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琳琳
摘 要: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網絡視頻在近年占有了大量的用戶和市場,給傳統電視媒體帶來極大的沖擊。傳統電視媒體的出路如何,新網絡視頻的前景如何,是前者消失,兩者平衡或是融合,成為關注的焦點。本文從網絡傳播模式與傳統模式的區別、網絡媒體的優勢、網絡媒體的劣勢等方面對新舊媒體進行比較分析,并對網絡媒體發展的現狀及發展趨勢進行研判。通過比較分析,認為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各有其優勢,也有需相互補充的劣勢,在新一輪發展中,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將在競爭中相互融合,共同發展帶來新的繁榮。
關鍵詞:網絡視頻;新媒體;電視媒體;比較分析
2007年1月,著名IT界人士鄭治發表了一篇名為《盛世危言:被遺忘的電視》的文章,文中在分析了諸多互聯網相關數據并對比電視相關調查數據后,曾危言聳聽地說傳統電視機將被網絡視頻等新媒體邊緣化、最終被遺忘。網絡視頻以信息數量、傳播速度、互動優勢、使用優勢、用戶參與程度等極大的優勢,全方位出擊傳統電視,沖擊整個傳媒格局。網絡視頻的發展態勢引起傳播理論研究者、傳播媒體的實踐者和普通受眾的極大關注。為充分分析網絡視頻與電視媒體的區別,本文從網絡傳播模式與傳統模式的區別、網絡媒體的優勢、網絡媒體的劣勢等方面對新舊媒體進行分析,并對兩種媒體的發展趨勢進行研判。
1.網絡視頻飛速發展的基本條件已具備
經過多年的積累和發展,網絡視頻在技術、市場等方面已經得到很好的積累,為下一步飛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1.1 網絡視頻發展的技術基礎已具備
由于寬帶網絡在世界各地的高速發展,高品質的音視頻壓縮技術不斷推陳出新,更高的壓縮比率加上更寬的帶寬,使得互聯網用戶在互聯網上觀看高品質節目的愿望成為現實。隨著“寬帶中國”戰略的不斷推進,為網絡視頻應用創造了良好基礎設施,帶寬過低或不穩定所帶來的視頻圖像無法正常連續傳輸的問題在通過各種技術手段逐漸解決。
1.2 網絡視頻發展的市場環境已成熟
一是網絡視頻市場潛力巨大,增長迅猛。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由于內外部環境因素推動以及各運營商的努力,網絡視頻市場持續保持了快速增長,尤其是企業付費規模實現了翻番增長。
二是風險投資不斷投入到視頻市場中,保證了資金的來源。網絡視頻的發展潛力吸引了風險投資的關注,除了資本市場異常活躍,視頻行業中各個鏈條也都走上正軌,很多公司開始收支平衡,甚至出現了小幅的盈利。
三是廣告價值逐步得到認可,盈利模式逐漸建立。廣告主開始更多關注互聯網視頻廣告,豐富多樣的形式以及真實的用戶數據采集及反饋,使廣告投放更加合理、有效,受到越來越多品牌廣告的關注。網絡視頻內容將分走很多目前電視臺主流節目、黃金時段投放的廣告。
2.網絡視頻與電視媒體的比較分析
2.1 網絡傳播模式與傳統傳播模式的區別
一般情況下,傳播方式分為大眾傳播和人際傳播。在傳統的傳播環境中,大眾傳播與人際傳播的最大區別就在于大眾傳播信息是單向流動的,而人際傳播則是雙向互動。在大眾傳播過程中,控制權掌握在傳播者手中,受眾總是處于被動的接收端。面對大眾媒介“推送”給他們的內容,他們沒有選擇的自由,他們的反饋十分有限、嚴重滯后,而且不被重視。在人際傳播中,傳播者與用戶是對等的關系,用戶在接受信息的同時也可以表達自己的內容,實現傳播的良好互動。傳統媒體以大眾傳播為主,在表現是更多的是單向的信息傳輸。網絡媒體由于其互動的特性,天然具有人際傳播的特點,同時它又能靈活應用大眾傳播和人際傳播兩者方式,以用戶體驗為第一位,實現傳播方式的最優化。
2.2 網絡視頻相對傳統電視媒體的優勢
相對傳統電視媒體,網絡視頻具備自己很多獨特的優勢,真是傳統電視媒體很難趕超的。
(1)傳播速度快、范圍廣
傳統電視媒體對新聞事件的報道需要嚴格的采編審核流程,并且還受制于播出的欄目等約束,時效性往往大打折扣。而網絡媒體一旦獲知消息源,由于不拘泥于形式和內容,長度也可長可短,即可實現信息的第一時間發布,并且一旦事件有了新的更新可以實時更新,讓用戶第一時間了解進展。隨時網絡范圍的不斷擴大,網絡媒體將傳統媒體需要數小時甚至數天傳播到的范圍,借助網站、互聯網電視、手機等多種終端,可在數秒鐘內實現。
(2)熱點事件的系統化跟蹤
往往一個熱點時間發生后,資深的觀眾需要了解的有最新的信息,也需要有系統的分析和內容,網絡媒體的優勢又一次展現。借助網絡數據庫的豐富和網絡搜索的便捷以及各種網絡平臺強大的數據分析能力,網絡時代的編輯可快速就熱點事件形成一個專題。如馬航事件發生后,視頻網站就可以在第一時間將最新現狀、專家分析、歷史情況等所有相關視頻匯集成一個專題,方便用戶了解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和最新進展。
(3)創造用戶的交互體驗
信息化時代的用戶不再局限于坐在電視前面,對播放的內容只會點頭。他可不可以也表達他的贊成抑或不滿,網絡媒體提供了這樣一個自由的平臺,這里媒體人和普通受眾都是平等的個體,不管是新的政策還是所謂的專家觀點,有道理的用戶可以點贊,有失偏頗的用戶會“吐槽”,每個人不管他的身份如何,在網絡中他們重新獲取了表達自己觀點的權利。正因為網絡媒體提供了這種便利,網絡媒體除了承擔其媒體智能,也因為其承擔了部分“社交”職能而大受大家的青睞。
2.3 網絡視頻的劣勢
(1)權威性和公信力的欠缺
相對網絡媒體為了迎合觀眾的簡單易得和方便快捷,傳統電視由于其節目和時間的限制,其播出內容往往是經過精挑細選的,而有了審核的信息就變得權威和稀缺。有人把網絡新聞比作簡單組合起來的快餐,那么電視媒體在有的時候就是經過充分烹調的“正餐”了。面對海量新聞資訊、蕪雜信息的時候,大家逐漸形成這樣一種媒體使用習慣,互聯網提供給我們海量信息,但是電視提供給我們的是對海量信息的判讀和價值評估。多年來,傳統電視媒體依靠這種嚴肅的新聞態度建立起來的權威性和公信力,網絡媒體要趕超還需要時間的積累。
(2)原創內容的稀缺
目前網絡視頻在技術不斷提高和受眾快速增長的背景下,內容建設成為一個首要的問題,如何根據不同手中,選擇、制作相應的節目來滿足觀眾是網絡視頻的當務之急。盡管網絡視頻的內容制作來源正在發生變化,但視頻網站大量的來自網民上傳,經過非常簡單的分類后呈現的信息,是否能夠支撐一個媒體從而形成一個市場,是否有持續的吸引力,是否有足夠的質量競爭力,成為未能解決的問題。
從宏觀上看,觀眾對電視的依賴并沒有因為網絡視頻的沖擊而銳減,電視滿足著信息傳遞、輿論引導、大眾教育、娛樂提供等方面的需要,電視媒介給社會帶來的那種“媒介現實”仍是最可信賴、最具真實感的。從微觀上看,電視臺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積累了大量的原創節目和原創的理念,積累了眾多的品牌欄目,精良的節目制作、豐富的原創節目產能,龐大的有線電視網,這些都是網絡視頻所難以企及的。
(3)受眾規模的有限
從目前來看,電視仍是眾多的媒介形式中,公眾接觸最頻繁、接觸時間最長的媒體。據美蘭德調查的數據顯示,在全國30個省市區的樣本中,觀眾工作日和休息日平均每天收看電視時間分別為156.1分鐘和202.3分鐘,而排在第二位的網絡媒體,對應的平均每天接觸時間為90分鐘和120分鐘。在電視的受眾群體中,農村人口、兒童和老齡人口對電視的忠誠度、黏著度都是最高的。改變傳統電視用戶的習慣需要一個過程,讓他們了解網絡視頻的快捷高效,讓他們能體驗到新媒體的樂趣,是一個過程,而對于不那么樂意接受新事物或者不那么方便接觸網絡媒體(如飛機上,沒有網絡的賓館中等)的人群,這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3.結語
不管在學術界和產業界,傳統電視媒體的出路如何,新網絡視頻的前景如何,是前者消失,兩者平衡或是融合,都成為近年大家關注的焦點。新媒體在擁有其吸引新用戶中突出優勢的同時,卻面臨著內容、用戶規模、權威性等多方面的障礙。通過比較分析,本論文認為,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各有其優勢,也有需相互補充的劣勢,在新一輪發展中,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將在競爭中相互融合,共同發展。在不遠的將來我們可以看到,新老媒體的相互融合,共同發展將是網絡時代下媒體發展的必然趨勢,也必將帶來廣電行業新的繁榮。
參考文獻
[1] 傅瓊,互聯網電視時代傳統電視媒體的應對策略 [J] 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 2014(01)
[2]馬新莉,張海珍.探討新媒體時代的傳統媒體發展之路[J]. 價值工程. 2011(02)
[3] 李太斌,網絡電視與廣播電視的發展趨勢分析[J]. 中國報業. 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