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媚
教學中至關重要的是發揮每個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由于小學數學總復習量較大,內容較多,時間緊迫,任務艱巨,又極易引起兩極分化的特點,因此,復習要有的放矢,使復習課更貼近學生的實際。
一、教師精心備課,形成全面的復習系統
在復習之前,教師要對教材進一步理解、深化、升華,有一個整體的、立體的把握,分出知識塊。知識與知識是相承相連的,哪些知識可以放在一起復習,哪些知識是學生掌握的薄弱點、易錯點、考試易考點,哪些知識以前新授時學生掌握的很好,找出重難點題型……只有心中有數,在復習時,教師就會像指揮者一樣指導學生有條不紊、急緩有度、有輕有重地復習。上課之前老師要提前到位,把這節課需要的東西(材料、試題等)準備好,使學生明確這節課復習的內容,達到復習目標。
二、制定復習的教學目標
1.面向全體,注意個體差異。如學習四年級的“簡便計算”時,可設計三層目標。第一層:能正確判斷怎樣的計算可以簡便計算。第二層:在探究怎樣簡便計算的過程中,能歸納出方法。第三層:能利用猜想、觀察、分析等方法,了解數學的歸納思想、分類思想等。
2.專題訓練,注意知識點的聯系。如《小數除法》的復習,聯系之前學習的商不變的規律與整數除法,歸納出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這樣學生就比較容易上手,能理解并減少出現錯誤。小數的除法不單純是掌握計算,還有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這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所以在分知識塊的基礎上又必須進行再分塊,計算部分一類、解決問題一類,進行專項練習,各個擊破,強化加深,適當拔高。
三、組織有效的交流,提升情感與認識的有效參與
教學小數除法商不夠商1時,學生出現了如下幾種答案:40.25÷0.5=8.5,40.25÷0.5=805,40.25÷0.5=8.05.我及時組織學生進行交流,談談自己的想法。生1:把0.5看成5,40.25看成4025,從最高位商起,在0的上面商8,在2的上面商5,商的小數點與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生2:要把0.5的0與小數點劃掉,把40.25的小數點劃掉,把小數化成整數,從最高位商起,在0的上面商8,不夠商1寫0占位,在5的上面商5。生3:要把0.5的0與小數點劃掉,0.5變成5擴大了10倍,把40.25的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也擴大10倍,這樣把除數是小數化成整數,從最高位商起,在0的上面商8,不夠商1寫0占位,在5的上面商5,商的小數點與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在交流方法的過程中,當學生錯誤的思路或方法需要改變時,怎么辦?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先展示他們的思維過程,讓大家正視它,然后運用已有的認知,在互動交流中促進學生情感與認知的有效參與,相互理解,相互啟發。
四、幫助學生總結復習方法
1. 根據課本羅列本單元的知識點,聯系前后知識點理一理知識之間的聯系,列成知識線或者知識網,理解記憶重要的、必要的一些概念、數據、計算公式。根據知識點尋找相應的練習題,可以從課本、作業本、以前測試卷里尋找,分析練習題之間的聯系;分析、反思自己的知識薄弱點,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同學交流與老師交流等途徑化解薄弱點。
2. 根據自己的水平選擇相應的復習測試題。基礎差的同學不宜挑選高難度的試卷,否則容易打擊自信心。基礎好的同學也不宜選擇低難度的試卷,否則浪費時間。做試卷時絕對有把握的題目,可以跳出不做;做完試卷后檢查要講究策略,計算題一類,重復計算可能是一種好辦法,應用題采用估算或條件問題互換來驗算比較好。要思考出題策略,即這道題是怎么來的,是原來見過的,還是沒見過的,沒見過的題目是根據哪個知識點來出,跟以前哪道題類似或可以理解為是哪類題的拓展、變化。對照答案,進行自我、他人評價,特別是錯的題目,要像醫生病歷一樣給出自我或他人診斷,吸取教訓,最好再給自己出一些類似題或拓展題以進一步鞏固。
3. 自主總結,自我反思,成果共享,使知識濃縮化。復習“三角形內角和”時,課堂上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小結:通過復習,有什么新的收獲?生1:我知道了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生2:我知道所有的三角形內角和都是180度。生3:我會證明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師:看來,通過復習同學們更加牢固地掌握了這部分內容。大家想一下,還有什么問題嗎?如果你們沒有,老師倒有一個問題:既然所有的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所有的三角形包括那些三角形呢?生1:銳角三角形。生2:鈍角三角形。生3:直角三角形。生4: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
責任編輯 魏文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