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輝鵬
所謂“綠色”教育,是指環境保護教育,當今世界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物理技術在生產、生活、科學研究中得到廣泛應用,對人類社會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由于物理技術的廣泛應用,同時也帶來的副作用——環境污染,例如霧霾、電子垃圾、噪聲、光反射等,這些污染的危害很大,但還有許多人并未注意到,更不知道如何防范,為引起重視,環境保護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物理學是研究聲、光、電、熱、力的一門十分有趣的科學,很多物理現象都與環保方面息息相關,如節能減排、噪聲的危害、光污染的危害,等等。環境保護并不是環境工作者的專利,應是每個人的自覺行為。因此,作為一個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應讓學生受到必要的環保教育。
一、在電學中滲透“綠色”教育
現在廣東的電力供應仍很緊張,有時還要拉閘限電。我們要提倡生活中需要節約用電,節約用電也相當于節約煤炭和水。在課堂教學中向學生講清楚節約能源也是愛護環境的一種體現。在講到電路的構成要素之一電源知識時,可向學生滲透節約用電的措施。如家里的照明燈、電扇、電視機、空調等家用電器在無人的情況下要及時關掉電源,不要總在待機狀態;空調溫度的設定要合理,一般不要低于26度,人體覺得舒適就可以了;洗衣機要根據所洗衣服的量和實際需要設定程序;電冰箱一般選擇放置空氣流通、不受陽光直射的地方。另外,要經常注意開關、插座和電線的完好情況,增加用電設備要及時更新線路和開關設備,以免發熱絕緣老化發生漏電,浪費電力。以上的做法很多學生平時沒注意到,通過課堂的滲透,培養學生節約用電,節約能源意識,還要發揮他們的影響力,向家人、親戚宣傳節約用電方法,起到一舉多得的作用。
二、在熱機教學中滲透“綠色”教育
當今社會消耗的主要能源——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氣。在物理的熱機教學中,讓學生知道絕大多數熱機是消耗化石能源,消耗石油的量很大,按照這樣的速度,再過50年地球上的石油就枯竭了。目前熱機的效率很低,汽油機的效率約是15%到20%,柴油機的效率約為25%到30%,而飛機上的噴氣式發動機的效率也只能達到60%到70%。大部分能量被廢氣帶走,各種熱機排出大量的廢氣、各種燃料燃燒時排放到大氣中的煙塵、及排放的SO2和CO2還會形成酸雨,酸雨改變了農田的酸堿度,腐蝕了古建筑。數量龐大的汽車行駛時,排放的廢氣污染是不可忽視的。我國有一些城市出現霧霾,跟汽車排放的廢氣對城市嚴重污染的緊密相關。那如何減少消耗化石能源?如何讓燃料盡可能完全燃燒?如何提高熱機的效率?在課堂上把這些問題拋給學生討論。在收集學生發表的意見后,老師再引導歸納,列舉節能減排方法或開發新能源。比如可通過改善燃燒環境,調節油、氣比例等來實現。為了減小摩擦需要經常保養機器,適當調節各零部件間間隙,并注意保持潤滑等。又如我們可以開發新型燃料的汽車,電動汽車,太陽能汽車等。最后總結:在能量在轉化過程中,能量的可利用程度是逐漸降低的,例如各種形式的能和內能的相互轉化過程中,總有部分內能以熱量形式散耗到環境中,成為不可利用的能量,也就是可重復利用的能量減少了。讓學生從根本上了解到節能的重要性,在行動上也做到節能,這樣我們就有效地達成了教育目標。
三、在聲現象中滲透“綠色”教育
從物理角度看,噪聲是發聲體做無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從環境保護的角度看,凡是影響人們正常學習工作、休息和在某些場合“不需要的聲音”,都統稱為噪聲。如各種機器轟鳴聲,人的嘈雜聲及各種突發的聲響等,均稱為噪聲。噪聲來源主要有,交通噪聲、工業噪聲、建筑施工噪聲、社會生活噪聲。還有次聲波,它頻率底于20Hz,廣泛存在自然界中,如火山爆發、地震海嘯、臺風、雷電、大氣湍流、流星、極光和電離層擾動等。另外人類也能制造產生次聲波,如火箭發射、飛機飛行、火車汽車的奔馳、核爆炸等。目前有相當部分的人在噪音、次聲波超標準環境中生活和工作。噪聲污染已嚴重地威脅著人們的生活,如城市居民所患的神經性疾病中,相當部分是由于噪聲造成的。次聲波對人類的危害,雖然人耳一般聽不到,然而次聲波的作用卻不可忽視,因為高強度的次聲波會令人精神恍惚,影響人的健康,在教學中結合這些知識,向學生提出物理問題,并歸納減弱噪聲的途徑:(1)在聲源處減弱;(2)在傳播過程中減弱;(3)在人耳處減弱。通過噪聲危害及減弱噪聲的途徑,從而使有學生減弱噪聲意識的。
四、在光現象中滲透“綠色”教育
光污染就是的對人超量光輻射,光照到物體表面有漫反射或鏡面反射,物體表面光滑就發生鏡面反射,如城市建筑物的玻璃幕墻、釉面磚墻、磨光大理石等裝飾反射的太陽光是鏡面反射,光線集中向一個方向。還有電焊時的電弧產生的強光,較強的紅外線、紫外線。這些對人超量輻射,對生產、生活和身體健康造成不良影響,例如會使人產生頭暈、目眩、失眠心悸、神經衰弱,嚴重者可導致白內障、神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皮膚的傷害。減少光污染已刻不容緩,可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思考:你身邊有哪些光污染現象?你打算提出何種方案減少污染??在教學中結合這些知識,向學生提出物理問題,并歸納減光污染幾個方面:(1)加強城市規劃和管理,改善工廠照明條件等,以減少光污染的來源。(2)對有紅外線和紫外線污染的場所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護措施。(3)采用個人防護措施,主要是戴防護眼鏡和防護面罩。光污染的防護鏡有反射型防護鏡、吸收型防護鏡、反射-吸收型防護鏡、爆炸型防護鏡、光化學反應型防護鏡、光電型防護鏡、變色微晶玻璃型防護鏡等類型。通過學習,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光污染的危害,增強環保意識。
時下我們的生活所污染環境日益嚴重,對人們的生活和健康帶來了很多不利影響。在物理教學課堂上對學生滲透“綠色”教育,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的同時,也加強了環保節能的意識。所以,加強環保節能意識教育顯得特別的重要。
責任編輯 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