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麗娜 XIONG Li-na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數學與計算科學學院,桂林 541004)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Computing Science,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Guilin 541004,China)
解構主義理念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探索
熊麗娜 XIONG Li-na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數學與計算科學學院,桂林 541004)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Computing Science,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Guilin 541004,China)
進入新時期以來,人才保衛戰成為世界各國積極構建的立國基礎。誰能擁有更多的具有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人才,誰就能擁有明天。探索多樣化的人才培養模式,尊重個人選擇,鼓勵個性發展,注重學思結合,是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歸屬,解構主義為創新人才培養提供了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的理念支撐。
解構主義;創新人才;個性化教育;自主學習
1.1 挖掘學生群體興趣,解構團隊建設 大學是人才培育的發源地,其靈魂是追求學術,本質是實踐創新。而創新人才培養的最終目的是創建研究型高水平大學,其中的魂是將一群極具創新思維的教師和一群極具創新意識和潛質的學生聚集在一起,形成思想相互交融、思維的相互激發,創建使學生終身受益的創造能力和創新思維形成的培養基。通過開展廣泛學生調研、座談和發放問卷,解構學生團體建設,將具有共同目標、理想、追求及興趣的學生個體打亂年級、專業和班級限制,組合為新的小團體,重組教師團隊,建立具有共同研究方向的科研團隊,搭建創新人才培養新架構。
1.2 挖掘學生個體自主學習主動性,創建挖掘機制 傳統的管理理念與管理體制,僅僅針對于學生行為規范的表層管理,其中存在著諸多問題與新時期高素質創新人才的培養要求不相適應。創建挖掘學生個體自主學習主動性的有效機制是以科學發展觀和以人為本的理念為指導的實踐教學工作。構建新的人才培養機制,確定發展目標,學生模塊化教育,加強個體式人才培養,運用各種網絡信息化手段促進學術科研交流機制,全面提升師生素質,采用縱橫立體式教學實踐體系,推進人才培養發展文化建立,實現文化影響人的教育教學體系。
1.3 建立創新人才培養軟環境,搭建體驗式教育載體創新人才的培養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踐行的是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推行認知體驗式教育則是因材施教的最佳教育模式。通過課堂理論衍生、課程手工實訓、電子仿真實訓,社會調研及生產認識實訓的四層遞進體驗教學為指導,拓展科技賽事、生產實習實踐載體,加強學生個體在學習中的體驗獲取個人發展和學習成長。
1.4 規范創新人才成長體制建設,全面提升教育教學水平 規范創新人才培養體制建設是人才培養的基本保障,通過建立一個中心一個導向和三方指導為創新人才培養和發展提供全方位基礎保障。在人才培養教育中立足以崗位能力素質為中心,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加強學院教學管理指導、學院學生工作辦公室指導、學院實訓基地指導。全面提升教育教學水平。
所謂創新即是指通過創造性的勞動產生新的、有價值的東西。學校對于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可以簡要的概括為知識、能力、素質的培養。如何培養現代社會中具有必備的專業知識技能、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較強的學習與自主學習能力的學生、實現“厚基礎、重能力、創新型、精英式”的高品質從事相關行業工作,適應生產經營中的中流砥柱骨干型人才所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成為我們不斷探索和改革的目標。
2.1 以海量的學科知識累積促進人才培養知識結構發生質的轉變 創新是在前人或他人已有發現或發明的基礎上進行的,也就是說,知識是創新的重要基礎,學校培養創新人才首先要培養的是能掌握豐富知識的人,包括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而且是掌握的知識越多越好,但學校在有限的時間內又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識都傳授給學生,這就必須要求我們進行知識結構的調整,創造一個優化知識結構框架,尤其是要突出教會學生具備學習能力、樹立終身學習意識的問題。
2.2 精工始于創新 能力的范疇是很廣泛的,對于創新人才,首先是掌握知識的能力、運用知識的能力。掌握并且會運用知識是創新的基礎條件,當然,這還不夠,還要具備創造性思維能力和進行創造性勞動的能力,有創造性思維才能創造新思想,有創造性的腦力或體力勞動才會出現創造性的成果,其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是創新能力的核心環節,這就要求學校培養的創新人才要注重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注重創造性工作能力的培養,一句話,要培養有能力的人。
2.3 提升素質全面發展 創新需要創造性工作,創造性的工作需要一個人具備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需要具備艱苦頑強的工作作風、有時還要富有靈感和靈活性、要有好的身體和心理素質,通過實踐我們也發現,在構成創新人才的要素中,還有比知識和能力更重要的東西存在,它對于人才接受和獲取知識、提高和發揮能力有決定性影響,這就是“素質”,包括思想道德、文化素質、業務素質、身體素質、心理素質等諸多方面,有豐富知識和較強能力的人,不一定就是具備較高素質的人,而這樣的人才也是不健全的。而素質不高的人必然影響其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影響其能力的正常發揮,所以學校培養創新人才必須要培養高素質的人才。
通過專業理論衍生和專業技能拓展的深度與廣度的全方位強化培訓,加強學生在基礎知識和應用等領域的最終提升,應用實踐載體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最終貢獻出人意料的科學知識。通過不同階段的研究拓展,實現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為社會、學校及學院提供創新性人才。
采用行動研究法、經驗總結法為主要研究方法,同時結合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對當前學生學習興趣和主要學習方式進行調研分析,并根據不同學生的群體性需求,解構現有的教育教學團隊和體系,重組教學科研團隊,挖掘學生興趣潛能,創造多元化、多渠道、全方位的學生學習模式,改進傳統的教育體系和人才培養理念,創建適合新形式下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架構。
3.1 深入調研,了解學生性格特征,解構學生知識體系創造力的實現是在人際交流和互動中不斷產生的,由于每個人都具有不同的知識背景,和生活環境,個體的意會知識也各有所長,在這種情況下通過深入的調研,充分了解不同的學生的特點和特性,將具有不同性格特征和愛好的學生在原有的傳統編班基礎上進行解構,通過重組后將組織內部的素有成員加強溝通、交流、促進意會知識的交流與共享,激發個體創造力,是實現創新人才培養的前提保障。
3.2 拓展實踐平臺,充分利用教學實踐基地 要培養創新人才,就必須有適合創新人才生活學習的軟環境,創建適合學科成員成長的平臺。例如:大學生在創新實踐基地通過在實踐基地的環境中自發的學習學科知識,討論學術要點,碰撞思想火花,在學術上形成了自由寬松、團結寫作和公平競爭的和諧氛圍。因而充分利用學校教學實踐基地,將基地開放,積極營造催人奮進的學術文化,這將為實現創新人才培養,構建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具有現實意義。
3.3 解構培養體系,開展數字拓展 評判作為人才的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尤其作為創新人才。對于一個普通的學生過渡到具有創新能力的專門人才其應經歷五個階段,創新意識萌芽階段、創新思維形成階段、創新學習提高階段、創新能力涌現階段、創新人格頂峰階段。這些階段在創新人才的形成培養過程中呈現循序漸進狀態。重新思考解構培養體系,創建數字拓展中心,是為一個普通學生過渡到具有創新能力的專門人才提供體驗與分享的有效途徑。
3.4 解構設計教學,開拓學生創新能力 人是實現生產力的第一要素,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是學科建設中不可缺失的重要部分。建立和篩選優質的學科建設帶頭人,凝聚優質學科力量是培養建設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保障。通過帶領和引導學生在所屬的學科領域中,解構傳統的教學體系,集思廣益,開展教學、科研和各類學術活動,真正做到實現創新人才能力培養。
3.5 解構學生視野,提升學生創新智慧 學生創新能力成長大致會經歷預備階段、適應階段、迅速發展階段、穩定階段、停滯階段、退縮階段和持續成長階段。這些階段的經歷離不開海量的知識體系的積累,通過解構學生團體,建立學科團隊后在低年級階段堅持“厚基礎”的教育,拓展學生學習知識視野積累極具一定量的知識基礎,逐步過渡發展階段,鼓勵學生通過參加學科競賽提升自我發展,利用暑假參與社會實踐,通過實踐項目感受學科領域的科研魅力從而真正形成創新人才的獨具性格特征和人格魅力。
3.6 強化機制保障,切實推進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建立創新人才的培養離不開機制保障,合理的機制建設是創新人才培養的能力與檢驗的要素,良好機制建設為培養符合時代要求的創新人才培養教育創新意識、觀念和優質的教學方式方法改良的提供前提。通過規劃完善制度機制,把物質與精神連為一體,強化學科制度、準則和職業操守,不斷改進年內部體制機制建設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理順創新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激勵優秀的學生為創新人才的培養提高優質的保障和氛圍。
[1]田起宏,韓笑,雷涯鄰.創新人才培養理論研究現狀及未來研究方向[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2010(6):55.
[2]楊金山.改革實驗工作模式促進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2):29.
[3]國鎖柱.建立適應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能力測評體系[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1(2):13.
[4]朱芳轉.論高師院校校園文化建設與創新人才培養體系構建[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1(01).
[5]趙建萍,田維.研究性學習在創新人才培養中的實踐[J].德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4).
[6]劉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新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11(1).
[7]毛天虹.SECI理論視角下的創新人才培養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2).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Training Model under the Concept of Deconstructivism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new era,talent battle become the founding basis that around the world actively build.The person who has more talents with innovative spirit,innovation sense and innovation ability,the person will have the tomorrow.Explore diverse training model,respect for individual choice,encourage character development,emphasis on the combination of learning and thinking are attribution of innovative training model.Deconstructivism provides concept support of heuristic,inquiry,discussion for innovative talents training model.
deconstructivism;innovative talents;individualized education;autonomous learning
熊麗娜(1984-),女,貴州貴陽人,助教,輔導員,研究方向為思政教育。
C961
A
1006-4311(2014)13-023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