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江 鄧宏芬 夏晗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由于多種原因造成的以膝關節軟骨退變為主累及整個關節,導致關節周圍軟組織、關節滑膜的病理改變為特征的臨床常見病、多發病[1-3]。多見于中老年人,因患者的膝關節疼痛、腫脹和活動受限而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為探討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治療效果,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開展膝關節骨性關節炎醫用臭氧注射療法與針灸、推拿配合超短波綜合療法的臨床療效觀察。選取本院收治的200例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進行分組對比,醫用臭氧治療組的臨床療效令人滿意,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00例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其中男74例,女126例,年齡49~72歲,平均60.5歲,病史1~13年,所有患者均表現為膝關節疼痛、關節周圍腫脹、活動受限,X線片顯示膝關節關節間隙變窄,關節邊緣骨贅形成。其中關節腔或關節周圍滑囊積液者92例(占46%),關節變形58例(占29%),雙膝患病24例(占12%)。按照收治住院單雙號將所有患者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100例,其中治療組采用醫用臭氧治療,對照組采用針灸推拿及超短波綜合治療。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根據中華醫學會骨科分會骨關節診治指南(2007年版):(1)近1個月內反復膝關節疼痛;(2)X線片(站立或負重位)示關節間隙變窄、軟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變、關節緣骨贅形成;(3)關節液(至少2次)清涼、黏稠,WBC<2000個/mL;(4)中老年患者(≥40歲);(5)晨僵≤30 min;(6)活動時有骨擦音(感)[4]。
1.3 方法
1.3.1 醫用臭氧治療組 儀器設備:德國·赫爾曼MEDOZON型臭氧發生器,醫用純氧,10 mL一次性使用無菌注射器,無菌創可貼,彈力繃帶。每4天注射1次,5次為一療程。如果患者為雙膝關節病變則隔日治療另一側。每次注射治療后需臥床休息2 h后方可下地活動患肢。
1.3.1.1 膝關節腔內注射 患者取仰臥位,患側膝關節伸直(困難患者膝下可墊薄枕),以髕骨上緣的水平線與髕骨外緣(或內緣)的垂直線的交點為穿刺點。局部皮膚常規消毒后,鋪消毒孔巾,用帶針10 mL注射器自穿刺點向內下方(或向外下方)刺入關節腔,回抽無血及積液后注入臭氧。如有積液則應先將積液抽凈,然后再注入臭氧,拔針后無菌創可貼敷貼(如抽吸有積液者應用彈力繃帶固定)。
1.3.1.2 膝關節周圍痛點注射 膝關節腔內注射完畢后,囑患者保持關節放松,休息10 min左右,再次在膝關節周圍壓痛點注射臭氧,原則是每次注射不超過3個壓痛點,每點注射3 mL左右。
1.3.1.3 臭氧的提取與濃度 按操作常規將臭氧發生器與醫用氧氣瓶連接,設定其輸出的O2-O3混合氣體中O3濃度為35 μg/mL,將10 mL注射器插入注射器取氣接口中取氣(注意不要主動抽取以免混入空氣,而是利用輸出氣體的壓力自動進入)。
1.3.1.4 注入膝關節腔內臭氧的總量 根據患者個體差異注入20~40 mL臭氧以患者感到膝關節局部脹痛為宜。
1.3.2 針灸推拿及超短波綜合治療組 儀器設備:汕頭·達佳DL-C-C型超短波電療機;針灸針采用一次性華佗牌30號毫針。
1.3.2.1 針灸治療 (1)體位:坐位或仰臥位,膝關節屈曲90°。(2)局部取穴:陽陵泉、陰陵泉、足三里、犢鼻穴、膝眼。遠道取穴:昆侖、懸鐘、三陰交、太溪。(3)方法:進針前穴位皮膚碘伏消毒,采用指切或夾持進針法,垂直于皮膚進針,針刺深度按部位不同在10~25 mm范圍捻轉得氣(局部酸、脹、重、麻感)后留針,留針20 min后起針,起針后以消毒棉球輕壓針孔約3 min。每次20 min,每周治療2次,3周一療程。(4)注意事項:明顯關節腫脹者只以遠道取穴方式治療。
1.3.2.2 推拿治療 (1)體位:患者先取俯臥位,下肢伸直放松,踝關節下墊低枕。①治療者以拿法或滾法施于大腿后側(胭繩肌)、小腿后側約2 min。②推、揉或一指禪推胴窩部2 min。(2)體位:患者仰臥,下肢伸直放松,膝關節下墊低枕。③先以滾法施于患肢闊筋膜張肌、股四頭肌、內收肌群約3 min。④然后摩、揉或一指禪推法施于內外膝眼、阿是穴,每穴操作約40 s。(3)體位:患者仰臥,下肢伸直放松,移去墊枕。⑤推髕骨。向上下內外各方向推動髕骨,先輕柔的推動數次,再將髕骨推至極限位,維持2~3 s,反復3次。⑥膝關節拔伸牽引:治療者雙手握持小腿遠端拔伸并持續2 s,力量以有膝關節牽開感為度,反復5次;然后,以同法作持續牽引約30 s(如有助手,可由助手固定大腿遠端,再行上述操作)。⑦被動屈伸,收展髖關節,至極限位(以患者能忍受為度),反復3次;被動屈伸膝關節,至極限位(以患者能忍受為度),反復3次。(4)手法:滾法、點、揉、一指禪推法、拔伸、牽引等手法。實施方案:其中①②③④⑤⑥為基本手法;關節活動受限者加手法⑦:有明顯關節腫脹疼痛者去手法⑤,并降低手法強度。實施手法前可用按摩油劑或膏(如青鵬軟膏)涂抹患處,增加消腫止痛的作用。手法劑量:手法力量要求均勻柔和,患者舒適耐受為度。
每次治療約20 min,2次/周,3周為一療程。
1.3.2.3 超短波治療 治療前患者除去身上的金屬物品,取舒適體位,患肢膝關節伸直(或微屈曲)采用電容場法治療,電極對置于患膝關節兩側,調節輸出按鈕至微熱量,設定治療時間為15 min,治療完畢,將治療儀輸出調回零,關閉電源取下電極,1次/d,20次一療程。
1.4 評價標準 采用國際膝骨關節炎WOMAC量表(v3.1)進行關節指數評分判定法[4]。
1.4.1 療效評價標準 (1)痊愈:疼痛等癥狀消失,關節活動正常。(2)顯效:疼痛等癥狀消失,關節活動不受限。(3)有效:疼痛等癥狀基本消除,關節活動輕度受限。(4)無效:膝痛癥狀與關節活動無明顯改善。
1.4.2 主要癥狀評價標準 (1)臨床控制:癥狀或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2)明顯有效:癥狀或體征明顯改善。(3)有效:癥狀或體征有好轉。(4)無效:癥狀或體征無明顯改善[5]。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100例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臭氧治療后半年,通過隨訪判定效果,根據療效評價標準對兩組臨床療效進行比較,醫用臭氧注射療法治療組顯效率達86%,總有效率達99%,明顯高于針灸推拿及超短波綜合治療對照組的顯效率69%,總有效率84%,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無一例不良反應,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2.2 兩組臨床癥狀改善情況比較 治療組對于疼痛、晨僵、腫脹、關節積液、關節摩擦音(感)或日常活動受限的影響總有效率均明顯優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6。

表2 兩組對疼痛的影響比較

表3 兩組對晨僵的影響比較

表4 兩組對腫脹的影響比較

表5 兩組對關節積液的影響比較

表6 兩組對關節摩擦音(感)或日常活動受限的影響比較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以關節軟骨退變、變性破壞、軟骨下骨硬化或囊性變,關節邊緣骨質增生,滑膜增生,關節攣縮,韌帶松弛或攣縮,肌肉萎縮無力等為特征的慢性關節炎。臨床主要表現為:膝關節疼痛、腫脹、晨僵、活動受限及滑膜炎。臭氧具有良好的消炎止痛作用,目前國內外資料認為主要作用機理為:(1)直接作用于病變組織神經傷害感受器周圍的炎性致痛物質成分。如5-羥色胺(5-HT)、組織胺、多巴胺(DA)、腎上腺素(AE)、去甲腎上腺素(NE)。肽類:內啡肽、腦啡肽、P物質、前淚腺素[6-9]。同時無機鹽類的鉀離子、氫離子、鈣離子是直接致疼痛的內源性物質。還有緩激肽、加壓素等肽類、ATP、ADP、AMP等腺苷類內源性致痛物質。臭氧發揮抑制調控和分解、破壞作用而消除疼痛。(2)臭氧在局部組織刺激產生類似針灸樣的反射療法效果,增加了內源性鎮痛物質產生-腦啡肽,緩解疼痛。(3)臭氧代謝還原為氧,直接改善了局部神經末梢組織缺氧狀況。(4)局部浸潤注射臭氧過程中,能使病變組織內粘連與攣縮得到松解和疏導。膝關節腔內及周圍痛點注射后,能改變局部炎性致痛物質成分及O3代謝還原為氧,直接改善了局部組織的缺氧狀況,促進血液循環而有利于炎性水腫的吸收,達到消炎止痛的目的[10-12]。因此醫用臭氧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值得臨床運用。
[1]李丹,陳卓銘,鄺志強,等.Maitland手法配合超短波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療效觀察[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2,4(8):767-768.
[2]何偉,方蘇亭,王勝利,等.松凝分筋手法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臨床研究[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7(4):752.
[3]李文軍,劉建航,妖民安.鹽酸氨基葡萄糖膠囊配合手法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療效觀察[J].廣西中醫藥,2011,5(3):13-14.
[4]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9:33.
[5]吳波,田衛群.抗骨質疏松治療對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臨床療效的影響[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2013,21(7):28.
[6]Simonetti L,Raffi L,Cenni P.Pharmacological mechanisms underlying oxygen-ozone therapy for herniated disc[J].Rivista Italiana di Ossigeno-Ozonoterapia,2003,2(1):7-11.
[7]Moretti B,Lanzisera R,Morese A.O2-O3vs chondroprotectors in the treatment of osteoarthritis of the knee[J].Rivista Italiana di Ossigeno-Ozonoterapia,2004,3(15):65-72.
[8]Genovese E,Bonetti M,Fontana A,et al.Tecnica di infiltrazione guidata di Ossigeno-Ozono nelle principali articolazioni[J].Rivista Italiana di Ossigeno-Ozonoterapia,2004,3(24):121-130.
[9]Brina L,Villani P C.Treatment of rotator cuff lesions with echo-guided infiltration of an Oxygen-Ozone mixture[J].Rivista Italiana di Ossigeno-Ozonoterapia,2004,3(2):139-147.
[10]Han H J,Kim J Y,Jang H Y,et al.Fluoroscopic-guided intradiscal oxygen-ozone injection therapy for thoraco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s in dogs[J].In Vivo,2007,21(4):609-613.
[11]Zhou N,Fu Z,Sun T.Effect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oxygenozone on rats’ astrocytes in vitro[J].Neuroscience Letters,2008,441(2):178-182.
[12]Bonetti M,Cotticelli B,Valdenassi L,et al.Magnetic resonance with gadolinium administration in assessing the efficacy of O2-O3 therapy in lumbar disc herniation[J].Riv Neuroradiol,2001,14(11):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