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
〔關鍵詞〕 手工活動;質量;動手能力;方法;積累;素
材;制作;技能
〔中圖分類號〕 G61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08—0052—01
手工活動是美術活動的一部分,是手、眼、腦共同參與的活動,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手工活動作為幼兒園教育的內容之一,它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通過手工制作,可以培養幼兒的觀察力,發掘幼兒的智力潛能,激發幼兒的創造力,活躍幼兒的思維,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成長。但由于幼兒年齡小,具備的經驗少,操作能力較弱,所以在手工制作活動中常存在不能正確使用工具和材料、害怕動手、在活動中不會創新等問題,這些問題影響了幼兒的動手能力。因此,如何有效地開展幼兒園手工制作活動,提高幼兒的手工活動質量,我對此進行了積極的實踐和探索。
一、通過多種途徑幫助幼兒積累手工制作素材
1.引導幼兒欣賞各種優秀作品,激發幼兒創作的欲望。這是手工教學活動的開端,其主要作用在于激發幼兒的興趣,幫助幼兒豐富知識經驗,讓其能反映在作品中。
2.收集各種材料,鼓勵幼兒自己嘗試手工制作。教師要收集一些空瓶、空罐、紙箱、紙盒等廢棄材料,投放到美工區,激起幼兒的好奇心,并讓幼兒接觸和擺弄它們。幼兒在自由探索中會逐漸發現材料的物理特性和表現特性,并會通過想象嘗試塑造作品,從而培養幼兒進行制作和創作的興趣。
3.帶領幼兒走進大自然,獲取創作靈感。手工創作的材料多種多樣,可以是身邊的廢棄物,也可以從大自然中獲取,如樹葉、花、石頭、貝殼、泥土等。教師應帶領幼兒走出教室,投身到大自然中去,這樣不僅能激發幼兒對大自然的熱愛,還能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4.多提供豐富的范例,開拓幼兒的思維。豐富多彩的范例,可使幼兒充分感受美,積累感性經驗,并從中受到啟發。此外,難易程度各不相同的各種成品、半成品范例,也有助于幼兒根據自己的能力和興趣進行選擇制作。
5.將各種知識有機結合。教師可選擇學科交叉中相關聯的知識點,引導幼兒把不同的的知識經驗聯系起來,以訓練幼兒的新奇想象力,幫助幼兒積累創作素材。
二、通過各種方式幫助幼兒加深對物體形狀的記憶
教師可以讓幼兒多看一看、摸一摸、說一說、學一學,加強對表象形體的記憶,使幼兒對塑造的物品有深刻的體會、感悟和了解,幫助幼兒豐富表象。如,在指導幼兒制作動物造型時,教師可通過立體模型或多媒體演示供幼兒觀察動物的形狀,啟發幼兒思考:這個動物的整體形態是怎樣的?頭是怎樣的?耳朵是什么形狀?尾巴是長的還是短的?等等。同時還可利用兒歌、謎語等幫助幼兒加深對動物形體的記憶。
三、幫助幼兒提高手工制作技能
1.教師要引導幼兒學習各種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手工工具和材料使用方法的掌握是手工制作的關鍵所在。因此,教師首先要注意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的年齡特征,有選擇地引導幼兒學習一些手工制作的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例如,培養幼兒正確使用剪刀剪出圖形、學會基本的折紙技巧、粘貼簡單的泥塑技能,等等。幼兒只有掌握了這些基本的技能技巧,才能運用簡單的形體自己拼裝和創造。在綜合性的造型活動中,幼兒除了要學習這些基本技能外,還需學習切割、連接、裝飾等技能,以此培養幼兒對材料性質的形體直覺能力及對空間的認識能力。
2.給幼兒多提供練習的機會,訓練幼兒手的靈活性。在對幼兒進行手的靈活性訓練時,教師可先進行分步練習,再進行整體練習。分步練習可以幫助幼兒確切地掌握每一種動作方式的要領,整體練習則可以幫助幼兒掌握系列動作之間的連接與協調。
四、運用恰當的方法引導幼兒進行制作
1.明確目標。在成人的手工活動中,其目標是很明確的,但幼兒不同。因此,教師應注意幫助幼兒將制作目標明朗化,引導幼兒緊扣目標進行構思、創作。
2.設計構思。幼兒明確了目標以后,他們的手工制作就進入了構思階段。這時候教師要引導幼兒對想制作物品的造型、色彩、裝飾、成品效果等各構成因素進行全面思考與設計。
3.動手操作。在幼兒進行制作的時候,教師要引導幼兒遵循由簡到繁、由易到難遞增的原則,激發幼兒對手工制作的興趣,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笙 編輯:王金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