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麗芬


促進青年教師的專業發展是個既新又舊的話題。舊,是因為它很早就伴隨著教師的出現而出現了。新,是因為它結合學校重點研究課題的展開而呈現出一些新內容。如何實現讓青年教師(本文主要指小學數學青年教師)經過兩三年的培訓和實踐,在三年內達到五年成長期的水平,加速青年教師的成熟,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筆者借助X學校的真實案例,就此展開闡述。
一個真實的案例片段
家長會上的“不知道”
A家長:老師,請問天氣轉涼了,學生能穿冬裝運動服嗎?
師:不知道。
B家長:老師,請問這段時間家里有點事,沒辦法送小孩上學,孩子早上能坐校車嗎?
師:不知道。
C家長:孩子這段時間的數學成績下降得特別厲害,是什么原因呀?
師:不知道
D家長:老師,我們班的教學進度跟其他班級是一樣的嗎?
師:不知道。
E家長:老師,你有什么是知道的……
這是一個中段水平測試后的一次家長會上的片斷,班主任的“不知道”引起了家長的不滿,進而感到茫然。對于這種真實存在的事實,有必要進行深入分析。
兩份數據報告
1. 市數學學科組教師的知識結構測試情況數據
分析:教齡三年內的教師從對學科課程標準知識、數學知識、知識結構、教學目標制定四大方面,反映出其專業知識掌握不全,學科知識結構缺失,處于弱勢狀態的現況。
2. X學校青年教師專業發展情況問卷統計數據
選取34位教師的調查問卷,選擇幾個重要信息如下:
分析:學歷高,教齡短,對學科知識了解不深,專業發展目標不明確,是目前青年教師普遍存在的問題。
采用個別訪談方式,對X學校的青年教師進行深入了解。根據調查的事實,整理出目前存在的需要迫切解決的困惑或問題:(1)發展規劃:目標不明,發展不明確。(2)班級管理:管理不當,家長不肯定。(3)教學方法:方法不佳,效果不理想。
“三步走”工程
為使小學青年教師在專業發展之路上更幸福地成長,需建構青年教師階段性培養路線,簡稱“三步走工程”。
第一階段目標:轉變角色,樹立目標。
轉變角色:從一位接受者的角色轉變成一位傳授者,這角色的互換需要在內在思想上有更深的認識,并且在行為外在表現上也應該有不同的要求。
內在:理解教師職業的特殊性;明確教書育人的職責;熟悉兒童心理學、教育學原理,教育科研一體化提升師德素養。
外在:理論向實踐的轉變,課程標準、教學知識向教學能力轉變,提高教學的專業技能,堅持書寫、語言的訓練,提升學科素養。
第二階段目標:分層細化,追求目標。
結合學科的特點,分成四個領域進行分析,設計適合小學青年教師培訓的項目,解決在日常中的問題。如:①專業知識(教育學、心理學、課程標準、知識結構等);②課堂專業技能(教材分析、目標設計、教案編寫、教學語言、課堂導入、課堂講解、課堂提問、教學變化等);③教師基本功(語言能力、寫字能力、科研能力等);④管理班級能力(班級管理、與人交流、組織活動等)。
第三階段目標:實際應用,達成目標。
明確培訓目標:服務于教學。學以致用、綜合應用,體現一定的教育教學能力,課堂必須達到優良水平;堅持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原則,展示一定的教科研能力,有自己研究的小課題,解決教學中的疑難問題。
四大學習領域
學習的四大領域有:觀念碰撞、案例解剖、經驗分享、實踐體驗。
觀念碰撞:大腦的沖擊,引發碰撞的火花,引起不同的思考,產生新型的教育觀念,提升教師的個人素養。
案例解剖:案例的展示,深入了解課堂實質,尋求問題所在,解決課堂問題,提升教育教學能力。
經驗分享:經驗的交流,促使新的思考,借鑒他人之長,彌補自身之缺,提升教師的綜合能力。
實踐體驗:實踐與體驗,積累與反思,挫折與成長,通過自身的體驗,享受成長的快樂, 提升教師反思能力。
“五子”策略
在培訓策略上,創新地提出教師專業發展的“五子策略”,即:培底子,結對子,壓擔子,搭臺子,樹旗子。培養思路是“外樹形象,內強素質,梯隊培養,整體提升”,這樣可以縮短年輕教師的青澀期,加快優秀教師的成長步伐,使拔尖教師不斷出現,骨干教師群體初步形成。
培底子。一個教師的教育思想、教學理念,個人素養構成了他的為師底子,這是最根本的東西。
結對子。師徒結對,老帶新,骨干帶新秀。辦法主要是項目上實施捆綁,跟蹤、整改、提高,在反復磨礪中出成績。
壓擔子。有壓力才會有動力,在壓力才會有成功,每位青年教師肩上都有三副擔子:一是“兩優教育”擔子,要為學生、家長提供優質教育和優質服務;二是教育科研擔子:進行小課題研究,要完成精品課程研發;三是專業成長擔子:要達到自我成長三年規劃目標。
搭臺子。學校是教師事業的舞臺,要想方設法為青年教師的發展創造機會。具體的做法是搭建五個平臺:一是賽。組織各類競賽活動,如課堂教學比賽,說課比賽,解題能力比賽等。二是磨。好課多磨,好事多磨,在歷練中悟道。三是研。研究教材、教法、學法,研究心理、生理、道理,集體備課、專題研討、組內調研、教育沙龍、同課異構。四是學。走出去學習,請進來研討,通識培訓、學歷培訓、青藍工程。五是展。展示教學過程、教學成果、科研成果、基本功訓練成果,讀書交流成果等。
樹旗子。教師的成長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不可能齊步走。科組內按綜合素質和單面特色,分別樹起了兩個類別的“旗子”。一類是綜合素質,其四級構成是:教育名師←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 ← 教壇新秀;一類是單面特色,也就是在某個方面或某一點上有優勢,有特色。比如寫字特色、課件制作特色、扶困特色。這樣做的好處是讓每個教師都有成功感,都有自己的位置。
從理論到實踐,從學校到個人,從整體到細化,全方位地滿足小學青年教師所需。實踐證明系統而有針對性的培訓,能提高青年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快速縮短了年輕教師的青澀期,加快了優秀教師的成長步伐,最終實現師生的共同發展。
(作者單位:廣東中山市火炬開發區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 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