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應輝
一、幫助學生樹立自學意識
在課堂教學中精心設計問題,并根據教材內容設計啟發方式,編出合理的導語,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處于興奮狀態,產生自己看書解決問題的沖動。
采用何種啟發方式,關鍵要看教材的內容。例如,當教材內容具有從直觀到抽象的特點時,以學生進行“觀察”為主,可以借助電教設備或其它教學用具,作為觀察的手段;當教材內容邏輯性很強,有從假設到證明的特點時,以多設計問題為主;當教材內容具有從舊知識到新知識的特點時,應以回顧解題方法、解題思路為主。無論教材內容有什么特點,教師都要把握好“度”,使設計的問題恰到好處,即以“智”為核心,強化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主體意識。同時,設計的問題要留有一定的想象空間,要讓學生感覺他們能解決,以便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例如,在學習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時,我是這樣設計的:
問:進入中學以來,我們首先學習的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又學習了二元一次方程組和分式方程,請回答:二元一次方程組和分式方程的解題思想分別是什么?解題方法分別是什么?
答:二元一次方程組解題思想是化二元一次方程組為一元一次方程,方法是消元。分式方程的解題思想是化分式方程為整式方程再化為一元一次方程,方法是去掉方程兩邊的分母。
問:消元有哪些方法?怎樣去掉分母?
答:消元有代入消元法和加減消元法。在分式方程兩邊都乘以最簡公分母可以去掉分母。
問:以上兩種類型題都可以轉化為一元一次方程解決,但轉化方法不同。那么,一元二次方程是否也可以轉化為一元一次方程去解呢?如果可以,又有哪些方法呢?
學生們紛紛猜測,發揮著他們的想象力,而后讓學生自己看書,通過自學,尋找準確答案。問題解決了,學生得到自我鼓勵,感受到“智”的樂趣,在不知不覺中樹立和強化了自學意識。
二、加強讀書方法的指導
讀數學書是一種以思維為核心的理解性學習,要讓學生反復琢磨,潛心領會,深入思考。同時,要教會學生“粗讀、細讀、精讀”的方法。“粗讀”,就是知其大意,找出不了解、但又需要細讀的部分;“細讀”就是要鉆研教材的內容、概念、公式和法則,掌握例題的格式,分析關鍵的字詞、語句和符號標記;“精讀”就是對內容加以概括、記憶,并用相關的知識做練習。待學生熟悉了這些基本方法后,輔之以讀書提綱,由學生自學。
教師要精心設計讀書提綱:要根據教學目標,幫助學生提煉出重點;要設計梯度,幫助學生突破難點;要給出提示,幫助學生學會科學的思維方法。如,學習第八章《分式》中“分式的基本性質”時,提綱中可以提示:找出本節分數與分式比較的內容,分析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以便更準確地學習新概念,這是我們經常使用的思維方法,即比較法。教師要經常有意識地把教科書中涉及到的思維方法、數學思想方法等在提綱中提示給學生。仍以比較法為例,運用比較法,可以幫助學生消除知識的混淆和割裂現象,使知識連線成網。縱向,學生理解得深刻;橫向,學生理解得廣闊。
三、減少隨意性,增強計劃性
學生在自學過程中,是通過讀書、練習、歸納和總結獲得知識的。同時,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和思維力等,自始至終都作相應的參與和配合。就一節課來講,學生有一個感受數學知識、理解數學知識和運用數學知識的過程;就自學能力培養的過程來講,學生有一個分析、綜合、抽象和概括等思維能力參與的過程。學生獲得知識的深度和快慢表現不一,教師要真正放開,讓學生去體驗和認識,成為自主的思考者和學習者。但“自主”并不等于“自流”,任何形式的學習,學生都會存在問題,教師要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給予不同的輔導。另外,結合全班學生情況,進行整體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材,進行練習,并核對完書后的答案(或教師在黑板上給出的答案)后,積極性很高,很興奮,接受指導的心情很迫切。教師要抓住有利時機,培養和提高學生思維的概括能力和嚴謹的學習態度。此時要做到“精講”,精講教材中的重點、難點和習題中的易錯點,使學生掌握的知識更加系統化、網絡化。隨之還可以結合學生掌握程度,配備一些練習題,進行專項練習。
數學自學能力的提高,不僅對數學學習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對自學其它理科也有很好的遷移作用,我們應該充分重視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責任編輯 羅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