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是熬出來的
男孩子最大的問題,是30多歲還沒有找到出路。
現在社會反差大,堅守自己的人生目標特別難,隨波逐流總是成本低,但對自己不負責任,不如設定一個大目標,然后熬,一直熬下去。
熬是個什么概念?
20多歲剛畢業,什么事都是30多歲40多歲的人在做,你得求這些人;等到30多歲后,你開始進入到劇場最后一排,有了一張門票可以看別人演;到四五十歲就是中排靠前一點的觀眾,看戲你就更清楚了;你如果要出類拔萃就變成第一排了,再出類拔萃你就成演員了,等別人一鼓掌你也就該下場了。
20多歲時,你一定要有準備,你就是邊緣,邊緣就要盡快拿到入場券。比如說你到了公司,有了一個穩定職業 。但是你騎自行車、趕公共汽車這就是入場券,很正常,我研究生剛畢業,中間工作8年,每天先騎自行,再坐公共汽車,下站后還要再走一站地,但回頭想來不委屈——20多歲肯定是這個過程,20歲就像50歲人一樣,那這個戲就亂了,中國十幾億人都這么演的。插隊是偶然性,比如像丁磊,他是另外一種人生,這種概率極小。絕大多數成功不是設計出來的,是靠熬出來的。
你要有耐心,不是你一個人在熬,而是一代人在熬。
(摘自《青年文摘》 馮侖/文)
難處易過,易處難過
一個善于攀爬樹木的男子,指導別人爬樹去砍樹枝。
攀登者到最高處時,他一言不發;等到攀登者下降到屋檐那么高時,他才開始說話:“要小心,別失足了!”
我問道:“已經下到這個地方,稍微一跳就可以下來了,為何這么說呢?”
回答道:“正是應該到這個高度才說。人爬到了最高點,枝危而目眩,自當有所戒備,因此不必多言。而失誤常發生于易處,因此就必說不可了?!?/p>
人生也是這樣,難處易過,易處若掉以輕心,那就必然落地了。
(摘自《徒然草》 吉田兼好/文)
不要把你的框架套在別人身上
一道測驗題:如果我們要從以下三個人中選擇一位來成為全球領袖,你會選擇哪一位?
甲:此人不但篤信巫術和占卜,還有兩個情婦,并且整天煙不離手,有飲酒的習慣。
乙:此人是夜貓族,每天睡到中午才肯起床。大學時曾吸食鴉片,酒量極佳,每晚都要喝上一升白蘭地。
丙:此人曾是戰斗英雄,一直保持著素食習慣,從不吸煙,只偶爾來點啤酒,年輕時沒有做過什么違法的事。
揭曉答案:甲是羅斯福,乙是丘吉爾,丙是希特勒。
剛才你的選擇是誰?
好人身上必然有缺點,壞人身上必然有優點,區分好壞很難標準化,不要輕易用你的框架去套在別人身上。和周遭的人相處,不但要學會接納,也要學會分辨,這是一門學問,更是一種智慧。
(摘自《海外文摘》 魏悌香/文)
“1”為什么大于“300”
給甲1個機會,給乙300個機會,誰更有可能把握機會呢?
你可能會想當然地選乙,因為乙擁有比甲多得多的機會,當然更有可能把握機會!然而,在判斷你的答案是否正確之前,先讀讀這個故事。
有位射擊運動員,開始時,教練每天給他300發子彈。他訓練時總是漫不經心,還沒對準靶心就隨意發射。結果,射擊成績一直得不到提高。后來,教練改變訓練方法,每天僅給他一發子彈。因為只有一發子彈,只有一次機會,所以他訓練時格外認真,再不敢絲毫馬虎。經過一段時間訓練,他的射擊成績突飛猛進。在第15屆奧運會上,他獲得了大口徑步槍300米3×40項目的金牌,成為前蘇聯第一個奧運會射擊冠軍。這位射擊運動員,就是鮑格丹諾夫。
現在你對你給出的答案是否滿意呢?
(摘自《商界》 黃小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