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偉平
對于教學,人們常盛贊孔子:“夫子循循然善誘人。”當代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也認為,教師不僅要教,而且要導,他認為:“一要提問,二要指點。宜揣摩何處為學生所不易領會,即于其處提問題,令學生思之,思之不得,即為講明之。”可見,富有藝術性的、恰當的提問是一種教學藝術,是課堂教學的一種必要手段。
一、趣味設問,激活思維
富有趣味性的提問,往往能激發學生帶著濃厚的學習興趣,以愉悅的心情去積極思維,直至問題得到圓滿的解答。因此,在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一些風趣的語言,設計出一些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思維的問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注意力,增加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深度。例如在講勢能時,可問學生,當天花板上有一根雞毛向你頭頂上落下時,你將怎樣?學生肯定會答:“這有什么可怕的。”如再問,若你頭頂上的電風扇落下呢?學生肯定會下意識地手蓋頭頂,“那還不快跑。”從而說明物體的勢能和質量有關。類似這些生動有趣的提問,會使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從而在主動、輕松的心態中進入探求新知識的境界。
二、遞進設問,發展思維
“遞進式”提問是指對有一定深度和難度的問題進行分層次由淺入深的提問方式。通過一環扣一環,一層進一層的提問,引導學生的思維向知識的深度和廣度發展。在教學中,我經常采用遞進設問方式,使學生掌握知識脈絡,發展學生思維。例如在講解串聯電路的特點時,我設計了如下問題:可調節的臺燈的亮度(或收音機音量的大小)與什么有關?(答:與電流強度有關。)改變電流大小有哪些方法?(答:改變電壓或電阻。)改變電阻有哪些方法?(答:改變導體的材料、截面積、長度以及溫度。)我們學過的什么儀器可調節電流的大小?(答:滑動變阻器。)滑動變阻器如何連接在電路中?(答:串聯。)進而提出滑動變阻器串聯到電路中后,各部分電路中的電壓、電流如何?自然導入了新課。這樣設計的問題,結合學生熟悉的事物,既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又可使他們通過解答問題這一過程,前后聯系,縱橫對比,將知識系統化、條理化,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并進一步地理解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明確公式和定律的成立條件和適用范圍,使之做到理解知識,并融會貫通。
三、啟發設問,調控思維
啟發性是課堂提問的靈魂,課堂上,學生的思維往往是從問題中開始的。缺少啟發性的提問是蹩腳的提問,富有啟發性的提問,是激勵學生積極思維的信號。課堂上要避免不分巨細、處處皆問的做法,教師要適時地啟發設問,撥動學生的心弦,調控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受到啟迪,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使學生思維品質得到培養,智力得到發展。例如,在教學“密度”時,可以組織學生討論問題:“鐵比棉花重嗎?”依照生活常識,有很多學生都會理所當然地認為鐵比棉花重,故在被老師指出此想法錯誤的時候會百思不得其解,此時教師便可進一步啟發提問:1kg的鐵與1kg的棉花相比誰重?1立方厘米的鐵比1立方厘米的木塊重嗎?學生恍然大悟,茅塞頓開,紛紛舉手,爭相回答這個問題。
四、開拓提問,深化思維
開拓性提問是一種深化思維的方式,教師若能在授課時提出激發學生深化思維的問題,引導學生從正面和反面多途徑去思考,縱橫聯想所學知識,將對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探索能力大有好處。例如,在講完一個例題后,啟發學生一題多解地提問,或題目引伸性提問,或逆著題意進行分析,誘導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發揮其創造性。這樣的提問很自然地把學生帶入積極思考、討論、探究等生機盎然的學習境界之中,對于深化學生的思維和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無疑是有益的。比如在串、并聯電路實驗后,利用串聯電路中只要有一處斷開,整個電路中沒有電流這一特點以及電鍵與用電器一般只有串聯這些學生已有知識,向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一個電路有一個電源,一個電鍵K兩個燈泡L1、L2,這兩個燈泡串聯,當電鍵K斷開時,L1、L2均發光,但K閉合后,L1不發光,L2發光。這種情況可不可能存在,畫出可能的電路圖。由于已有知識的干擾,就將學生置于“矛盾”之中。學生只有敢于想象,沖出“電鍵只能與用電器串聯”的定勢,才能解決這個問題。既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又鍛煉了他們思維的深刻性和廣闊性。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好每一個問題,使“問”真正起到牽線、搭橋和引路的功效,使學生的思維活動逐漸由理解已知走向探索未知,達到釋疑、解惑的目的,實現知識的遷移和能力的飛躍。
責任編輯 羅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