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娟
2013年3月10日,合川區(qū)看守所內(nèi)。
“有吸毒史嗎?”
“你們自己看吧。”
兩位年輕醫(yī)生卷起一位在押犯罪嫌疑人的袖子準備抽血時,倒吸一口涼氣——手臂上布滿了密密麻麻的針眼,根本無從下針。
“怎么辦?”一位年輕醫(yī)生向旁邊正在做血液樣本登記的女醫(yī)生求助。
“讓我來。”女醫(yī)生冷靜地回答。
放下手中的筆,女醫(yī)生熟練地拿起消毒酒精,對手套噴灑消毒后,把壓脈帶麻利地綁在嫌疑人的手臂上,消毒、拍打、按壓,10秒鐘后,女醫(yī)生果斷從一處凸出的血管處扎針,血液流進真空采血管中。
這位不茍言笑的女醫(yī)生,就是合川區(qū)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檢驗科副科長、艾滋病確證實驗室主管檢驗師劉莉莉,一位從事艾滋病檢測工作14年的“冷面醫(yī)生”。
“這份工作總要有人來做,我是‘專業(yè)的”
2002年7月的一天,劉莉莉參加了一次聚會。
“聽說她是艾滋病檢驗師。”
“想起她做的工作就怕。”
聚會上,劉莉莉偶然聽到有人這樣議論。
聽到這樣的議論,劉莉莉沒有生氣,而是從容地走到他們中間,微笑地解釋說:“艾滋病傳播主要有三種途徑,包括血液傳播、母嬰傳播和性傳播,而且艾滋病病毒是很脆弱的,用酒精就可以殺死,只要在工作中保持警惕性,感染是可以避免的。”
議論、誤解,從劉莉莉工作的第一天起,就一直存在。2000年7月,20歲的劉莉莉從川北醫(yī)學院畢業(yè),進入合川區(qū)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檢驗科,承擔艾滋病初篩和確證檢測工作。
“莉莉,你那工作太危險了。”親戚們擔心不已。
“能不能換個科室?”得知妻子要經(jīng)常深入特殊人群采集血樣,丈夫也勸她。
“這份工作總要有人來做,況且我大學主修的就是醫(yī)學檢驗,我是‘專業(yè)的。”話語不多的劉莉莉總是用這句半開玩笑的話回應所有人。伴隨著質(zhì)疑聲,劉莉莉堅定地選擇了這份特殊的工作。
“沉著、冷靜。”這是同事們對劉莉莉的評價。
“我們都喊她‘冷醫(yī)生。”實驗室同事劉香說。
正是憑著這股“冷”勁兒,劉莉莉在艾滋病檢測工作中一路向前。
2001年,劉莉莉參與籌建合川首個艾滋病篩查實驗室,2009年成立艾滋病確證實驗室。2012年,艾滋病篩查實驗室開始開展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的CD4檢測工作。由于CD4檢測血樣是全血,病毒含量更高,傳染性更強,檢測操作也更具危險性。“檢測工作需要沉穩(wěn)的心態(tài)、冷靜的判斷。”面對危險性,劉莉莉總是這樣跟同事們說。
“我是一名艾滋病檢驗師,我要對檢測者負責”
2008年7月的一天,烈日當頭。劉莉莉和三名同事走進合川城郊的一處出租平房,為租住在這里的特殊人群抽血檢驗。
狹窄的房間內(nèi),只有四張床和一堆行李,雖說屋外陽光透亮,但由于平房四面無窗,屋內(nèi)光線昏暗,散發(fā)出一股霉臭。
“你們好,我們是區(qū)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醫(yī)生,想為你們做一次免費的艾滋病檢測。”劉莉莉友好地主動說明來由。
“我沒得病,不需要!”
“你是不是想把我的血抽去賣了喲?”
“你用的針管是不是一次性的?得不得反倒被傳染了喲?”
…………
十幾個人七嘴八舌地議論著,向劉莉莉圍了過來。
“大家放心,我們是正規(guī)檢測機構,針管都是一次性的,血液也都用于檢測……”面對疑問,劉莉莉淡定地向每一個人一一解答。
因為工作的原因,劉莉莉經(jīng)常會和各種人群接觸,包括吸毒人員、性工作者、同性戀群體等,其中不乏有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他們其實更敏感,更需要關心。”劉莉莉說。
經(jīng)過一番解釋和勸說,平房內(nèi)的人同意抽血檢測。
借著門外射進來的微弱光線,劉莉莉麻利地擺開工作桌,打開設備箱,迅速開始工作。
“不好,我被針扎到了。”在對第五個人抽血時,因光線不好,劉莉莉不小心被抽血的針扎破了手指。面對這樣的突發(fā)情況,同事們一時呆住了。
幾秒鐘后,劉莉莉迅速轉身打開門口的水龍頭,立即沖洗傷口,進行應急處理。
“劉姐,你趕快回去檢查一下吧!”同事們關心地說。
“做了應急處理的,傷口不深,創(chuàng)面不大,暫時沒問題。”劉莉莉保持著她一貫的冷靜,“她們流動性大,今天好不容易說服她們接受抽血檢驗,我不能走。”
一天、四個星期、八個星期……半年過去了,劉莉莉的HIV檢測結果為陰性。回憶起等待檢查結果的半年,劉莉莉仍心有余悸,“其實那半年,我也慌過,怕過,但我是醫(yī)生,我應該為其他檢測者做一個堅強的榜樣”。
“我是一名艾滋病檢驗師,工作確實具有危險性,畢竟是與特殊的病毒打交道,但正因為這樣,我更不能懼怕、逃避。從為檢測者抽血到對每一份血樣進行檢驗,每個環(huán)節(jié),我都必須冷靜,我要對檢測者負責!”30歲生日那天,劉莉莉在QQ空間寫下這樣一段話。
“‘對檢測者負責,對自己負責,不管取得什么樣的成績,一定記住這句話”
2013年1月,受銅梁縣人民醫(yī)院邀請,劉莉莉來到該院艾滋病實驗室,指導實驗室工作人員開展工作。
“可能就是走個過場。”第一天,有人開始議論。然而,第二天早上8點半,劉莉莉第一個來到了實驗室。
在實驗室的日子,劉莉莉總是不茍言笑。
“來了個‘冷面教官啊。”實驗室的醫(yī)護人員私下議論紛紛。
“部分儀器的維護標準需要提高,有三個工作人員實驗操作存在不規(guī)范現(xiàn)象,這些都會影響檢測質(zhì)量。”在實驗室工作兩周后,劉莉莉直言不諱地向領導提出意見,“可以派四名醫(yī)護人員和我一起到合川學習鍛煉,我一定會帶好他們。”
“在這里這么嚴格不算,還要把我們拉到合川去‘折磨。”實驗室有人有意見。
“我不在意他們一時的誤解,我要為他們的工作和生命負責。”面對誤解,劉莉莉堅持自己的決定。
從理論知識、生物安全培訓到質(zhì)量控制,在合川艾滋病確證實驗室,劉莉莉把每一位醫(yī)護人員每一天的時間都安排得滿滿當當。
“剛開始的時候,我們都覺得劉老師是個‘冷面人,不講情面。”來合川學習的王紅說,“但看到她每天不辭辛苦地為我們制訂學習計劃、實驗計劃,我們漸漸明白了她的苦心。”
在劉莉莉的悉心指導和幫助下,一個月后,四名醫(yī)護人員從合川艾滋病確證實驗室“畢業(yè)”。
2013年底,銅梁縣人民醫(yī)院艾滋病實驗室參加重慶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舉辦的年度考核,獲得優(yōu)秀成績。
“劉老師,感謝您對我們的指導和幫助。”2014年春節(jié),劉莉莉收到王紅的短信。
“我為你們感到高興,‘對檢測者負責,對自己負責,不管取得什么樣的成績,一定記住這句話。”收到短信,劉莉莉的回復依舊冷靜、簡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