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俗語有“原湯化原食”的說法,請問這種說法有科學依據嗎?
答:一般來講,“原食”指的是淀粉類食物,比如餃子、面條、餛飩、湯圓等,“原湯”就是水煮這些食物后得到的湯,而“化”有“消化”的意思。所以“原湯化原食”的意思是,湯能夠幫助淀粉類食物消化吸收。
從現代營養學的角度分析,這個說法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的。一方面,煮淀粉類食物時,其表面的淀粉會散落到湯中,當加熱到100℃時,淀粉顆粒就會糊化,一部分溶解到湯中,這些淀粉的消化吸收速率比較快,可以促進胃酸和消化酶的分泌,更利于“原食”中淀粉的消化吸收,從而減少積食的危險。另一方面,喝原湯還可以補充營養素的攝入。這是因為,糧食中富含水溶性的B族維生素,如維生素B1、B2和煙酸等。但在煮食的過程當中,B族維生素會溶解到湯里。溶解在湯里的水溶性維生素數量與加水量和煮制時間有關,煮的時間越長、水的比例越大,溶出的維生素越多,甚至可高達食物中原含量的50%。如果棄去面湯和米湯,就減少了維生素的攝入量。因而喝原湯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烹調中的維生素損失。
維生素B1本身也與營養素的消化吸收和代謝有關。缺乏維生素B1時,人體會發生食欲不振和消化不良的現象,同時還會感覺到疲乏無力。這是因為,吃進去的淀粉類食物需要有維生素B1的幫助才能順利地變成能量。否則雖然吃了很多淀粉類主食,卻不能被身體充分利用。
皮炎和濕疹有什么區別?
問:皮炎和濕疹有什么區別?
答:很多人認為皮炎和濕疹是指一種皮膚炎癥,其實兩者并不相同,且治療方法也有所不同,分清皮炎和濕疹,能幫助我們更好地治療。具體說來,皮炎和濕疹有以下幾大差別。
1.皮炎有比較明確的病因,即接觸過敏原。這些過敏原中,相當一部分極易探明,但濕疹的直接病因常難以確認。有些病人所謂的“病因”如搔抓、燙洗等,至多也只算誘因。
2.皮炎部位為暴露處,即接觸過敏原處,濕疹則較泛發。
3.皮炎損害集中,界限清楚,好似印出或畫出的;濕疹皮疹分散,疹片、疹群常無明晰的界限。
4.急性皮炎的炎癥程度重于急性濕疹,紅斑、水腫更重,水皰更多,常有大皰;濕疹的炎癥程度輕于皮炎,極少見到大皰。
5.濕疹的疹型變化比皮疹大。皮炎沒有這些變型,其炎癥多限于急性、亞急性和恢復期,慢性皮炎少見。
6.同一皮損內,皮炎的的疹型較單一,例如基本上是紅斑、水腫、水皰等;濕疹則較復雜多變,同一處損害有幾種皮疹,如外層為紅斑、丘疹,中層為水皰,內層有糜爛、滲液、結痂。
7.皮炎病程短,復發少;濕疹病期長,纏綿難愈。
喝牛奶真的能美白嗎?
問:我聽朋友說喝牛奶能美白,是真的嗎?外敷是不是效果更好呢?
答:目前并沒有科學證據證明喝牛奶能夠變白。從理論上講,膚色不僅是健康狀況的外在反映,同樣也受到先天遺傳的限制,但有些人是因為身體狀況不好,喝牛奶能補充營養,如此一來,皮膚會變得有光澤,所以看起來會更健康。
此外,牛奶除了能內服,還有不少人用來外敷,更有牛奶浴、牛奶面膜等等名目。不可否認,皮膚可以吸收牛奶中的某些成分,的確能起到光滑皮膚的作用,但對于一些自制的面膜,尤其是水果搭配牛奶的,最好不要“自由發揮”。檸檬、番茄等蔬果中含有感光性食物,如果敷在臉上再遇到陽光,反而會導致皮膚曬傷,如果再混合牛奶,其中的維生素C會與鈣質起反應,是很難被皮膚吸收的。
要想美白皮膚,應從生活習慣做起,平時多喝水、營養均衡、注意休息、做好防曬,都能起到一定的美白作用。
如何辨別真假豬血?
問:我一家都很喜歡吃豬血,但是現在市場上的豬血優劣難辨,還有些根本就不是豬血做的。該如何分辨真假豬血呢?
答:有些黑作坊為了經濟利益,在豬血中加入了膠類物質及其他化學物質,如將甲醛摻入豬血當中,以使豬血形狀更好看,夾起來不易破碎,吃起來的韌度、口感好。然而,甲醛是有害物質,會損害人的肝臟和腎臟,對人體其他器官也有危害,還可致癌,含有甲醛的食物絕對不能食用。下面是辨別豬血真假的幾個招數。
1.聞:真正的豬血有股淡淡的腥味,如果聞不到一點腥味,就可能是假的。由于甲醛是一種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產品如果浸泡過濃度較高的甲醛,就會有刺鼻的味道,就像是剛裝修了的房屋中的那種氣味。
2.看:假豬血由于攙了色素,顏色非常鮮艷,而真豬血則顏色呈深紅色。豬血切開后,如果切面光滑平整,看不到有氣孔,說明有假,如果切面粗糙,有不規則小孔說明是真豬血。
3.掂:沒有問題的豬血拿起來比較重,有問題的比較輕。
4.摸:假豬血由于攙雜了甲醛等化學物質,比較柔韌,怎么切都不會碎;而真豬血則較硬,用手碰時,容易破碎。
5.捏:沒有問題的豬血含有較粗的纖維,捏起來成條狀;有問題的豬血纖維少,捏起來成顆粒狀且黏手。要是捏后整個手指有紅色,可能是加了色素。
6.炒:沒有問題的豬血炒過后容易碎;有問題的整齊且塊大,能像切豆腐一樣切成塊。
高、中、低筋面粉的區別是什么?
問:高筋面粉、中筋面粉、低筋面粉究竟什么區別?
答:高筋粉、中筋粉、低筋粉的分類與面粉中所含蛋白質的多少有關。而面粉中的蛋白質含量越高,麩質就越多,因此筋性就會越強。高筋粉,蛋白質含量在10.5%~13.5%,本身較有活性且光滑,手抓不易成團狀,適合用來做面包,以及部分酥皮類起酥點心。中筋粉,蛋白質含量在8%~10.5%,市售面粉無特別說明的一般指的就是中筋面粉,一般中式點心如包子、饅頭、餃子、烙餅都是用它。低筋粉的蛋白質含量在6.5%~8.5%,顏色較白,麩質較少,因此筋性亦弱,比較適合用來做蛋糕、松糕、餅干以及撻皮等需要蓬松酥脆口感的點心。
怎樣挑選楊桃?
問:怎樣挑選楊桃?
答:挑選楊桃,首先看外表,體型飽滿,無傷無病,果皮光亮,皮色黃中帶綠,棱邊青綠為佳。如棱邊變黑,皮色接近橙黃,表示己熟多時;反之皮色太青恐怕過酸。其次看硬度,細致地把果實全身輕摸一遍,選質地較硬的果實。凡是已經整體變軟或局部有軟點的果實,都盡量不要。如果選了,應盡量馬上食用。最后看大小,小型果在口味上和營養上并不遜色于大型果,所以不必一味追求大果,異常大的果實更不要選擇。
挑選楊桃時可以用手掂一掂,一般越沉的汁越多。清洗干凈后切除帶有澀味的棱邊,生食時最好切成條狀而非星狀,能保證每塊甜度均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