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冬君
鼾癥全稱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是一種常見病,近年來,兒童的發病率呈逐漸升高的趨勢,臨床表現為鼻塞、張口呼吸、睡眠打鼾及睡眠不安等癥狀[1-2],可以導致分泌性中耳炎病,引起咽鼓管功能障礙,影響患兒的生長發育,保守藥物治療療效不顯著。目前主要治療手段是手術切除,本文進行了對比研究,現具體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0年10月-2013年5月收治的120例扁桃體肥大合并腺樣體肥大患兒,其中男78例,女42例,年齡3~16歲,病程3個月~2年,均表現為鼻塞、張口呼吸、睡眠打鼾及睡眠不安等癥狀。隨機分為對照組60例,治療組60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方法即扁桃體切除加腺樣體刮除術治療,患者取平臥仰頭位,氣管內插管靜脈復合麻醉,1%地卡因+0.1%腎上腺素棉片行鼻腔黏膜表面麻醉;先切開剝離,擠切法摘除雙側扁桃體,徹底止血,在間接鼻咽鏡下看清腺樣體大小、形態后,采用切割刀或刮匙刮除腺樣體,棉球壓迫止血。治療組:采用扁桃體摘除加鼻內鏡下腺樣體刮除術治療。用同樣方法麻醉,先行扁桃體剝離術;然后用2根導管牽拉起軟腭,暴露鼻咽部,放入Davis開口器使口咽部充分暴露;通過口腔插入70°鼻內鏡,調整鼻內鏡的角度,檢查鼻咽部腺樣體的形態、大小及其與咽鼓管咽口、咽鼓管圓枕及后鼻孔等的關系;先將腺樣體合適刮匙置于患者鼻咽腔,使其末端緊貼鼻咽頂壁,保持刮匙在中線位置,向后壓刮匙,刮除大部分腺體,鼻咽部壓迫止血后,然后用彎頭電動吸引切割器(Xomed 2000型)將殘余腺體;特別是近咽鼓管口、圓枕處的腺樣體切除,切除時先從腺樣體兩側上緣開始切吸,然后切除中央部分,最后切除下緣,保護好咽鼓管圓枕的黏膜,壓迫止血。注意在咽鼓管附近操作時,應保持切割刀器距咽鼓管結構2~3 mm,從而避免損傷咽鼓管及其周圍結構,并發分泌性中耳炎患兒同時行鼓膜切開置管。術畢術腔棉球壓迫止血,必要時在鼻內鏡引導下行電凝徹底止血。
1.3 療效觀察 療效判定:(1)治愈:睡眠時打鼾、張口呼吸,鼻塞癥狀完全消失,聽力提高25~30 dB;(2)好轉:睡眠時打鼾、張口呼吸,鼻塞癥狀明顯改善,聽力提高20~25 dB;(3)無效:睡眠時打鼾、張口呼吸等無變化或加重,聽力無提高。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 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的治療效果比較 兩組療效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2.2 兩組手術情況比較 治療組手術時間和術中出血量均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手術情況比較(s)
表2 兩組手術情況比較(s)
注:手術時間均指統計腺樣體開始手術至腺樣體止血完畢的時間
組別 手術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對照組(n=60)10.1±2.9 72.0±3.6治療組(n=60)8.9±2.6 58.0±3.2 t值 2.41 15.920 P值 <0.05 <0.01
2.3 兩組腺樣體殘留率比較 對照組腺樣體殘留率為36.2%,治療組腺樣體殘留率為14.9%,治療組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5.98,P<0.05)。
腺樣體肥大和扁桃體肥大是兒童的常見病、多發病,是兒童鼾癥的主要原因,腺樣體位于鼻咽部頂部與咽后壁處,屬于淋巴組織。表面呈桔瓣樣,腺樣體肥大可導致分泌性中耳炎病,引起咽鼓管功能障礙,還可能導致腺樣體面容,阻礙兒童的成長發育,影響患兒的生存質量[3-5]。目前治療方法主要是外科手術切除,但傳統方法即扁桃體切除加腺樣體刮除術治療是在無法直視的情況下盲目進行,多依靠術者的經驗和感覺,視野不清,導致腺樣體上端和咽鼓管周圍部分殘留,術中損傷大,出血量多,術后復發率高,若損傷咽鼓管圓枕,術后可致咽鼓管咽口瘢痕閉鎖,導致分泌性中耳炎或原存的分泌性中耳炎經久不愈[6-8]。而扁桃體摘除加鼻內鏡下腺樣體刮除術治療利用鼻內鏡能夠在直視下進行手術,視野清晰,安全,快速,簡化了手術程序,創口小,減少了臨近組織結構的損傷,但要注意鼻內鏡下切除腺樣體時不可切除過深[9-10],下緣只須切除75%即可,否則引起創面廣泛滲血。本文通過兩種不同手術方法的對比,結果顯示:對照組總有效率為95.0%,治療組為96.7%,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手術時間為(10.1±2.9)min,術中出血量為(72.0±3.6)mL,治療組手術時間為(8.9±2.6)min,術中出血量為(58.0±3.2)mL,治療組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腺樣體殘留率為36.2%,治療組為14.9%,治療組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字2=5.98,P<0.05)。
總之,這兩種方法的近期療效相似,但是扁桃體摘除加鼻內鏡下腺樣體刮除術創口小,出血量少,腺樣體殘留率低,遠期療效優于傳統方法,值得推廣應用。
[1]宋艷軍,張彩連.扁桃體摘除加鼻內鏡輔助腺樣體刮除治療小兒鼾癥96例[J].基層醫學論壇,2009,13(1):215-216.
[2]趙杰,楊衛實,李雅立.手術治療小兒鼾癥72例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6(19):3803-3804.
[3]陸冬凌,張發岐.腺樣體刮除術治療小兒鼾癥的療效觀察[J].實用醫學雜志,2009,21(20):16.
[4]時勝武.經口鼻內鏡下腺樣體切除術與傳統腺樣體刮除術的比較研究[J].現代預防醫學,2011,38(11):2186-2187.
[5]張志宏,胡書君.小兒鼾癥鼻咽部側位片105例X線分析[J].醫學影像學雜志,2011,2(1):16-18.
[6]蔡運桿,溫太佩.扁桃體摘除聯合鼻內窺鏡下腺樣體切除治療小兒鼾癥[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1,11(5):842-843,845.
[7]趙宇,安平.鼻用糖皮質激素對小兒鼾癥的療效[J].中國醫學文摘(耳鼻咽喉科學),2011,10(5):275-277.
[8]朱紅秋,李建萍.扁桃體切除術治療小兒鼾癥的臨床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12(6):43-44.
[9]胡書君,張志宏.小兒鼾癥105例臨床治療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0,23(2):88.
[10]賀秋紅,葉新華,陳虹.小兒鼾癥病因對睡眠障礙及生長發育影響的調查分析[J].中國中西醫結合兒科學,2013,2(1):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