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維
摘 要 隨著當今環境問題的日益嚴重,人們越來越注意到環境保護和節約資源的重要性,綠色設計成為全世界關注的主題。本課題基于綠色設計理念對影響餐具的設計要素進行分析,通過材料工藝,結構造型,裝飾方法,包裝方法,清潔成本五個方面的分析,深入剖析了綠色設計理念運用的可能性以及形成設計方法的規律性。
關鍵詞 綠色設計 餐具設計 創新要素分析
中圖分類號:TB47 文獻標識碼:A
維克多·帕帕奈克在他的著作《為真實世界的設計》中呼吁過,設計師應該為節約環境資源而設計。然而現代設計爆炸式發展,產生了多種多樣的設計,有精彩的設計出現,也產生了不少缺少社會責任考量的設計。生活中這些無節制的設計,是對自然環境資源的無節制索取,在堅固了人類文明社會豐富建設的同時,也造成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種種環境問題。
餐具與人類飲食文化息息相關,與人類文明經歷了同等周期的發展。餐具作為人類生活的必須用品,它的需求量和保有量都較為龐大。在餐具的原料加工、產品生產和使用、廢棄過程中,都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污染,與時代主題背道而馳。我們作為設計者,面對我國相對落后的餐具設計及其引起的自然環境問題,在設計過程中我們應該承擔起責任為保護環境保護人類生存而做綠色設計。
綠色設計,可持續設計,不僅僅是設計師密切關注的問題,也是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關注的焦點。在環境問題日益嚴重的今天,綠色設計體現出了設計師和消費者生存環境的關注,是一種先進的設計理念,也在無形中增加了產品的價值和好感度。隨著環境問題關注度的加深,綠色設計會成為產品設計餐具設計的必然原則。
餐具設計的本身是一個系統工程,這個系統由許多個相關聯的要素組成。這些要素包括基本的形態、色彩、結構、人機工程學、功能、環境的協調因素和地域文化特點等。本文以餐具生產使用過程中的材料工藝、結構造型、裝飾方法、包裝方法、清潔成本作為創新點,來探索綠色設計在餐具設計中的應用。
材料作為餐具特性的載體,在餐具設計革新中有著首當其沖的重要地位。加工工藝決定了餐具成品的質量,也極大的影響到用餐者使用感受。在傳統餐具中,陶瓷,玻璃,金屬材料的應用已經較為成熟。化工產業的發展,高分子材料的涌現給餐具設計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對比傳統餐具,高分子聚合物餐具具有巨大優勢,也大大減輕了重量,從而減少了生產運輸過程中的能源消耗。
傳統陶瓷餐具造型多以圓形為基礎,較為中庸,復合國人審美。但現代經濟的飛速發展也帶來了人們審美的急切需求,產品的審美甚至成為人們選擇產品時第一訴求。綠色設計結合餐具造型就要求餐具能形成系列化,在包裝存放上能減少空間的使用,從而減少餐具在使用和運輸過程中資源的消耗。現代餐具就造型特征而言,其形態主要可分為幾何形態、仿生形態、有機形態三種。在這三種形態特征中,幾何形態最易于減少空間的利用。但是將這三種形態特征融合系列化設計,在造型結構上形成漸變性,次序性,同等性,設計出的餐具也以在空間利用上達到很好的效果。
傳統陶瓷餐具大多是以釉彩為裝飾,竹木餐具以上漆為裝飾,塑料餐具以在材料中添加色彩原料為裝飾,一次性餐具以印刷圖案為裝飾。但釉彩中大多含有重金屬,漆料中含有毒化學物質,印刷材料也多為工業用料,這些裝飾材料的應用極大的威脅到人們的身體健康。餐具裝飾方法應從整體造型,材料本身的可塑性入手,增強餐具形態結構的裝飾功能。
(1)增強餐具整體造型結構。運用多種多樣的造型語言,創造風格多樣的造型設計。
(2)增強餐具表面肌理。以不同材料不同加工工藝,創造出更豐富的肌理表現。
(3)增強餐具表面結構。運用刻畫,鏤空等方法加強表面的結構感。
現代餐具的包裝多以塑料,紙質包裝為主。而這些材料不易回收利用降解,對環境造成危害。環保易降解的植物材料成為餐具包裝的新選擇。例如以草繩做系帶網袋包裝,造型質樸,給人以親切感,也減少材料的浪費。干絲瓜絲替代塑料材質的網狀材料作為餐具包裝也有較好的運用。
餐具在使用過程中,清洗是必要環節。清洗用到的洗滌劑多為化學制品,洗滌廢水流入地下管道,造成地下水的污染及淡水飲水源的污染。洗滌制品成分的改善,如改為對環境污染更小的無磷產品,減小水資源的負荷。
從餐具本身來考量,可以從餐具的易清洗程度,是否能自清潔的角度入手設計。我們可以利用納米技術,在餐具接觸食物的表面涂裝一層納米材料。這樣大降低了清潔難度,減少洗滌用品的使用。納米技術已較為成熟,可以逐步運用到餐具設計中。
瑞典研究機構同某一設計工作室共同推出了一系列自清潔未來餐具,使用特殊纖維紙漿制作的餐具擁有陶瓷般的硬度但在摔落后不會破損,其表面噴涂了一種超疏水涂層,因此在茶余飯后幾乎不用費勁地清洗餐具,可節省大量的寶貴水資源。
不論是綠色餐具設計,還是更廣范圍的綠色設計,他們都不僅僅需要設計師的一腔熱血,還需要相關企業的資金投入。這并不是一項既定的目標,而是設計者和用戶的心靈體驗,因此需要在堅持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下將藝術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提高生活質量,讓藝術設計來美化生活,張揚個性和色彩,提高現代人的生活品質。
參考文獻
[1] 劉志峰, 劉光復.綠色設計[ 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99.
[2] 王仁湘.民以食為天——中國飲食文化[M].濟南:濟南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