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敬 唐德鑫
3月10日,江津區德感工業園熱鬧非凡。
耐世特公司的汽車轉向系統研發制造及銷售基地項目如期開工。
這是落戶德感工業園的第11家世界500強企業,加上此前落戶的中船重工集團、中國兵裝集團、瑞士ABB集團等,現在平均每平方公里建成區就有一家世界500強企業。
作為重慶首批16個特色工業園之一,德感工業園已入駐250多家企業,去年實現工業總產值290億元。
德感工業園之所以能夠實現超常規發展,一個重要秘訣就是黨建工作。江津區委書記陶長海在全區黨建工作會上強調,“要牢固樹立‘抓好黨建是本職、不抓黨建是失職、抓不好黨建是不稱職的思想,不斷強化黨建‘主業意識,切實耕好黨建這塊‘責任田”。江津區委常委、德感工業園黨委書記張果說,為了耕好黨建“責任田”,德感工業園黨委認真落實江津區委要求,根據江津區“一五七六”發展思路,把抓黨建和抓發展結合起來,通過黨建工作助推工業經濟發展,著力打造精品園區,建設工業新城,到2016年建成區面積將達18平方公里,實現工業總產值600億元,成為江津“產城融合美麗濱江城市”的重要板塊。
抓黨建促發展,德感工業園黨委推出的“訂單式”服務很好地詮釋了這一要訣。
“技工荒”
2014年2月21日,德感工業園楊林社區活動中心,“春風行動”現場招聘會在此舉行。
盡管現場人流如織,但重慶焱煉重型機械設備有限公司綜合管理部部長艾朵朵卻心頭發涼:“企業開出高薪,但符合要求的人卻不多。”
不僅是焱煉重機,62家進場企業提供了1200多個崗位,但滿足技工崗位需求者寥寥無幾,僅焊工缺口就有近百人。
企業的難題,就是園區黨委和管委會的課題。“技工荒會直接制約園區發展。我們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就應該圍繞瓶頸發力,服務企業、服務發展。”德感工業園黨委委員、紀委書記劉先全說,“針對企業的具體需求,我們提供‘訂單式服務,全方位地解決技工荒問題。”
“支部夜校”
2014年3月27日晚,在位于園區的濰柴技工學校里,德感工業園2014年第一期“支部夜校”開課。
“走,聽課去。”下班后,金象起重的車間有人喊。
“怎么不叫我啊?”楊秀金問。
“你是生產部長,不需要去了吧?”
“我也報了名的,這種免費培訓的好事怎么能錯過,聽說學滿考試合格后,還能辦職業資格證書。”楊秀金拿起筆記本趕快出了門。
一個多月前,園區黨委針對38個黨支部進行了調研。
“解決技工荒,你們有什么要求和建議?”劉先全問。
“能不能首先從提升已有工人的技能入手?”有企業建議。
“能!既然是‘訂單式服務,就是要按你們的需求提供服務。”劉先全說。
隨后,園區黨委結合教育實踐活動,發出上千份調查問卷。企業對“訂單式”服務反響強烈,紛紛提出建議。
“但誰來當老師?”黨委班子又犯了愁。
以前,每個黨支部都有自己的夜校,主要從技工中聘請老師。“往往同一課程這家講了那家又講,缺乏統籌。”劉先全說,“何不由黨委牽頭開展‘支部夜校,對同一工種進行統一培訓?”
劉先全的靈感來自園區內的濰柴技校,調研發現,濰柴技校至少能提供17個工種的培訓服務。
3月12日,德感工業園黨委與濰柴技校簽訂培訓協議,第一期培訓選定園區企業緊缺、職工意向最強的計算機信息化和電焊工兩個工種,每周培訓三個晚上,共60個學時,費用由園區黨建培訓經費支出。
消息一公布,楊秀金就趕緊報了名。
上了幾次“支部夜校”后,楊秀金的技術突飛猛進。
4月2日,金象起重的生產車間,轟鳴的機器聲中,工人陳禮春正設置起重機蓋板焊接參數。
“你的參數設置過高。”他身后的楊秀金提醒道。
“老師傅口口相傳,都是這么設的。”陳禮春不服氣。
楊秀金指著一塊蓋板的焊接處說:“電流、電壓參數過高,速度是快了,但焊接處會凹凸不平。”
陳禮春仔細一看,果然如此。按楊秀金說的標準設置,蓋板的焊縫光滑平整。
“你真牛。”陳禮春翹起大拇指。
“不是我牛,‘支部夜校才講了這一課。”楊秀金說。
“現在,參加培訓的工人技術都有長進,已攻克了好幾道技術難關。”金象起重辦公室主任陳志敏說,“我們要給園區黨委送面錦旗。”
頂崗培訓
“‘支部夜校雖好,但每期培訓人數有限,我們還是不解渴啊。”重慶賽迪重工設備有限公司總會計師兼黨支部書記曾義找到園區黨委訴苦。
原來,賽迪重工進行產業升級,急需二三十名焊工和車工。
“你莫急,‘訂單式服務還可以按需‘上菜。”劉先全早已胸有成竹——頂崗培訓。
“園區黨委將組織企業對接職業培訓學校,開展校企聯手辦學。”劉先全說,“學生理論學習期滿后,到企業來進行為期一年的頂崗實習,成績優秀者可留在企業。”
“好,我們試試。”曾義爽快答應。
4月2日,在園區黨委牽線下,曾義帶隊前往江南職業學校考察。
“車工和焊工專業的師資和學生素質都不錯!”曾義對考察情況非常滿意。
兩天后,賽迪重工與江南職業學校“握手”。
這次“握手”,讓學生程迪波看到了曙光。
“職高即將畢業,但是怎么適應企業生產,我心頭沒底。”程迪波說,“雖然以前一直在學校實作,但和企業的真實環境卻有天壤之別。”
“不怕,你的理論知識扎實,我推薦你去頂崗培訓。”江南職業學校就業辦主任文茂林說。
就這樣,程迪波成為企業數控車工頂崗培訓的一員,“我真沒想到,在這里有企業的中高級技工師傅手把手教,每月還能領2000多元工資。”
比程迪波更高興的是企業負責人。
“這次頂崗培訓,我們一下招了49名學生,在這批學生中,我們會優中選優留下28名。”解了燃眉之急的曾義喜上眉梢,“今年,我們還要組織一批頂崗培訓。”
在園區黨委牽線搭橋下,14家企業成了頂崗培訓的受益者。
“一站式”生活
4月8日,重慶賽迪重工有限公司。
“聽說公交車的運行時間即將優化,每天不用凌晨6點就起床了,加班晚了也方便回家了!”家住江津城內的工人何坤祥說。
“就是,真是沒想到啊。”同事們熱議著。
在企業職工“沒想到”的背后,是園區黨委的良苦用心。
“園區往返江津城區的公交車每天只開行8個班次,在園區內僅有7個站點,而園區從業人員已有兩萬人,交通已經不能滿足園區發展需要。”園區企業紛紛訴苦。
“要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必須打造一流的環境。”管委會決定由負責企業服務工作的副主任程曉平牽頭解決這一難題。
在管委會的協調下,3月21日,江津區交委領導率隊到園區調研后,提出對策:“我們馬上研究方案,科學增加運力,必要時考慮納入競爭機制。”
現在,經過園區黨委和管委會的苦心經營,園區“五縱六橫”的道路網絡基本建成,綠化、路燈等市政基礎設施實現全覆蓋,變電站、污水處理廠、配氣站等基礎設施齊全,園區已建成40萬平方米保障性住房,銀行、保險、商貿、電信、廣電、郵政等服務機構陸續入駐,“一站式”生活變成現實……“在這樣的地方,我愿意干一輩子!”貴州小伙梁德義說出了園區工人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