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一根磨得光溜的扁擔,一卷用得起毛的麻繩,一副漸漸老邁卻仍舊硬朗的身板。
何紹強每天穿梭于萬州的車站碼頭和大街小巷,幫別人拎包扛貨,聊以養家糊口。
60歲的何紹強,做夢都沒想到,自己竟能受到總理贊揚。
4月27日下午,萬州碼頭,何紹強和工友碰到了正在萬州考察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
“你們很了不起!每一分錢都是流汗掙來的,辛苦了自己,方便了他人,是中國人民勤勞的象征。”李克強說,中國發展有潛力,有韌性,最重要的是人民勤勞樸實。推動中國發展,需要這種爬坡上坎、負重前行、敢于擔當、不負重托的“棒棒精神”。
當今社會正在發生深刻變革,干事創業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作為群眾的領路人,黨員干部是否敢于擔當至關重要。
擔當,就是人們在職責和角色需要時,責無旁貸地挺身承擔義務,并在承擔義務中激發自己的全部能量。它既是一種精神,也是一種能力。
如果一名黨員干部遇事不愿擔責、不敢擔責、不會擔責,遇見困難繞道走、碰到風險縮著頭,那他根本就不配當黨員干部。看一名黨員干部的能力大小,一大關鍵就是看他敢不敢擔當、會不會擔當。
1992年,梁平縣黨員干部鄧平壽就挑起了一副重擔——到虎城鎮當鎮長。
那時,虎城這副擔子,讓不少干部望而卻步:交通條件差,老百姓有順口溜:“梁平大西北,好路也沒得,下雨無客車,急死過往客。”產業基礎更差,老百姓也有順口溜:“地兩畝,少稻谷,荷包癟癟,眼睛鼓鼓。”
重重困難面前,鄧平壽欣然挑起重擔,歷任鎮長、黨委書記。其間,他組織干部群眾大辦交通,修出一條條水泥大道;他帶著父老鄉親“耍好一條龍,壯大一根蟲”——建起了虎城特色柚子產業帶這條“龍”,又發展壯大了蠶桑養殖產業這根“蟲”……年復一年,虎城交通改善了,產業發展了,群眾漸漸富起來了。
2007年,鄧平壽突發胰腺炎,不幸去世(本刊于2007年第3期推出特刊《公仆楷模——鄧平壽》,率先深入宣傳報道鄧平壽同志的先進事跡)。為緬懷這位“草鞋書記”,老百姓又有了新的順口溜:“百姓重托記心間,重擔面前敢亮劍,山高路遠都不怕,泥巴路上勇向前。”
公仆楷模鄧平壽的品質,不就是“敢于擔當”在黨員干部身上的生動體現么?
但與鄧平壽相比,也有一些黨員干部遇到問題和困難不愿擔當、不敢擔當、不會擔當,拈輕怕重,安于現狀,有辱使命。對這些黨員干部,老百姓也有一句順口溜:“平平安安占位子,忙忙碌碌裝樣子,疲疲沓沓混日子。”這樣的黨員干部,不僅愧對鄧平壽這樣的優秀公仆,在何紹強這樣的“棒棒”面前,也應臉紅。
重慶直轄17年來,經濟實力大幅增強,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城鄉面貌煥然一新,取得了顯著成效。但從總體上看,重慶依然處在欠發達階段、屬于欠發達地區,當前正處于統籌區域發展、統籌城鄉發展、加快發展方式轉變、破除體制機制深層次矛盾四個關鍵節點,全面深化改革、實現科學發展的任務十分繁重。
面對這樣的特殊市情,重慶要完成“科學發展、富民興渝”總任務,建設成為西部開發開放的重要戰略支撐、長江上游經濟帶的西部中心樞紐,在改革創新中走出新路、打造樣板,黨員干部尤其需要提高勇于擔當的責任與能力——應多謀事、多干事,不做無所事事的“太平官”;挑重擔、擔重任,不做逃避責任的“滑頭官”;勤思考、勇開拓,不做因循守舊的“平庸官”;求實效、務長遠,不做好大喜功的“浮躁官”。
挪威作家班斯騰·班生說過,一個人越敢于擔當大任,他的意氣就越是風發。面對重慶肩負的歷史使命,每一個重慶人,特別是黨員干部,都要做到敢擔當、能擔當、會擔當、善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