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柏昌
〔關鍵詞〕 語文教學;“趣”;“敢”;
“活”;“新”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
07—0051—01
新課標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在凸顯學生主體地位的過程中發掘潛質,啟發思維,呈現“師生平等、人人參與”的活潑局面。為此,筆者認為應緊密圍繞“趣”、“敢”、“活”、“新”四字,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只有這樣,才能讓語文課堂真正“動”起來。
一、 引導學生要突出“趣”字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贬槍πW生好奇心強,無意識記憶占主導地位的特點,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新課時,應有意地創設各種有趣的情景及問題,將學生對新鮮事物的興趣轉移到課本內容的學習上,使之在尋求答案的同時極大限度地進入到思考、探索問題的狀態中,以飽滿的熱情、充沛的精力去閱讀和理解課文,去解決困難和疑惑。一旦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那難以抑制的“表現欲”就會順勢而發,爭先恐后的發言局面將會形成。
二、回答問題要突出“敢”字
教師要求學生上課積極發言,首先要給學生說話的權利和勇氣,讓學生有表現自己意愿的機會,有展現自己才能的“舞臺”。要教會學生敢說“我不會”、“我不懂”、“我有不同的想法”。在發展學生個性方面,要鼓勵學生敢于發言、敢于表現自我、敢于在教師宣布正確答案后說出自己的迷惑或自認為正確的不同見解。作為教師,應珍惜學生心靈深處的渴望,積極創造機會,不斷地讓學生取得“我今天發言了”的喜悅心理和“我能行”的成功體驗。尤其對于學困生來說,一句呵斥或許會使他們永遠失去學習的勇氣,而一句鼓勵則有可能成為他們成功的轉折點,因為信心是成功的前提,而“敢”做是成功的階梯。
三、設計問題要突出“活”字
同樣一座廬山,從不同的角度審視,將會產生“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視覺感受;同樣一個問題,采用不同的提法,也會呈現“鴉雀無聲”和“勢如爆竹”的不同局面。因此,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突出“三性”:1.層次性。針對學生個體差異的存在,設計的問題要使每個學生都能從自身的理解水平出發,找到切入問題的層面,振振有詞地發表見解,同時細心聆聽別人的答案,在相互比較中加深理解,獲得進步。2.針對性。設計針對學生比較敏感而又爭議較大的問題,并適時組織討論,也是調動學生積極性、激活課堂的方法之一。3.靈活性。有些問題的答案不是現成的、唯一的,在不同的思維點將會出現不同的結果。對這些問題教師應做到心中有數,在課堂上適時點撥、靈活處理,啟發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將使學生熱情高漲,為自己搶先想到答案而歡呼。
四、啟發思維要突出“新”字
小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火花可能光芒四射,也可能瞬間熄滅。啟發學生從多角度、多起點、多層次、多方位地進行思考,肯定學生的“標新立異”、“異想天開”,也是讓課堂活起來,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重要手段。如,筆者在教授《景陽岡》一文時,待學生將武松機智勇敢、膽大心細的特點概括完畢后,一個學生發言了:“老師,我認為武松還是一個做事魯莽和愛面子的人。他可以不相信店家的話,但他不能不相信官府的榜文。他應該在調查了解后再上岡也不遲。”全體學生為之嘩然,頓時議論紛紛。筆者首先肯定了他這種敢于質疑的精神,然后引導學生就這個問題展開討論,在討論中加深對武松膽大、好勝的英雄本色的理解。實踐證明,只要我們努力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對那些超出范圍、不著邊際的答案,不是一概否定,動輒冠以“胡思亂想”、“離題萬里”的帽子,相信“一千個《哈姆雷特》的讀者,心目中便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生的創新熱情將被激發,發言的積極性將被調動,新穎的觀點將會脫穎而出,對問題的回答也將不再是“一枝獨秀”,而是“百花齊放”了。
“帶著知識走向學生”,不過是“授人以魚”,“帶著學生走向知識”,才是“授人以漁”??梢?,只有在課堂上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讓學生想說、敢說、愛說,才能在激活課堂的同時,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和知識的獲得者。
?笙 編輯:郭裕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