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靜

張藝謀是個誠實的實用主義者。他很坦率地表示并不愛電影,只是為了找條活路。
因為《歸來》,我們的女同事和男同事辯論了許久。曾經有過理想如今可以為理想再發發微博和朋友圈但絕不會上街的人通常喜歡這部電影,而那些一直是實用主義者且直覺力敏銳的女人會一眼看穿自己的同類。沒錯,張藝謀是個誠實的實用主義者。他的文學策劃王斌曾經寫過一本關于電影《活著》創作歷程的書,其中張藝謀很坦率地表示他并不愛電影,只是為了找條活路。《活著》禁映之后張藝謀的改變也很明顯,只要電影能上映,怎樣妥協都可以。
很多女人是天生的實用主義者,人往往無法喜愛和自己具有相同缺點的人,她們會喜歡更有浪漫騎士精神的男人,盡管生活中未必選擇這樣的人結婚。瞧,這就是實用主義者的理智。
《歸來》里沒有真正的愛情,我看不出陸焉識和馮婉瑜有任何舊情,張藝謀的其他電影里似乎也沒有,他的早期電影里欲望的旗幟高張,男女之恨遠多于愛,擰巴著互相憎恨蹂躪。《山楂樹之戀》他試圖尋找純愛,給人的感覺是女主角非常現實(當然原著也是這樣的),總算計怕被男人占了便宜去。
看完《歸來》,我對現實中的張藝謀有沒有過真正的戀愛經歷很好奇,于是重新翻看了他前妻肖華的自傳《往事悠悠》。在鞏俐寫給他的情書被肖華發現后(那封情書也是欲多于愛),張藝謀并無愧疚,他擔心的是肖華去告訴鞏俐當時的男友小楊,也為此和肖華大吵。事實證明他的猜疑有一半正確,暴烈的小楊打了鞏俐,也打了他。張藝謀情種地表態他愿意和鞏俐浪跡天涯,肖華又從別人那里聽到張藝謀說他們的婚姻是上山下鄉的錯誤結合,這一擊令她徹底崩潰。
從這個細節看,張藝謀在那段時間的確很喜歡鞏俐,但他有沒有愛過肖華呢?書中肖華回憶他和她戀愛時的種種細節,看不出是她在單相思。不過有兩段值得回味,他最開始給肖華寫情書時憂心如焚地談到自己未來的出路,返城后肖華的工作比他社會地位高,有男青年追求肖華,張藝謀極其緊張地寫了40頁長信給她,想從中阻撓。和肖華的戀愛對他來說更多是理性的考量,從家庭條件上肖華遠高于他,他能夠上北電完全是由于肖華姐夫的幫助;與鞏俐的戀愛應該更多是動物本能,當時學生鞏俐對他的前途顯然沒什么助益,在封閉的90年代初影響很壞。世間最純粹的愛情是開始于肉欲,你看見這個人滿腦子的性幻想,比如粉絲對偶像的愛戀就是這種。
但女人明白肉欲是最脆弱的末等情感,一旦狩獵完成,索然無味。這種情感粗放,經不起推敲和回味。那些細膩的,長久的,感天動地的必然是發生于之后的故事,就像AV不會帶給人感動,言情片卻可以。
《歸來》讓有些人重溫了張藝謀和鞏俐的情史,好像事情過去這么多年,婚外戀就發酵成了純愛。這種臆想的美好把張藝謀現在的小妻子當空氣嗎?孩子都生了好幾個,鞏俐的感情世界沒人知道,反正用世俗標準絕對沒有張藝謀圓滿。張藝謀老了有兒子女兒伺候,她呢?
比她更悲涼的是肖華,西影廠下崗職工,沒有再婚。在《水滸傳》里演武松的演員有一次和他妻子做節目談到自己出軌過,他妻子平靜地說:成功的人都是需要有墊腳石的,我愿意做他血淋淋的墊腳石。
因為職業關系,鞏俐至少得到了名利,肖華就是最下面那塊血淋淋的墊腳石。只有連自己的媽都比丈夫年輕的小妻子,摘到了桃子,那也只是為了傳宗接代和輿論威逼下已然腐爛的果實。這么看來,他的初戀真的只有一次,就是鞏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