1] 林其勝.困境與出路:中醫藥院校大學生就業形勢思考[J].中醫藥管理雜志,2009,17(3):238-240.
[2] 張錦平,周 梅,吳林雄,等.醫學本科畢業生基層就業意愿及其影響因素的調查分析[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3,(3): 206-226.
[3] 譚少明,李 淵,侯 寧,等.中醫藥類專業學生擇業趨向調查與就業工作對策研究[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1,19(1):54-56.
[4] 薛來興.基層衛生人才需求與醫學生就業取向的矛盾性分析[J].赤峰學院學報,2012,28(9):248-250.
[5] 黃澤娟,楊 坤.中醫藥院校大學生就業渠道分析[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2,(11):14-15.
(本文編輯:鄒 鈺)
R192
B
1003-2800(2014)09-0599-03
2014-05-04
陳道睿(1990-),男,四川成都人,在讀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運動醫學臨床損傷方面的研究。
潘華山(1968-),男,四川瀘州人,教授,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運動損傷治療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