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室淑惠+駒崎弘樹
超時工作的工作狂其實并不酷!
恐怕不少人都覺得,自己一整天在公司里忙東忙西,電話打個沒完,或是得不斷下指示給部下,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我很能理解這樣的心情,說真的自己也不時會沉浸在那樣的想象里……然而,我們對于“自己好忙”的陶醉,有時候會不會只是一種造成他人困擾的自然滿足而已?
我們很難憑借著這種“自己覺得醉心的忙碌狀態”就順利維系好婚姻、照顧好小孩。關鍵在于事情如何安排。事情排得太滿,一定會有某個地方出問題。
就算未婚,假如工作時維持著這種“經常120%完全燃燒”的狀態,隨著年歲的增長,也會愈來愈難有成果。而且那些“也很重視私生活”的后輩或部屬,就不會想再跟隨自己了吧!這樣的話,將無法成為組織的領導者。
曾有一段時期,我也是個長時間工作的工作狂。但我發現,不可能這樣長久維持下去,因此我大幅改變了思維與工作方式。
既是老板也是員工的我,一樣以晚上六點能準時下班作為經營公司的目標。
為跳脫長時間工作的情形,有許多事項都必須重新檢視。
收拾打掃的好方法
決定東西的擺放位置
要決定好每樣東西固定的擺放位置。決定時,全家人要一起參與。會忘記原本的收納位置或無法聯想起為何要收在那里,就可能因為找不到擺放地點而失去收納的意義。決定擺放地點后可以貼上標簽,以免自己忘了分類方式。
地板不放東西
要使用吸塵器或掃帚,大前提是地板上不能有東西。地上堆著書之類的物品時,應該先找地方安放或是干脆丟棄。假如地板上一定要放東西,可以準備簍子之類的容器,以便移動。
清掃用具要放在伸手可得之處
買了一臺很吸引你的昂貴吸塵器,但因為太重,無法搬到二樓使用……這樣不就失去意義了嗎?與其如此,還不如犧牲一點功能,買個輕便好搬運的。把打掃融入日常生活中,就不必進行大掃除了。
檢查是否有“適度的庫存空間”
決定東西的擺放地點后,也要確保放置備用品的空間,以免調味料或洗發精等生活用品一旦用光,就得慌慌張張跑去買。定期審視庫存空間可以避免時間的浪費,也可以避免漏買或買太多。
高難度的就交給專家
有些家事自己做不了,像是打掃位于高處的窗戶或廚房、浴廁等。每年可考慮請專業人員來打掃幾次,一口氣把這些家事都處理掉。女性比較細膩,男性比較有力氣,可以視自己的需求找不同的專家來幫忙。
在家舉辦聚會
這可能是很多人都會用的方法吧!“邀請客人來”可以強迫自己在某個期限內打掃。可以的話,不要每幾個月才為了辦聚會而大掃除,應該更常找客人來。只要力求把家弄得“隨時都能邀請別人前來做客”,應該就能促成自己打掃得更有效率。
掌握三個小技巧,做事更有效率
避免質量超標
在交辦事情給部下時,很容易會發生“質量過剩”的問題,也就是部下做得太過仔細,超出必要的程度。就算交辦者想要的只是“幫我整理成一張A4就好,反正只是在公司內部傳閱”,但可能因為沒有和對方講清楚,導致對方整理出十張資料。這是交辦給年紀輕、工作經驗少的員工時特別容易碰到的狀況。有這樣的情形時,交辦者就要明確交代“數據的用途”、“最晚什么時候要整理出來”,或是也提供“過去的類似數據”,應該就能減少雙方在理解上的落差。
想象完成后的樣子
例如,有人要你整理某項資料時,就先想象一下最后做出來會是什么樣子。像是“由于結論是這樣,因此中間的情節應該是這樣,為此,會需要用到那一年的資料,以及把海外的數據放進來”之類的,就會知道該放哪些東西了。
設定不同的“達標率”
人并不是隨時都能發揮出百分之百的力量。而且工作是一種長期持續的活動,假如無時無刻都使出全力,自己會喘不過氣來的。
不妨試試為不同項目設定不同的質量達成度:
“這個案子做到80%的水平就好”、“這個案子要以120%為目標”,或是每隔比較長的時間就調整一下完成度高低。或許這部分得需要一點經驗才知道要怎么設定,但只要把時間與質量放在一起管理,就算花較少時間工作,也一樣可以有成果。
今后,“總是忙碌地在趕工作”,可能會變成工作能力不足的象征。假如希望自己的工作持續有成果,減少加班是最好的快捷方式。
編輯/豆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