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麗娜
當前,有些學生的科學素質結構存在明顯缺陷,科學素質水平不高,影響了我國的未來發展和社會進步。西方的科學教育已經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將科學課列為小學的核心課程,是基于近代神經科學研究結果的重要改革。科學教育的一個重要思想是指導學生學會自行獲取知識,學生學會了自行獲取知識就是學會了學習。要想讓學生能夠學會自行獲取知識,就應當引導學生掌握現代的學習方法,幫助學生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逐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科學教育在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式、創新精神、動手能力、綜合素質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是其他學科所不能替代的,是學校實施全面素質教育、培養合格人才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學科學課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小學科學課教學的對策與措施。
一、小學科學課教學中的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我國小學科學課的課堂教學現狀來看,絕大多數教師喜歡科學課程,這是做好科學課教學的內在動力,在教學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從小學生對科學課程的反應來看,絕大多數學生喜歡科學課,學習興趣很濃,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多數學生能與老師、同學,甚至家長交流探討科學方面的問題,自主學習能力正在形成。不過,小學科學課在教學中,有時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混淆與語數課程區別。在有些教師眼里,科學課程與語數課程區別只表現在教材的編寫和內容設計上,沒有思考并探究它們在教學方式上的不同,有的甚至讓學生強制記憶書本知識和教師自行規定的內容。
(2)追求課堂形式上的花哨,不管課程內容的本質特點和教育優勢。在有些學校的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什么都拿來研究,事事都要小組討論,堂堂都有發現等等。這樣的課堂形式表面上氣氛活躍、熱鬧,看上去很出彩,事實上,花樣繁多,時間花了不少,效率卻不高。
(3)科學課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學雷同。有些教師在教科學課程時,只注重學生的“親身探究”和“親歷實踐”,沒有加以引導提升,把學生的“直接經驗”放在課程的“間接經驗”之上,教學消極地適應小學生智力發展的已有水平。顯然,這是把科學課程上成了“兒童經驗課”和綜合實踐課程。在這種教學活動中,科學課程的開展對于學生認知發展而言就失去了原有的意義,讓學生喪失了該有的科學素質。
(4)其他方面。科學教師工作量大,不能專心研究教學;學校有活動就占用科學課;教具學具短缺,有的教學內容與季節不符;教材中涉及的科學概念不能有效地教給學生;有時合作式教學走過場、形式化;面對學生提出泛泛的問題不能加以篩選;科學探究的泛化。
二、小學科學課教學的對策與措施
我們必須重視科學教育質量,讓學生對科學感興趣,讓他們掌握必要的科學知識與技能,體驗科學探究活動的過程,了解科學探究活動的方法,發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培養合格人才。
(1)準確進行科學概念教學,切實提高學生科學素質。科學概念是學習科學知識的基本途徑,以科學概念為教學目標,以科學知識為教學內容,以科學探究為教學方式,組織小學科學課的教學,符合小學科學課教育的規律和特點,有利于提高小學科學教育的效率,促進小學生的智力。在構建小學科學新課程的教學新模式時,必須加強知識世界和科學世界及學生經驗的聯系,通過知識與實踐活動的聯系構建學生的知識體系和良好的科學素質。
(2)注重教學的開放性。①教學內容的開放性。小學科學課堂開放教學在呈現教學內容時,必須為學生提供足夠的自由空間。②教學過程的開放性。在教材規定內容外,不斷吸收學科內外的其他知識及相關信息,并不斷利用學生掌握的知識和經驗。營造的開放性教學情景中,使每一個學生的思維都受到更好的訓練,獲得對學習內容的科學合理的理解。③組織形式的開放性。在教學組織形式上,要借鑒和利用傳統教學中的一些組織方式,如個體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等幾個層次的組合。開放的實踐途徑還包括參觀、訪問、考察,力求使各項活動與學生現實生活世界相聯系。這要求我們的學生要走出校園,開辟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社會實踐途徑。
(3)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小學科學課教學活動中,要使課堂呈現出勃勃生機,必須體現出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
(4)啟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必須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培養學生敢問、好問、善問的習慣和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尤其是求異思維和多向思維,使學生敢于、勇于標新立異。對課堂教學中學生的探究性學習表現,教師不但要表揚,同時還要因勢利導,使學生成長為既符合時代共性要求,又有鮮明個性、創造力的具有創新意識的主體。
總之,在小學科學教學實踐中,轉變觀念是前提,情境創設是重要條件,選擇方法是關鍵,創造和諧的教學環境是主題。在教學中,要實行師生平等,進行師生互動。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營造良好的“互動”氛圍。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為社會培養合格人才,是教學的最終目的。
(黑龍江七臺河教育研究院)