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剛靜 徐源
向問題叫板,對問題較真
——在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中,各地堅持突出問題導向,緊緊扭住“四風”突出問題和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不放,不解決不罷休,不見效不撒手,堅持邊學邊改、邊查邊改,從群眾最不滿意的地方改起,從具體問題改起,一件一件改,積小勝為大勝
2014年3月4日,梁平縣金帶鎮金城村。
邁進村支“兩委”會議室,村民聶全宏緊張得不知道手往哪放。
這天,這個老實巴交的農民接到了一份特殊邀請——和縣委書記蔣宜茂“聊天”。
聶全宏走進門時,蔣宜茂已經提前到了。
他起身、伸出手,握住了聶全宏粗糙的大手。
那一刻,聶全宏感覺,“縣委書記的手,挺暖和”。
“老弟,別緊張,今天我們就拉拉家常。”
“我一個老百姓,能和縣委書記拉什么家常?”聶全宏有些納悶。
“村干部為你們服務到不到位?鎮干部對你們實不實在?我們就聊這個。你有啥說啥,不用怕!”看出了聶全宏的想法,蔣宜茂笑道。
聶全宏眼前一亮,話匣子瞬間打開。
“村里老人家辦證件不方便。”
“鎮里有干部態度很‘拽。”
“縣里的干部到村里來得不勤。”
…………
蔣宜茂一一記錄下來。
一個小時后,本子上記滿了20條關于“四風”的意見。
“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就在群眾家門口進行——對‘家門口的不正之風,群眾感受最深刻,最有發言權。”蔣宜茂說。
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啟動后,梁平縣四大班子主要領導競相走出辦公室,每人約談十名社會各界人士代表,征求“四風”意見和建議;鄉鎮部門“一把手”也廣開言路,通過壩壩會、趕場會、電子郵箱等形式征集“四風”意見;全縣上千名黨員干部深入各自聯系點,征集群眾意見建議,倒查自身作風問題。
很快,900多個問題浮出水面,涵蓋干部作風、干部素質、基層黨組織服務能力等方面——
“有的部門‘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
“服務標語響當當,干部面孔硬邦邦,辦起事來慢騰騰。”
“有的干部得過且過,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以這些問題為突破口,一系列攻堅行動隨即展開:針對干部作風問題,梁平深入落實市委十個專項整治行動,啟動了干部作風大整頓行動;針對干部隊伍素質問題,梁平結合貫徹《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精神,啟動了干部隊伍素質大培訓行動;針對基層黨組織服務能力不足問題,梁平啟動了基層黨務干部隊伍素質大提升行動……
截至目前,群眾反映強烈的900多個問題,已經有300個得到了妥善解決,其中有三分之一為“四風”問題。
【反響】
“干部只有到群眾中去,集眾智,才能在想點子的時候不至于頭腦發昏,脫離實際。因此,院壩會就像一個課堂,老百姓給我們當老師,干部只要多上課、不逃課,就能貼近群眾,把工作干好。”
——開縣大進鎮黨委書記李軍
“一次,我到街道辦辦個證件,一個年輕女科員對我愛理不理。這次搞群眾路線教育,街道領導請小區居民針對干部作風提意見,我就說了上次這件事。后來我又到街道辦事處辦事,那名女科員對我有笑臉了,動作也快了不少——看來,我給他們提的意見沒白費。”
——渝北區某小區居民程旭
“農民說話就是一個字‘直,莫說那些年輕干部了,就是我自己,聽到那些批評也要‘紅紅臉、出出汗。”
——江津區先鋒鎮農民李富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