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慧
正確看待每一位后進生,用真誠和耐心去呵護他們,消除思想隔閡,幫助他們走出困境,才能解決他們的問題,促其轉化,讓他們都能健康成長。
一、用真誠感化后進生
記得2008年我教的五(2)班有一位叫羅小華的富家子弟,由于父母的嬌寵,無心向學,在校猶如一匹野馬,行為不羈,成績一塌糊涂,更糟糕的是小華深陷網絡游戲無法自拔。每次找他談心,想給他輔導數學,他都不耐煩地用仇視不屑的眼神回敬我,搖晃著身子根本就不想聽,局面讓我束手無策,同事都勸我不用白操心了。但老師的責任心提醒我壓著怒火,對這個受人厭惡的學生我只能忍耐。高爾基說過:“誰愛學生,學生就愛她,只有愛學生的人,才可以教育學生。”我相信老師付出真誠的愛,定能轉化這個頑童。我放下老師的架子主動跟他套近乎:“小華,聽說你家房子好大又新潮,能不能請老師到你家參觀參觀?”就這樣一句親近的詢問,小華竟回報我一個微笑。小華成了我那個學期第一個家訪的學生,從此,小華開始慢慢接納我,為了幫助小華排除畏難情緒,我首先對他進行心理上的疏導:“小華,在老師心中,沒有第一名和最后一名之分,只有努力和不努力的區別。雖然你一直不重視學習,但數學多次能考到50分左右,說明你好聰明,只要你多用點心去學,成績一定會不斷提高的,老師也會幫助你。”在我的關愛和引導下,我看到了小華做數學題的專注,看到了他對我微笑時的友善,看到了他學習成績的提高,我的喜悅無以言表。
二、用耐心呵護后進生
教育家培根說:“無論何人,失去了耐心就失去了靈魂。”可見,耐心在教育中的作用。我教過一位學生小饒,上課發言從來不舉手,張嘴就說,毫無紀律可言,學習成績差,且不能按時完成作業,連他自己都辨認不出自己寫的什么字。還經常欺負同學,有時候上課拽女同學的頭發、無緣無故地罵人,很多同學都不愿與他為鄰。看到他那副霸道的模樣,就知道是不好惹很難管理的一個“頑童”。針對饒韜的情況,我決定從學習習慣入手。對于他身上的諸多缺點,我不敢指望他一天、兩天就改變,必須有耐心去了解他,循序漸進去轉化他。就這樣,經過了我無數次的提醒、鼓勵,他上課隨意說話的毛病基本上得到了改正。但是好景不長,因為他基礎差,課上的內容對他越來越沒有什么吸引力了,他的注意力逐漸由上課轉化為招貓遞狗,不是捅捅這個,拽拽那個,就是趁老師不注意換個座位、發個怪聲什么的。幾次找他談,根本不管用,當著我的面表現很老實,但回去后他仍然是屢教不改。許多科任老師上課要么往我這送,要么干脆讓他到外邊站著。在這種情況下,我聯系他的家長。他的家長只是普通的農民,很樸實,他拿孩子沒辦法。看到此景,我只能把希望放在孩子和自己的身上。我為他制定了幫教措施,采用軟硬兼施的多種方法來鼓勵、引導他。這樣一方面可以調動他參與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也可以促使他上課認真聽講。效果還不錯,上課能靜下心聽講,作業能夠基本完成。在一次開家長會前布置教室的勞動時,我驚奇的發現,平時愛偷懶的饒韜竟然滿頭大汗的用心打掃,而且還為裝扮教室出謀獻策呢!于是,我對他說:“饒韜,你真行啊!真夠棒的!”并號召全班同學向他學習。沒想到我這句話卻拉近了我們之間的距離。他跑過來問我:“老師,老師,這樣行嗎?”我對他的肯定、表揚,對他來講卻異常重要。之后勞動中,他干得十分賣勁,再沒見過他偷懶。學習上也比以前努力、刻苦了,從不問問題的他,經常跑到我的身邊來問這問那,上課也愛回答問題了。有一次,他回答問題的次數在全組中排第一名。看著他的變化,對比著他以前的種種,很難相信這就是那個曾經讓我時時牽掛、時時擔心的饒韜了。
三、用愛滋潤后進生
愛的力量是無窮的,真誠的師愛能使后進生干涸的心靈得到滋潤。后進生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常常被同學瞧不起,被老師責罰,因而他們感覺得不到別人的關心,對自己失去信心,甚至自暴自棄。對他們的這種心理,我認為最重要而且首先要做的就是用無私的愛去感化他們。每一個后進生他們的心靈并不壞,他們都想進步,都想成為好學生,他們需要老師和同學對他的多一點關愛。例如:當他們受到歧視時,老師能主持公道,給予尊重;當他們受到誤解時,能得到老師的理解和信任;當他們遇到困難時,能得到老師的幫助等等。其實,對后進生的轉化過程,就是師生的互動過程,只有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心心相通,教師的轉化工作才能在學生的心理上產生積極影響。只有當教師的某種要求和意見,被學生認為是真正出于對他的關懷和愛護,才能產生積極反響,被愉快地接受。所以,對后進生應增加“感情投資”,用熱愛學生的真心,去打動學生的真情,并由“親其師”而“信其道”。因此,激發“動情點”正是轉化后進生工作的起點。
責任編輯 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