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寧+潘力
摘 要:國內攝影高校教育存在通病,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高校和社會的“供需”之間出現問題,攝影高校教育已不能順應時代發展。通過10余年的攝影教學實踐與探索,提出攝影教育當下的任務是革新實踐教學模式,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應用型、復合型人才,適合社會需求。文章從明確攝影實踐教學建設思路和建立“進階實踐+開放實踐”的雙軌交叉的攝影實踐教學體系兩方面,提出了攝影實踐教學模式的改革與探索, 并在實際教學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攝影 實踐教學 應用型人才 大眾化教育
國內高校攝影專業的教學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重視實踐,不尚空談。毋庸置疑,這是一個好的傳統,符合攝影的專業特點。但在攝影領域中,特別是商業攝影行業,有一個不爭的事實,應屆畢業生的實踐能力不及一些未經過高等教育的年輕攝影從業人員,這種尷尬的狀況,直觀的折射出國內攝影高校教育的通病: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高校和社會的“供需”之間出現問題。所以,革新實踐教學模式,提高教學實效,是高校攝影教學改革的首要課題;是有效的培育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應用型人才與創新型人才的至關重要的一環。
一、強化明確攝影實踐教學的建設思路
我國的高等教育已經從傳統的“精英教育”轉向了“大眾化教育”。在當前大學生就業的嚴峻形勢下,如何調整我們攝影專業的本科教學,處理好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關系,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適合社會需求,成為攝影本科教學關注的重要課題。
從2000年大連工業大學攝影建系至今,我們的攝影教育無論從規模上還是質量上有很大的提高。在通過對大量畢業生的跟蹤反饋、及對其他兄弟院校的攝影專業的調研、以及聽取了行業前端專家的意見,經過多次的論證與討論,最終確定了 “培育以影像為藝術語言的優秀攝影工作者和具有較高視覺審美水準的應用型影像人才為宗旨”的人才培養方案,構建培育應用型人才的實踐教學體系。
二、建立“進階實踐+開放實踐”的雙軌交叉的攝影實踐教學體系
國內高校攝影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設置大致相同,包括課程實踐和集中實踐環節兩部分,集中實踐環節是由攝影采風、畢業實習、畢業創作等部分組成。按照過去的教學觀念,實踐教學課程僅僅是理論性課程的輔助部分,主要通過一些輔助性的操作訓練幫助學生掌握理解理論知識。但今天看來,這種實踐教學體系存在的弊端逐漸顯現:首先,課程實踐與集中實踐間缺乏過渡, 學生很難把多門基礎性實踐課程知識有效的整合運用;其次,學生在畢業前不能完成從“作業模式”到“工作模式”的轉變;再次,這種統一的教學體系不是以學生為主體的設置,不能更好地滿足不同能力層次學生的需求,更無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重點拔尖, 特別是一些能力突出的學生,其創新能力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與提升。
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我們從創造性、實踐型攝影人才培養的目標出發,按照“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有機結合,層次遞進,條塊組合,良性互動”的構想,根據基礎性、綜合性、設計性、創新性教學的遞進規律,設計了“進階實踐+開放實踐”的雙軌交叉的攝影實踐教學體系。
表1 上述兩個實踐教學系統,形成雙軌交叉的攝影實踐教學體系。
1.進階實踐教學系統
進階實踐教學,主要是指在課程計劃、學分結構和人才培養方案的規范框架內,按照教學計劃層次遞進的規律設計的實踐教學系統。其特點是按照攝影人才的綜合素質和專業化能力培養的規律,遵循專業教育質量要求來設計和安排。這一部分的實踐教學,強調規范性、統一性和系統性,與理論教學協調一致,保持實踐教學體系的完整性、連貫性。進展實踐教學要求全體學生參與,老師示范、指導,學生獨立完成。
進展實踐教學,包括 “基礎培育期”、“專業拓展期”、“專業整合期”。
(1)“基礎培育期”——作為理論性課程的輔助基礎性實踐教學
“基礎培育期”是指作為理論性課程的輔助部分的實踐教學課程,主要通過一些輔助性的操作訓練幫助學生掌握理解理論知識,是一種基礎性實踐。基礎培育期包含許多基礎性的攝影課程:攝影基礎、攝影用光、攝影構圖、靜物攝影、人物攝影、建筑攝影等。每門課程都注重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有效結合,實踐教學加深了學生對抽象知識的理解,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到理論對實踐的指導意義。當這些課程看似獨立的實踐訓練的“點”聯系在一起時,學生便獲得了進入下一個階段學習的基礎。
(2) “專業拓展期”——以課程模塊為主的綜合性實踐教學
“專業拓展期”包括兩個部分:以課程模塊為主的綜合性實踐Ⅰ、以社會實踐和專業考察為主的綜合性實踐Ⅱ。
以課程模塊為主的綜合性實踐Ⅰ是“主題攝影綜合訓練”,課程包括:人物專訪、廣告攝影、時尚攝影等,具有十分明確而且有相當難度的要求。區別于“基礎培育期”的實踐教學,學生面臨著更大的挑戰:攝影設備、燈具等硬件的復雜操作,場景道具的安排,模特的調動與溝通、化妝師的協調等眾多問題。學生已經從基礎性的實踐訓練過渡到綜合性訓練, 就技術能力訓練而言,這個階段是“基礎培育期”實踐課程的一次總結,但是,技術技能的訓練不是攝影教學的全部。前文我們提出,高校輸出的畢業生與社會企業的需求之間出現了供需矛盾,我們培養的攝影專業畢業生的實踐能力及創新能力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主題攝影綜合訓練”的設置,正是解決這個問題的一個行之有效的手段。通過“主題攝影綜合訓練”,讓學生感受從“作業模式”到“工作模式”的轉變,教學重點已經從知識與技術的講授轉化為在特定條件與特殊限定下的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在訓練的過程中,學生需要獨立的查閱資料、策劃主題、準備拍攝方案,同時要與團隊其他人員及時溝通、高效合作……。這個過程,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的知識認知能力、心理狀態等綜合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而教師在這個環節,要給學生留出足夠的空間,更多是作為一個顧問的身份出現。endprint
以人物專題拍攝訓練為例,課程要求學生對一位(一組)人物的造訪與影像表現,在充分交流的基礎上,融合個人對對象的認識,確定影像表現的主體和方案。在訓練的要求上,首先,在選定人物對象后應有計劃地準備最初的交流,包括目的、方式、探討等內容。其次,進行完整的文字整理,包括對象觀點的記述和個人觀點的闡述。再次,列出文字計劃、預計問題及其解決方法,個人心得體會。最后,根據個人創意運用恰當的影像語言,完成一組圖片。要求超越普通意義上的人像攝影概念,在表現人物本身形象的同時兼顧與之相關的事物以及個人觀點。
攝影是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與相關行業保持密切聯系,建立實踐基地,充分利用這些社會資源更好地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實習條件,不斷增強學生社會實踐及應用能力。同時,我們可以把企業和行業中經驗豐富的專家和從業者邀請過來,參與指導學生的實踐,這是對高校教師實踐經驗缺乏的一種有效的補充方式,會大大提高實踐教學的質量。
(3)專業整合期——探索研究與實踐并重的畢業設計教學實踐
高校的攝影教學實踐與社會的攝影實踐之間的目標體系與評價標準不盡相同,如選題的前瞻性、立意的創新性、研究的深入性等等。為了有效地建立校企良好的“供求”關系,在畢業設計環節,要以社會需求為導向,既注重學生攝影實踐能力的培養,又重視學生對影像的研究,對作為攝影實踐能力的畢業設計作品與作為研究能力成果的論文進行嚴格把關。[3]
2.開放實踐教學系統
(1)開放實踐教學系統的硬件保障
改善實踐教學環境、實踐教學設施是大力推進教育質量的基礎。以大連工業大學為例,在過去的十多年間,學校先后投入了300多萬元用于實驗室的建設和改造,創建攝影實驗中心7間,購置了大量實驗器材和設備,提升了攝影專業辦學實力,保證了實踐教學的質量。這些教學設備資料為實現“進階實踐+開放實踐” 雙軌交叉的攝影實踐教學體系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2)設立“因材施教”、“興趣培育”、“重點拔尖”開放實踐教學系統
開放實踐教學,主要是根據“因材施教”、“興趣培育”、“重點拔尖”,的教學觀點,以學生為主體設置的自由開放的實踐教學系統。開放性的實踐教學不是管理上的無序真空地帶,實踐教學既重視學生的自主性,也要做到有序設計、層次分明、目標清楚、效果到位。開放實踐教學,從培養學生的專業興趣入手,通過建立競爭激勵機制、項目引導機制、典型示范機制、項目代訓機制等,將實踐教學開辟成為學生“創意——創新——創業"的發展空間。
在開放式實踐教學模式的探索中,教師充分的調動了學生學習主動性,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在國內教育領域不斷獲得美譽。學生連續五年參加一年一度國內最具影響力的平遙國際藝術大展;學生作品也在國內外重大賽事中屢獲殊榮,僅近五年,學生在省級以上的攝影大賽中獲獎92人次;并于2011年、2012、2013年連續三年獲得“全國攝影教育十佳院校”稱號。
人才的培養最終是為社會服務,社會的認可和評價是對我們教學成果最有效的檢驗和最有力的支持。在高年級的實踐教學中,開展創業性實踐教學,通過工作室的方式鼓勵學生創新、創業。由于課程建設中實踐教學的深入,帶動了學生的自主創業的精神勁頭,獲得了良好的社會評價和經濟效益,實現了有效的人才對接。畢業生魏強同學創立了“擴弩數碼創意工作室”;屆畢業生唐旭在大連創建了“寒武紀攝影工作室”,經過幾年的成長,獲得了豐厚的經濟回報和社會評價;畢業生馮努也創立了“努攝影工作室”,進行時尚攝影的拍攝和其他商業拍攝活動,都取得了驕人的成果。還有很多學生在北京、廣州等地創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或者從事商業攝影拍攝活動,屢見不鮮。
三、結束語
當代的攝影產業高速發展,傳統的說教式的、局限于書本知識的、理論與實際脫節的、不能發揮學生積極性主動性的教育方式,已不能順應時代發展,攝影的實踐教學模式要不斷的創新。總結“進階實踐+開放實踐”的雙軌交叉的攝影實踐教學體系,實踐教學體系改革要處理好以下三個關系:第一,處理好基礎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關系,提高實踐教學的有效性和趣味性;第二,處理好素質教育和專業教育的關系、通才教育和專才教育的關系;第三,處理好大學攝影實踐教育與社會攝影業界實踐的關系。
參考文獻
[1]喬丙武.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的大學生就業觀教育[J].教育探索,2009,2:135~136.
[2]王龍江,姚璐,林銅,王川.商業攝影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3.
[3]陳亞楠,張建省.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改革研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 2013,1:133~134.
作者單位:大連工業大學服裝學院endprint
以人物專題拍攝訓練為例,課程要求學生對一位(一組)人物的造訪與影像表現,在充分交流的基礎上,融合個人對對象的認識,確定影像表現的主體和方案。在訓練的要求上,首先,在選定人物對象后應有計劃地準備最初的交流,包括目的、方式、探討等內容。其次,進行完整的文字整理,包括對象觀點的記述和個人觀點的闡述。再次,列出文字計劃、預計問題及其解決方法,個人心得體會。最后,根據個人創意運用恰當的影像語言,完成一組圖片。要求超越普通意義上的人像攝影概念,在表現人物本身形象的同時兼顧與之相關的事物以及個人觀點。
攝影是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與相關行業保持密切聯系,建立實踐基地,充分利用這些社會資源更好地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實習條件,不斷增強學生社會實踐及應用能力。同時,我們可以把企業和行業中經驗豐富的專家和從業者邀請過來,參與指導學生的實踐,這是對高校教師實踐經驗缺乏的一種有效的補充方式,會大大提高實踐教學的質量。
(3)專業整合期——探索研究與實踐并重的畢業設計教學實踐
高校的攝影教學實踐與社會的攝影實踐之間的目標體系與評價標準不盡相同,如選題的前瞻性、立意的創新性、研究的深入性等等。為了有效地建立校企良好的“供求”關系,在畢業設計環節,要以社會需求為導向,既注重學生攝影實踐能力的培養,又重視學生對影像的研究,對作為攝影實踐能力的畢業設計作品與作為研究能力成果的論文進行嚴格把關。[3]
2.開放實踐教學系統
(1)開放實踐教學系統的硬件保障
改善實踐教學環境、實踐教學設施是大力推進教育質量的基礎。以大連工業大學為例,在過去的十多年間,學校先后投入了300多萬元用于實驗室的建設和改造,創建攝影實驗中心7間,購置了大量實驗器材和設備,提升了攝影專業辦學實力,保證了實踐教學的質量。這些教學設備資料為實現“進階實踐+開放實踐” 雙軌交叉的攝影實踐教學體系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2)設立“因材施教”、“興趣培育”、“重點拔尖”開放實踐教學系統
開放實踐教學,主要是根據“因材施教”、“興趣培育”、“重點拔尖”,的教學觀點,以學生為主體設置的自由開放的實踐教學系統。開放性的實踐教學不是管理上的無序真空地帶,實踐教學既重視學生的自主性,也要做到有序設計、層次分明、目標清楚、效果到位。開放實踐教學,從培養學生的專業興趣入手,通過建立競爭激勵機制、項目引導機制、典型示范機制、項目代訓機制等,將實踐教學開辟成為學生“創意——創新——創業"的發展空間。
在開放式實踐教學模式的探索中,教師充分的調動了學生學習主動性,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在國內教育領域不斷獲得美譽。學生連續五年參加一年一度國內最具影響力的平遙國際藝術大展;學生作品也在國內外重大賽事中屢獲殊榮,僅近五年,學生在省級以上的攝影大賽中獲獎92人次;并于2011年、2012、2013年連續三年獲得“全國攝影教育十佳院校”稱號。
人才的培養最終是為社會服務,社會的認可和評價是對我們教學成果最有效的檢驗和最有力的支持。在高年級的實踐教學中,開展創業性實踐教學,通過工作室的方式鼓勵學生創新、創業。由于課程建設中實踐教學的深入,帶動了學生的自主創業的精神勁頭,獲得了良好的社會評價和經濟效益,實現了有效的人才對接。畢業生魏強同學創立了“擴弩數碼創意工作室”;屆畢業生唐旭在大連創建了“寒武紀攝影工作室”,經過幾年的成長,獲得了豐厚的經濟回報和社會評價;畢業生馮努也創立了“努攝影工作室”,進行時尚攝影的拍攝和其他商業拍攝活動,都取得了驕人的成果。還有很多學生在北京、廣州等地創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或者從事商業攝影拍攝活動,屢見不鮮。
三、結束語
當代的攝影產業高速發展,傳統的說教式的、局限于書本知識的、理論與實際脫節的、不能發揮學生積極性主動性的教育方式,已不能順應時代發展,攝影的實踐教學模式要不斷的創新。總結“進階實踐+開放實踐”的雙軌交叉的攝影實踐教學體系,實踐教學體系改革要處理好以下三個關系:第一,處理好基礎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關系,提高實踐教學的有效性和趣味性;第二,處理好素質教育和專業教育的關系、通才教育和專才教育的關系;第三,處理好大學攝影實踐教育與社會攝影業界實踐的關系。
參考文獻
[1]喬丙武.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的大學生就業觀教育[J].教育探索,2009,2:135~136.
[2]王龍江,姚璐,林銅,王川.商業攝影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3.
[3]陳亞楠,張建省.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改革研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 2013,1:133~134.
作者單位:大連工業大學服裝學院endprint
以人物專題拍攝訓練為例,課程要求學生對一位(一組)人物的造訪與影像表現,在充分交流的基礎上,融合個人對對象的認識,確定影像表現的主體和方案。在訓練的要求上,首先,在選定人物對象后應有計劃地準備最初的交流,包括目的、方式、探討等內容。其次,進行完整的文字整理,包括對象觀點的記述和個人觀點的闡述。再次,列出文字計劃、預計問題及其解決方法,個人心得體會。最后,根據個人創意運用恰當的影像語言,完成一組圖片。要求超越普通意義上的人像攝影概念,在表現人物本身形象的同時兼顧與之相關的事物以及個人觀點。
攝影是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與相關行業保持密切聯系,建立實踐基地,充分利用這些社會資源更好地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實習條件,不斷增強學生社會實踐及應用能力。同時,我們可以把企業和行業中經驗豐富的專家和從業者邀請過來,參與指導學生的實踐,這是對高校教師實踐經驗缺乏的一種有效的補充方式,會大大提高實踐教學的質量。
(3)專業整合期——探索研究與實踐并重的畢業設計教學實踐
高校的攝影教學實踐與社會的攝影實踐之間的目標體系與評價標準不盡相同,如選題的前瞻性、立意的創新性、研究的深入性等等。為了有效地建立校企良好的“供求”關系,在畢業設計環節,要以社會需求為導向,既注重學生攝影實踐能力的培養,又重視學生對影像的研究,對作為攝影實踐能力的畢業設計作品與作為研究能力成果的論文進行嚴格把關。[3]
2.開放實踐教學系統
(1)開放實踐教學系統的硬件保障
改善實踐教學環境、實踐教學設施是大力推進教育質量的基礎。以大連工業大學為例,在過去的十多年間,學校先后投入了300多萬元用于實驗室的建設和改造,創建攝影實驗中心7間,購置了大量實驗器材和設備,提升了攝影專業辦學實力,保證了實踐教學的質量。這些教學設備資料為實現“進階實踐+開放實踐” 雙軌交叉的攝影實踐教學體系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2)設立“因材施教”、“興趣培育”、“重點拔尖”開放實踐教學系統
開放實踐教學,主要是根據“因材施教”、“興趣培育”、“重點拔尖”,的教學觀點,以學生為主體設置的自由開放的實踐教學系統。開放性的實踐教學不是管理上的無序真空地帶,實踐教學既重視學生的自主性,也要做到有序設計、層次分明、目標清楚、效果到位。開放實踐教學,從培養學生的專業興趣入手,通過建立競爭激勵機制、項目引導機制、典型示范機制、項目代訓機制等,將實踐教學開辟成為學生“創意——創新——創業"的發展空間。
在開放式實踐教學模式的探索中,教師充分的調動了學生學習主動性,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在國內教育領域不斷獲得美譽。學生連續五年參加一年一度國內最具影響力的平遙國際藝術大展;學生作品也在國內外重大賽事中屢獲殊榮,僅近五年,學生在省級以上的攝影大賽中獲獎92人次;并于2011年、2012、2013年連續三年獲得“全國攝影教育十佳院校”稱號。
人才的培養最終是為社會服務,社會的認可和評價是對我們教學成果最有效的檢驗和最有力的支持。在高年級的實踐教學中,開展創業性實踐教學,通過工作室的方式鼓勵學生創新、創業。由于課程建設中實踐教學的深入,帶動了學生的自主創業的精神勁頭,獲得了良好的社會評價和經濟效益,實現了有效的人才對接。畢業生魏強同學創立了“擴弩數碼創意工作室”;屆畢業生唐旭在大連創建了“寒武紀攝影工作室”,經過幾年的成長,獲得了豐厚的經濟回報和社會評價;畢業生馮努也創立了“努攝影工作室”,進行時尚攝影的拍攝和其他商業拍攝活動,都取得了驕人的成果。還有很多學生在北京、廣州等地創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或者從事商業攝影拍攝活動,屢見不鮮。
三、結束語
當代的攝影產業高速發展,傳統的說教式的、局限于書本知識的、理論與實際脫節的、不能發揮學生積極性主動性的教育方式,已不能順應時代發展,攝影的實踐教學模式要不斷的創新。總結“進階實踐+開放實踐”的雙軌交叉的攝影實踐教學體系,實踐教學體系改革要處理好以下三個關系:第一,處理好基礎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關系,提高實踐教學的有效性和趣味性;第二,處理好素質教育和專業教育的關系、通才教育和專才教育的關系;第三,處理好大學攝影實踐教育與社會攝影業界實踐的關系。
參考文獻
[1]喬丙武.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的大學生就業觀教育[J].教育探索,2009,2:135~136.
[2]王龍江,姚璐,林銅,王川.商業攝影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3.
[3]陳亞楠,張建省.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改革研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 2013,1:133~134.
作者單位:大連工業大學服裝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