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娟 李雙奎
〔關鍵詞〕 農村中小學;會寧縣;陪
讀;分析;影響;對策
〔中圖分類號〕 G5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
08—0074—01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隨著時代的進步,教育越來越被國人所重視。中國社會科學院的一項調查顯示,當今中國36.8%的家庭存在陪讀現象。在甘肅這樣一個農業大省內,“陪讀大軍”或“中國式陪讀”現象比比皆是。其中,農村中小學陪讀占了一大部分。本文以甘肅省“西北高考狀元縣”——會寧縣為例,對甘肅省農村中小學陪讀家庭進行調查研究。
一、 會寧縣農村中小學陪讀家庭分析
本次調查選取了縣城兩所高中和鄉村一所中學,采取隨機抽樣的方式,共發放問卷100份,收回89份,回收率為80.9%,覆蓋會寧縣21個鄉鎮,89個家庭。被調查者中,男性占31%,女性53%,年齡大部分在41~50歲。根據spss分析數據可知,被調查的89個陪讀家庭中,49%的家庭主要收入來源為打工,年收入為一萬元以下,這些家庭一般都是來自較為偏遠的山區和鄉鎮,其基本情況如下。
1.陪讀學校類別及學生性別。會寧縣的農村中小學陪讀,基本涵蓋了縣內各種學校。其中,高中陪讀最為普遍,占64%,其次為初中。在被陪讀學生中,男女比率基本持平。這些家庭一般是由一個家長同時陪讀1~2個孩子,陪讀時間長達兩年至三年甚至三年以上。家長認為,一旦開始陪讀,就要一直陪到孩子考上理想的學校為止。
2.陪讀形式、花費及居住條件。由于陪讀人員的文化程度較低,并且沒有一技之長,46%陪讀人員都在學生上課期間打工或做小買賣。陪讀花費一學期一般在1到5千元左右,部分花費達到一萬元以上,占家庭總收入的50%左右。80%的陪讀家庭以租房為主,一部分陪讀家庭住親戚家,只有3%的家庭自己買房。其中,80%的租房只有10㎡,較大的也只有20㎡。每家只租一間房,家長及孩子吃住都在房內,食物絕大部分是家里自帶。
二、陪讀對農村家庭的影響
1.陪讀給家庭帶來的積極影響。選擇陪讀的家庭,一般意義上都是家長覺得孩子是可造之才。48%的家長表示,陪讀期間孩子的學習成績有所提高。另外,在陪讀期間,很多家長選擇一邊打工一邊照看孩子,能夠降低家庭花銷。
2.陪讀給家庭帶來的消極影響。(1)農業生產減少,荒地增多。會寧的農村,鎖門閉戶已不罕見,荒地越來越多。調查中,49%的家庭表示自從陪讀后,家里的農業生產減少了。“陪讀是幾年的事,種地是一輩子的事”總結了會寧人對教育和種地的看法。(2)留守男人、老人增多,生活困難。在會寧,由于家長對教育的重視,留守兒童不多,一般是父母帶孩子求學又打工,老人在家務農,生活不便。由于陪讀的絕大多數是母親,一部分父親留在家里務農照看老人。這些男人由于傳統習慣,不愿意干家務活,生活處于應付狀態。(3)加重家庭經濟負擔。1998到2006年,甘肅省農民人均學費支出年均增長率為18.9%,自2006年以來,國家實行減免學雜費等政策,花費有所減少。但隨著物價的不斷攀升和陪讀催生的“租房熱”,導致陪讀花費逐年增長。陪讀期間,經濟困難成了家庭中最大的困難,很多家長都認為,堅持到孩子考上大學,經濟困難的情況就能好轉,可問題是,孩子考上大學后,依然需要大量的財力支持。(4)城鄉觀念、生活方式的差別,致使家庭出現不穩定因素。一部分陪讀家長到了陪讀地后,被當地的觀念、生活方式感染,逐漸趨同,有的人甚至否定了之前的生活,導致家庭瓦解。因此,陪讀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農村家庭的不穩定因素。
三、對策
“家有讀書郎,全家跟著忙。”只有正確認識陪讀對農村家庭的影響,采取有效的措施解決農村教育面臨的問題,才能從根本上提高教學質量。
1.提高農村家長素質,正確認識教育。教育是立國之本,但對孩子的教育要順勢而行,不能過于增加家長和孩子的壓力。
2.增加寄宿制學校的建設。學校條件好了,家長也就放心讓孩子住校了,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自理能力,也能減輕家庭負擔。
3.增加對農村貧困家庭的資助,改善教育環境。一部分家庭雖然選擇了陪讀,但是孩子和大人的生活水平較低,無法保證基本的營養。因此,可以通過資助提高學生的生活水平。
4.努力實現城鄉教育公平,縮小差距。農村中小學陪讀,根本上是追求好的教育。農村學校,無論軟件、硬件,與城里都存在很大的差別。因此,實現教育資源公平化,促進城鄉教育一體,能夠減少農村中小學陪讀。
5.加大城鎮化建設,提高農村發展水平。陪讀導致很多農村家庭成了“空巢”,荒地增加,經濟發展滯后。因此要加快城鎮化發展,切實提高農業優勢。
?笙 編輯:馬德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