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 LIU Li
(內蒙古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建筑與規劃學院,呼和浩特 010010)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Planning,Inner Mongolia Technical College of Construction,Hohhot 010010,China)
淺談校園植物造景
劉麗 LIU Li
(內蒙古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建筑與規劃學院,呼和浩特 010010)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Planning,Inner Mongolia Technical College of Construction,Hohhot 010010,China)
近年來,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校園建設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校園植物景觀的營造越來越受到重視。在滿足教育功能的前提下,學校考慮植物與人、植物與建筑、植物與大環境的融合,為師生們創造出更多優美的校園環境和交流場所。本文論述了植物造景在校園景觀中的作用、校園植物造景遵循的原則,校園中不同功能分區植物造景的問題以及植物造景在校園中未來的發展趨勢。
植物造景;植物配置;柔化建筑物
1.1 柔化建筑物,美化校園環境 在校園建設中,校園建筑物作為建設的主體,是大學校園文化的重要載體。而目前來看,國內大學高校的建筑物大多外形生硬,多為幾何線條,建筑材料也給人很大的生硬感,沒有起到很好的放松身心的作用。因此,當植物的形體和質地以極其柔和的形式出現時,就能很好地削弱建筑物的冰冷感。植物柔美而富于變化的線條能使整個校園更具親和力,增添校園空間的趣味性及藝術美感。
1.2 體現校園特色 植物造景要根據當地的景觀、氣候以及土壤等因素,選擇適宜的植物。進行植物造景時,園林工作者要根據當地的地域特點,選擇那些地域性較強的鄉土植物豐富植物配置,彰顯校園文化內涵。每所高校校園植物的景觀都根據本大學所在地域特征、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學校的性質、辦學宗旨等,在校園植物景觀中彰顯自己在長期發展中形成的風格與特色。
1.3 延續歷史,彰顯文化 學校是凝固的也是發展的,一個學校的建設不能拋棄歷史,只有在尊重歷史的前提下,積極進行校園文化建設,傳承校園文明。而植物生長是學校的歷史沉淀的最好見證,它由原來的矮小瘦弱的外形發展到今天的參天大樹,由單一植物的重復排列發展到現在的植物群落。植物景觀與文化天生密不可分,有著深厚的淵源,是文化最合適的載體。在植物配置時充分考慮到校園服務對象的特殊性,利用植物素材的寓意并結合古代詩詞、典故等創造出各種優美意境的植物景觀,使師生在欣賞美景的同時,陶冶情操、鼓舞斗志。
1.4 改善校園生態環境 校園植物種植時在一個有限的天地里,在園林藝術和美學的指導下,把樹木和草坪有機的結合和科學的配置,使之既能有觀賞價值又能充分發揮改善環境、調節氣候等生態功能,樹木花卉的生物特征不同,生態差異很大,在校園環境中起著不同的作用。有的樹木制造氧氣、有的吸附塵埃、調節氣候、減小風速、降低噪聲、招鳥引碟、防曬庇蔭等各有側重。
校園環境具有物質空間和社會文化雙重屬性。而校園綠化景觀作為校園景觀的有機組成,不是孤立存在的,校園所處的地理氣候、校園建筑類型的差異性,校園戶外空間場所的實用性,以及校園環境的教育功能要與校園綠化景觀相適應。
2.1 適用性原則
①地域氣候適應性原則。首先根據當地氣候條件,選用適合本地區的樹種,在進行植物時,要合理搭配喬木、灌木以及草坪,根據夏季和冬季日照和風速等的不同,在低層和多層的房屋墻壁上栽種綠色攀緣植物,進行垂直綠化,同時有效地調節校園建筑物的內外溫度,最大限度的發揮綠化的生態效應。
②戶外活動空間適應性。學校師生在進行日常中,總會在宿舍、食堂、教學樓、運動場之間穿梭。因此,校園的綠化應當根據校園使用者的行動規律對戶外活動空間深入研究,采用不同的植物,營造出適合師生活動的各類空間。
③校園類型的適應性。校園特色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靈魂和核心,是學校全體師生精神的總體現,校園綠化形式應根據校園類型不同咯有側重。如:農林院校結合教學研究,校園內的植物品種應豐富多彩,結合小型植物園的設置,創造優美的教學環境,藝術類院校可以對校園綠化作多空間處理,滿足不同空間功能的要求。
2.2 觀賞性原則
①統一中求變化、變化中求統一。對校園植物景觀進行統一規劃,確定幾種鄉土樹種作為校園的基調樹種,形成校園綠化的基調及特色,起到統一的作用,各區域以一種或幾種作為主景樹種再配以形態、色彩、線條、質地不同的樹種,在統一的前提下有所變化。
②協調與對比的原則。植物與校園建筑物配置時要注意體量、重量等比例的協調。如辦公樓、教學樓等可用冠徑大的樹木與之協調,一些老建筑的墻面可用粗壯的紫藤等植物來美化。
③均衡原則。將體量、質地各異的植物種類按均衡的原則進行配置,均衡有規則均衡和自然式均衡,比如,在行政辦公樓或教學樓前,采用采用規則均衡,在生活區、中心廣場、游園等環境中,采用不對稱式均衡。
2.3 生態性原則
①因地制宜的進行植物造景設計。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獨特的地域條件,在綠化規劃時,應盡量利用原有地形、植物適當的進行改造,并借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自然景物,校園中原有的湖泊、樹林、山石等、自然景物作為校園綠地構架,是建成優美校園環境重要而有效的方法。
②遵從植物生態位原則。生態位反映了物種與物種之間、物種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在校園的園林建設中,要充分的考慮物種的生態位特征,合理的選配植物種類,避免種間直接競爭,形成結構合理、種群穩定的復層群落結構,有利于種間相互補充,既充分利用了環境資源,又能形成優美的景觀。
3.1 學校入口植物造景 高校大門至學校主題建筑之間的空間,在功能上主要是滿足人流、車輛的集散,對于校園的風格面貌、文化特色的表現十分突出。在植物配置上應簡潔、明快、大方、自然,突出高等學府的文化氛圍。門前設有廣場的校園,應設置重要景觀點作為門前的主景,避免一覽無遺,植物種植注意豎向與橫向的對比,植物要低矮整齊點綴花卉。
3.2 學校教學樓綠地植物景觀 教學樓是學校師生進行教學工作的主要場所,是師生在課余休息時間休息放松的中心。在進行植物造景時,應采用自然式的布局,設置亭廊、水湖、座椅等,并在各環境小品之間用花草進行銜接。水湖中可以種植一些水生植物,岸邊栽種楊柳、薔薇以及芳藤等植物,增強畫面感。在一些開闊的空間可以布置一些自然式的起伏地形,在周圍布置草坪,并點綴法桐、松樹、合歡樹木等喬木。
3.3 學生生活區植物景觀 在對學生生活區進行植物造景時,園藝工作者要突出該區的安靜衛生特點,以便于學生學習和休息。在布局時,應突出簡潔實用的特點,可以在宿舍周圍栽種一些低矮的花喬木,如龍柏球、金鐘、龍船花等,在不影響室內采光的前提下,對學生生活區進行美化,以起到放松身心,維持心理健康的作用。
3.4 學校運動場區的植物景觀 運動場館的植物景觀設計宜采用統一與均衡、韻律與節奏相結合的藝術表現形式。以大片草坪機高大喬木形式基調及特色,起到統一的作用,周邊配以秋季觀花、觀果的喬灌木尋求景觀變化,創造出運動、熱烈、堅毅的氛圍。
[1]畢春.鹽城市校園植物造景初探[J].安徽農學通報(上半月刊),2010(13).
[2]王勇強.生態型校園植物造景探討[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1(04).
[3]徐建芳.淺析園林植物造景中的生態設計[J].價值工程,2010(15).
[4]寧世華,陳平.淺析現代園林植物造景[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2(08).
The Plant Landscape in Campus
In recent years,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China,the campus construction developed quickly,and so does the plant landscape in campus.In order to achieve the harmony of plants and people,plants and buildings,plants and environment,the school creates more beautiful campus environment and communication place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ole of campus landscape plants and the principles of plant landscape,problems of plant landscape in different functional area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campus plant landscape.
plant landscape;plant configuration;soften the building
劉麗(1963-),女,內蒙古呼和浩特人,教授,高級景觀設計師,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景觀設計。
TU986
A
1006-4311(2014)13-0324-02
研究課題:大學校園規劃與景觀設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